「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句話的出處

2010-07-20 7:38 pm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句話的出處在哪裡?我看了很多資料都說是《華嚴經》,但都沒說到底在《華嚴經》的哪個地方。我搜索了整部電子版的《華嚴經》也都沒結果。目前我的發現是經典裡確實有「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概念,但似乎並沒有這句話。

網路上已經有人問過這個問題了,網友雖然熱心回答,但都是對這句話的解釋,而不是指出其出處,明顯文不對題。最近對佛教很感興趣,喜歡親自翻閱經典,不喜歡道聽塗說。在下才疏學淺,請各位予以指導。

回答 (8)

2010-07-20 11:55 pm
✔ 最佳答案
版大~趙元您好~~

有關:「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句話的出處,有二...

一是「卍新纂續藏經第 17 冊 No. 0327 楞伽補遺(明.德清.補遺)」
[0472c16] 悉檀離言說。梵語悉檀。此云徧施。謂佛以四法徧施眾生。四者。一世界悉檀。令眾生得歡喜益。二為人悉檀。令得生善益。三對治悉檀。令得破惡益。四第一義悉檀。令得入理益。謂佛雖以四法徧施眾生。然但應眾生之機。本來離言說相。意責大慧不達離言之旨。故有此問。我令特為顯示建立數句離言之旨。故向下一一皆曰非。[0472c23] 大慧聞一心真如離一切相了無說示。是知十法界相。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乃生滅門事。故即問諸識有幾種生住滅也。七種自性。魏譯云外道有七種自性。講者槩以正教道理釋之。昧之甚矣。殊不知此經專破外道不知唯心唯識道理。故別立異法。目為生因。目迷真妄不一不異唯識真因。故立異因。佛前文責外道墮斷見論故。特出所計生法。異因有五。言勝玅。士夫。自在。時。微塵等。乃外道所計之法為生因者。故隨後即出所立妄計。各有確定。自性為宗。有七耳。既出邪宗。故後示正教云。我有七種第一義也。經文上下血脈。佛語昭然。而昧者妄擬。謬之甚矣。若七種自性。已立正義。又何下文重出七種第一義。豈不贅耶。一是「卍新纂續藏經第 22 冊 No. 0430 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0882c21] 【鈔】文二。初明後人之失。二讚此解之得。初中先引證。次正明。經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者。乃引佛說。明娑婆三界萬法。皆唯心也。古人云。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者。乃引祖語。明極樂三界萬法。亦皆唯心也。合而觀之者。謂二土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既皆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譬如全金作器。全器是金。金外無器。器外無金。萬法唯心之義明矣。二正明。後人不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旨。捨西方唯心之佛土。別執緣影妄想。以為唯心佛土。豈不庶幾乎心外有佛。佛外有心。譬如離器求金。則於佛祖共相違也。二讚此解之得。靈峯者。北天目山靈峯等。大師出家之所也。深悟心性無外者。深悟娑婆極樂。不出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無外故。特為此經拈出要解者。正為拈出無外心要之解也。信願持名。人可自操其券者。既信萬法唯心。則極樂乃自心本有之淨物。娑婆乃自心本有薉物。自心之薉理當捨。自心淨理當取。則信願持名。不必諄諄而苦勸。人人可自操其券。譬如文約在掌。則娑婆薉地理當該棄。極樂淨地。理當該置矣。如聲鼓鐸者。希有甚難。唯心宗旨。如敲鼓鐸。洪音全現。盡開唯心經藏。無復隱藏矣。誠古今所未有之書也。名曰要解者。乃無上心要之解也。正知。字也。去病。號也。識。音至。記也。

CBETA 電子佛典 Rev. 1.3 (Big5),完成日期:2007/12/13


2010-07-23 14:45:16 補充:
若單說「唯心所現」,計有256種的「經、論、疏、注」。於《大正藏》有51種;《續藏》有205種。

若單說「唯識所變」,計有61種的「疏、注」。於《大正藏》有13種;《續藏》有48種。

其說法如何?可至《CBETA 電子佛典 》查閱,以文多不錄。
參考: 愚餘老人摘自~CBETA 電子佛典
2014-07-19 12:27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一張口開蓮花香 一雙手勤做善事
一顆心有情有意 一輩子歡喜自在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能稱為觀自在
如來如見見如來;自在自觀觀自在
2010-07-21 5:30 pm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華嚴經》有類似此經文敘述

好像是八十華嚴

第二或三冊

第20卷左右前後

經文有描述說到覺林菩薩及各大菩薩摩訶薩的修行覺悟境界偈頌

提到各類眾生隨其業因業果業報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建議大大你直接看八十華嚴經書~讀誦理解搜索~不要只是在電子檔搜索
2010-07-21 7:19 am
《大乘入楞伽經》卷7:「心能持於身,意恒、審、思慮,意識諸識俱,了自心境界。」(CBETA, T16, no. 672, p. 632, b26-27) 第八識心能執持根身,而藉著根身觸外六塵,第八識心則如鏡現像來對內變現內六塵;意根末那識在當中則恒、審、思量,決定了別六塵境界,因此第八識心流注六識種令前六識現行來了別六塵粗細相,所了別的六塵還是由第八識心所變生,所以說「了自心境界」。意根再依六識之了別而恒、審、思量,作主決定。
2010-07-20 11:53 pm
賢者:(1) 隨喜此問,討論心與識的問題,不妨參考楞伽經。(2)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二句應當是互相輝映的,的確,【唯心所現】單句的確出現在不少經典中,但通常無討論到後句【唯識所變】。(3) 在楞伽經中,有類似的文章,而非語句,請參考以下的經文,當大慧菩薩問佛是否建立八識時,有清楚的說明這二句之間的關係,也詳細說明【心與識】之間的關係。心現即識依,識轉境界變。宋譯魏譯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識耶?」佛言:「建立。」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云何離意識,非七識?」 佛告大慧:「 彼因及彼攀緣故,七識不生。 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習氣,長養藏識意俱。我、我所計著思惟因緣生。 不壞身相藏識,因攀緣自心現境界,計著心聚生,展轉相因。 譬如海浪,自心現境界風吹,若生若滅,亦如是。 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不涅槃性,  所作及與相, 妄想爾炎識,  此滅我涅槃。 彼因彼攀緣,  意趣等成身, 與因者是心,  為識之所依。 如水大流盡,  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  種種識不生。大慧白佛言:「 【世尊】﹗世尊可不說八種識耶?」佛告大慧:「我說八種識。」大慧言:「若世尊說八種識者,何故但言意識轉滅,不言七識轉滅?」佛告大慧:「 以依彼念觀有故,轉識滅七識亦滅。復次,【大慧】﹗意識執著取境界生,生已種種熏習增長阿梨耶識,共意識故,離我我所相,著虛妄空而生分別。 【大慧】﹗彼二種識無差別相。以依阿梨耶識因觀自心見境,妄想執著生種種心,猶如束竹迭共為因。如大海波,以自心見境界風吹而有生滅。是故,【大慧】﹗意識轉滅七種識轉滅。」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我不取涅槃,  亦不捨作相; 轉滅虛妄心,  故言得涅槃。 依彼因及念,  意趣諸境界; 識與心作因,  為識之所依。 如水流枯竭,  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  種種識不生。(4) 另外在宋譯,即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三末至卷四,亦討論到相關的問題,關鍵字請搜尋【自心現】。(5) 另外,楞伽經一共有三種譯本,宋唐魏,建議均應對照看,整本經書,對於賢者的問題,有明白而確切的說明,末學只是節略,無法詳述整本經的內容。(6) 這二句應當是後人所整理出來的,用簡單的語句表答整篇文章的精神。 (7) 華嚴經,可否請問是第幾卷?末學甚願知曉。這部份,希望是您要的。深願吉祥

2010-07-20 15:54:20 補充:
由於格式較難調整,請多包涵
2010-07-20 8:12 pm
樓主大德好,

會否是: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07/0234_003.htm

可查找 "唯心所現", "唯識變"-
參考: 卍新纂續藏經 第七冊 No. 234《華嚴經疏注》CBETA 電子佛典 V1.9 普及版
2010-07-20 7:59 pm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此句話為唐玄奘(三藏法師)所說。


而你所說的出處為唐三藏領悟華嚴經裡的內容而轉為精華的文字,又或者可說簡化華嚴經內所要表達的。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5-02 10:17: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720000015KK035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