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學佛者修禪定止觀 ,止要止什麼 ?觀要觀什麼 ?

2010-07-17 6:04 pm
問止觀

止要止什麼 ?

觀要觀什麼 ?

回答 (5)

2010-07-19 11:20 pm
✔ 最佳答案

止要止什麼 ?
答:要止「無明」是也。
若能如此,則能生「定」

觀要觀什麼 ?
答:要觀自己內心和外境,若能如此「觀」之,則能「明心見性」。
更詳細請看以下:
◆禪的修行門路禪的修行門路分為兩門:1. 修止:修止可以成就「定力」,乃至獲得神通。何謂「定」?無明不生稱為定。2. 修觀:修觀可以成就「智慧」,乃至開悟。何謂「開悟」?即是所謂的「開智慧」或稱為明心見性。對於未知之事不必經過被教導或學習,能自己知道,此種能力稱為「智慧」。透過學習而知道的稱為「知識」。 ◇觀的修行法:「觀」即是觀察、觀照的意思,其觀察的對象方為兩方面,一是內觀(觀察自己內心)。二是「外觀」(觀察外在事物)。若「內觀」則有機會能「明心」。若外觀則有機會「見性」。若能明心則能消減苦惱,減少無明。若能見性則能了知宇宙萬法根由,這也是「開智慧」。觀的訓練法有多種,例舉如下:1. 每日五問,直到千個:意即每天發覺五個不一樣的問題,把他寫下來,最多只要寫到一千個即可。2. 每問十答:對於任何問題,你都想出十個答案來。(廣度思考)3. 常常自問為什麼:對於自己的行為、言語、念頭,都要自問為何自己有這樣的行為、言語或念頭,其動機為何?其真正的原因為何?這些疑問若有答案時,將答案當題目再續問下去,你可以找到更深入的答案,也可能找到自己的「無明」,若能這樣修,則常能「悟」,乃至能「明心」。(深度思考)4. 換立場思考:對於事情,人們的思考習慣都是以「自我中心」而思考,自設立場思考,這時你要跳出自我中心,以別人的立場思考事情,以其他角度思考同一件事情。若能常常如此練習,則能跳出「自我」乃至能脫胎換骨。以上修法是禪的修法中之「觀的修法」。 「觀」的過程能產生智慧,在內觀時,則有機會發現無明,若是真正發現無明的話,很自然地你就放下這種意念了。當你對於自己的意念認為是無明,但還不能隨即放下,這代表還沒有發現更深入的無明。在觀的過程中,有的心理問題,只要看破了,隨即也解脫這個無明了。但是有的無明,還需不斷的歷練,方能真正脫離。當發現無明而隨即能放下此無明,這也是「定」的提升。以上修法是「先觀後止」的修法。若人依此而修則能「明心見性」。 ◇ 止的修行法修「止」可以得「定」,此修法也分為兩種,一在靜中修。二在動中修。靜中修法請參考《宋智明著:六妙門修證全書》的修法。動中修,即在生活活動中而修。此種修法亦須到高度的警覺性。當你在生活中,產生各種情緒、慾望時,此乃「無明」。若發現無明則應隨即放下,此即修定。當你在自己念頭中,發現貪欲想法、瞋怒心思、無意義的念頭等等時,應隨即放下,此即修定。若此而修則能成就果位。此種修法是接續前面的「觀」之後續成就修法。
◆修行的次第 ◆什麼是修行? ◆禪的修行 ◆如何修忍辱波羅密? ◆無明大百科(1)



2010-07-19 7:24 pm
[轉]:天台學的「漸次止觀」、「不定止觀」、「圓頓止觀」三種修行方法的知識系統,此三種止觀在知識的內容上,其實也是反應出了基本哲學問題意識的差別,「漸次止觀」從知識的提供上由淺入深,對於修行證果的境界由低至高,突顯了由宇宙論的進路以言說功夫的特色。「不定止觀」對於修行法門的提出,強調不限於任何特定進路,其實正是針對本體的把握,因此正是本體論進路的功夫型態。「圓頓止觀」總萬境於一,實是功夫已有成就之境界展現的狀態。 所以,三種止觀實非不同型態之止觀知識架構,而是對於止觀實踐功夫進程上針對修行主體自身的不同境界的知識呈現型態,三種止觀其實同用於一人身上。「漸次止觀」是從功夫初入至最高境界之所有法門的知識說明,因此當然需要在修行階次上就修行者自身不同的主體知能狀態作逐步升進的知識說明,這些不同的修證階次的知識展現即是建立在宇宙論知識的基礎上的說明,所謂宇宙論知識即是對於一切存有者的主體知能狀態作現象描述時的知識提供,現象的描述是在客觀的知識上進行的,儘其可能地舖陳現象的知識以展現修行者在主體身心知能變化的種種階次,因此我們說這種說明階次的「漸次止觀」即是由宇宙論知識以為功夫描述進路的修行知識系統。如其言:「先修歸戒達三善道───次修禪定達色無色定道───次修無漏達涅槃道───次修慈悲達菩薩道───次修實相達常住道。」所以這是一個理論上的進程,而未必是真實的修證實況記錄,真實的實踐實況是任運自在隨心而轉的,因此即進入「不定止觀」之知識架構。 「不定止觀」其實是在「漸次止觀」的知識背景上提出直接在進行修行活動的實踐者的自由運用觀點,此一自由運用之所以可能,實為當實踐者以實相為蘄向進行修證功夫時,功夫之操作實為實踐者自心之自作解脫的進程,此一進程可無言語可說,轉為止觀知識架構以為證說時實隨手取來皆可言說,唯一真實實況即是主體境界的升進歷程而已,主體有別,升進實況不一,知識描述的進程亦不依任何解說架構而進行,一切進程只以主體當下的身心狀態為進度,故言止言觀皆不依定法,故言「不定止觀」。「不定止觀」是主體的功夫活動的不依定法切實實踐的功夫實況,當功夫依循至成就境界時,那又是止觀知識架構的另一番景象,此即進入「圓頓止觀」之問題意識了。 「圓頓止觀」實是在證悟境界的狀態描寫,修證者已臻悟境圓融,觸事皆道,以其觸處皆是如法,即此如法之狀態說有止觀,實無止觀,是為「圓頓止觀」。 依上所述,為未學者說修行法要即為「漸次止觀」之知識提供,就進修者之修行狀態之描寫即「不定止觀」之依宗旨掌握而任運自在,對已證者之境界狀態描寫即「圓頓止觀」之展現無礙。故而「圓頓止觀」非修行法要,「圓頓止觀」是一已證者之境界展現,對於未證者而言,「漸次止觀」是修行法要的知識說明,是修證者由粗入細的階次進階歷程之展示架構,然而此一架構實只是一知識架構,卻尚未真正實踐修行,真修行法要者實「不定止觀」,「不定止觀」實真修證途中之進程實況,故其言:「為三根性,說三法門。」
參考: humanum.arts.cuhk.edu.hk/~hkshp/duh/th15.htm
2010-07-19 6:00 am
我都不懂...但可以睇睇這個做參 考.......^^

http://www.karmapa-shamarpa.org/Sec1Doc3.htm
2010-07-18 6:58 am
止和觀是不同,不可以搞亂,止是用點力在一個準中在身體目標。止時看不到身體和心變化,止時亦看不到無常過幻~

觀是放鬆身和心,因觀察身體變化,因為心在放鬆輕和軟化時,心比較闊看得出身體和心在變化問題,這樣智慧就會自然生出來。
2010-07-17 10:06 pm

問得真好,

修禪定止觀

止是止鼻血, 觀是望觀音意思是, 望住觀音可以止鼻血希望可以幫到你


收錄日期: 2021-04-24 10:32: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717000051KK003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