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脩
讀音:修 sau1、xiū
解釋:乾肉、送給教師的薪金、乾枯、「修」
1.乾肉。
《周禮·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
鄭玄注引鄭司農云:“脩,脯也。”
賈公彥疏:“加薑桂鍛治者謂之脩,不加薑桂以鹽乾之者謂之脯,則脩、脯異矣。
先鄭云:脩,脯者,散文言之,脩,脯通也。”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女贄不過榛栗棗脩,以告虔也。”
三國魏應壉《與從弟君苗君胄書》:“接武茅茨,涼過大夏;扶寸肴脩,味踰方丈。”
2.致送教師的薪金。參見“脩金”。
3.乾枯。
《詩·王風·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脩矣。”
毛傳:“脩,且乾也。”
《呂氏春秋·辯土》:“寒則凋,熱則脩。”
俞樾《諸子平議·呂氏春秋三》:“《釋名·釋飲食》曰:‘脩,脩縮也,乾燥而縮也。’熱則脩者,言熱則乾縮也,正與‘寒則凋’同義。”
4.同“修”。修飾。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雖讀《禮傳》,微愛屬文,頗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輕言,不脩邊幅。”
元劉祁《歸潛志》卷六:“為人簡樸,不脩威儀,惡衣糲食如貧士。”
5.同“修”。修理;整修。
《易·井》:“井甃無咎,脩井也。”
《詩·秦風·無衣》:“王於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
《孟子·離婁下》:“脩我牆屋,我將反。”
6.同“修”。治理。
《左傳·成公三年》:“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於事,而帥偏師以脩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
宋曾鞏《本朝政要策·屯田》:“得田可治者二十二萬頃,欲脩耕屯之業,度其功用矣。”
7.同“修”。特指整治(飲食)。
唐張讀《宣室志》卷七:“會尚食廚吏脩御膳,以鼎烹雞卵。”
8.同“修”。打掃。
《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脩。”
鄭玄注:“脩,掃除糞灑。”
《禮記·中庸》:“春秋脩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
鄭玄注:“脩,謂掃糞也。”
9.同“修”。興建;興修。
漢班固《〈兩都賦〉序》:“京師脩宮室,浚城隍,而起苑囿,以備制度。”
宋曾鞏《本朝政要策·水利》:“自史起溉鄴田,鄭國鑿涇水,李冰以區區之蜀,脩二江之利。”
10.同“修”。制定;設置。
《淮南子·本經訓》:“立仁義,脩禮樂。”
高誘注:“脩,設也。”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其令郡國各脩文學,縣滿五百戶置校官。”
宋王禹偁《擬罷蘇州貢橘詔》:“起今後,本州所貢洞庭柑橘,候見敕旨,即得供進,不得脩為常貢。”
11.同“修”。舉行;行。
《史記·孝武本紀》:“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脩封禪。”
《漢書·晁錯傳》:“為置醫巫,以救疾病,以脩祭祀。”
《後漢書·張酺傳》:“帝先備弟子之儀,使酺講《尚書》一篇,然後脩君臣之禮。”
12.同“修”。指行動。參見“脩睦”。
13.同“修”。從事;操持。
漢班固《東都賦》:“女脩織紝,男務耕耘。”
晉干寶《晉紀總論》:“而其后妃躬行四教,尊敬師傅,服澣濯之衣,脩煩辱之事,化天下以婦道。”
14.同“修”。儆戒。
《國語·魯語下》:“吾冀而朝夕脩我曰:‘必無廢先人。’”韋昭注:“脩,儆也。”
15.同“修”。謂戒備,防備。
16.同“修”。恢復。
《左傳·成公十三年》:“吾與女同好棄惡,復脩舊德,以追念前勳。”
《論語·堯曰》:“謹權量,審法度,脩廢官,四方之政行焉。”
宋葉適《建康府教授惠君墓志銘》:“鉛山脩廢決滯,民畏愛過於令。”
17.同“修”。整飭。整頓。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內脩政教,外應諸侯。”
18.同“修”。整飭。謂處理合宜,有條不紊。
唐韓愈《董公行狀》:“職事脩,人俗化,嘉禾生,白鵲集。”
19.同“修”。整飭。齊備。
漢劉向《列女傳·魯之母師》:“﹝魯大夫﹞使人間視其居處,禮節甚脩,家事甚理。”
清唐甄《潛書·任相》:“國有賢相,法度不患不脩,賞罰不患不中。”
20.同“修”。整飭。端正恭謹。
宋曾鞏《都官員外郎胥君墓志銘》:“居官,雖小法,未嘗不慎,而不為察察於人,有所能容。其大意如此。故所至士大夫愛其脩,而百姓歸其恕。”
2010-07-15 06:24:11 補充:
樓下,
「脩」xiu 「修」xiu
「蕉」jiao
豈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