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欲?那知識還需要學嗎?

2010-07-06 2:41 pm
阿彌陀佛 糊塗末學不知該拿"書".還是該拿"經 書"....
懇請大菩薩大徳大善知識不吝指點 阿彌陀佛

佛法能解釋一切 為一切知識之母?

還是知識包含佛法呢 ?

求知欲 算不算欲呢?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普賢菩薩警眾偈

人腦就只那麼一點能記得會用就那些

那要 精進 佛法 ? 還知識呢?

深入經藏的人能往生嗎 ?
更新1:

不是要考各位菩薩啊.實在是小弟難解... 就像 學海無涯 vs 無上甚深

更新2: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金光如來」「南無無量音如來」「南無寶月光明如來」「南無金光明如來」「南無獅子吼如來」「南無師子音如來」「南無日月燈明如來」 解惑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諸善知識廣大獅子吼 具諸三昧猶如大海 住菩薩戒如須彌山 忍辱之心猶如金剛 精進勇猛猶如疾風 智如虛空 慧如恆沙 為三世諸佛救渡一切眾生 為一切眾生增無上福田 滿足成就佛之一切智慧 阿彌陀佛

更新3:

糊塗末學感謝以下 大菩薩大徳大善知識 不吝解惑 ,末學受教受益 阿彌陀佛 巴豆妖 靜 悟空 靜心 愚餘老人 姜老 快樂修行:徹攀 hide「南無阿彌陀佛」 charile 蓮華種子 不死鳥 媺翔 電子信箱 可爾 . 必思

回答 (10)

2010-07-06 5:01 pm
✔ 最佳答案
那要 精進 佛法 ? 還知識呢?.....深入經藏的人能往生嗎 ?

[知識]或[佛法]....是一體兩面的....可以[互補]也可以[互毀]

關鍵還是在[心]與[般若]如何去[用]而已!!

{{南傳相應部第五一相應第一五經}}

以欲愛斷欲愛
  有一次,尊者阿難住在拘睒彌城東南的瞿師羅園,有一位婆羅門來園裡問他說:
  「阿難道友!你以什麼目的,要跟在沙門瞿曇的門下修學呢?」
  「婆羅門!是為了斷欲的緣故。」
  「阿難道友!斷欲,有方法嗎?」
  「婆羅門!是有方法的。」
  「阿難道友!什麼方法呢?」
  「婆羅門!比丘以欲求、精勤、攝心、觀照之堅定意志努力修行禪定,並且以修得的禪定力為基礎,開發超越常人的神通,可以依此為斷欲的方法。」
  「阿難道友!照你這樣說,豈不是陷入了無止境的循環嗎?修學的欲求也是欲,這豈不是想以欲求來斷欲愛,這樣的說法沒道理!」
  「婆羅門!讓我來問你,請你照實回答。
  你認為如何?婆羅門!在來這裡之前,你是不是先有來這裡的欲求?但到了這裡以後,這種欲求就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嗎?」
  「是的,道友!」
  「在來這裡之前,你所激起想來這裡的精勤,到了這裡以後,這種精勤就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嗎?」
  「是的,道友!」
  「在來這裡之前,你起了決定來這裡的心念,到了這裡以後,這種心念就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嗎?」
  「是的,道友!」
  「在來這裡之前,你所做要不要來這裡的觀照,到了這裡以後,這種觀照就不需要而消失了,不是嗎?」
  「是的,道友!」
  「這道理是完全相同的,婆羅門!一位成就阿羅漢的比丘,他的煩惱已經完全掃除了,清淨聖潔的人生已經確立,應該作的都做了,他卸下了煩惱的重擔,達成了自己的目標,全然地摧毀了輪迴而生的束縛,而在最後的正覺中解脫了,此時,他先前想要成就阿羅漢的欲求消失了,先前所激起要成就阿羅漢的精勤消失了,先前決心要成就阿羅漢的心念消失了,先前所做要成就阿羅漢的觀照,也消失了。
  婆羅門!你說這樣會陷入無止境的循環嗎?」
  「阿難道友!這樣的情況當然是有止境的,不是無止境的。
  真是太偉大了,阿難道友!從今日起,請為我終生的歸依作見證。」
參考: 白話阿含故事選
2010-07-07 3:52 am
To:charile大德

這篇你所po的經書故事,感謝分享,我引用了喔^^

2010-07-06 20:44:04 補充:
如果佛法指的是經書上的 那教科書 經書都是書,都是「知識」。
知識意味客體的知識——知道那些外在於你的東西;它們最多只是資料,因為你不能從客體那一面看它們,你只能從外面看它 們;你保持是個局外人。從外在而來的知識,那些你所知道的是個客體,你和它是分開的。知道其他物體是知識。
  

2010-07-06 20:49:01 補充:
你可以不斷地繞著客體;你可以以各種可能的方式觀察客體;你可以稱重、計量、解剖、分 析,然後你可以下一個邏輯的結論:它是有實用價值的,可以好好利用。知識可以讓你更有效率,但知識不能讓你更有智慧。智慧是主體的知識,不是知道客體而是 知道主體這個知者——這才是智慧
2010-07-07 12:20 am
發問者: 常精進謙受益 ( 初學者 4 級) 您好!!

阿彌陀佛 糊塗末學不知該拿"書".還是該拿"經 書"....
懇請大菩薩大徳大善知識不吝指點 阿彌陀佛
答: 既未解脫, 該拿"經 書".

佛法能解釋一切 為一切知識之母?
還是知識包含佛法呢 ?
答: 若把佛法拿來當知識研究, 那麼, 佛法即是知識的一部份.
若以解脫為目的, 即有機會開啟我們本具之智慧, 智慧一開, 方知一切知識, 皆是虛妄造作, 妄心才是一切知識之母, 非如您想像那樣的佛法能解釋一切, 為一切知識之母.

求知欲 算不算欲呢?
答: 求知欲也是欲, 世間知識通常會增加我們的欲望, 佛法則是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亦即先引起我們的欲望, 隨著禪定與智慧的增長, 欲望逐漸減少.

那要 精進 佛法 ? 還知識呢?
答: 在佛法中精進, 終有解脫的一日, 研究知識, 僅只一世, 下次再來人間, 仍是迷迷糊糊.

深入經藏的人能往生嗎 ?
答: 往生得看願力, 有願就有機會. 深入經藏的人不一定會往生, 但只要有心想解脫, 畢竟會解脫, 至於那一世解脫則不定.

求知欲?那知識還需要學嗎?
答: 在家居士仍需賺錢養家, 適當的謀生知識還是需要學的.

祝您早成佛道
2010-07-06 11:01 pm
您多慮了~

拿書與拿經書是不起衝突的...世間學若可以博學多聞..亦是可度眾的~

經書一門深入..於內在是自己修養..若又能博學多聞豈不是如虎添翼?~


自己若能懂得更多..智慧如海時..就能讓諸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ㄚ~難道不是嗎?
參考: 淺見~
2010-07-06 9:41 pm
精闢之問 ~精闢之答~嘆為觀止~隨喜讚揚
2010-07-06 7:08 pm
......無言....
版主 如果你學佛只是為了自己解脫 那你學你夠用的就好了
如果你是為了別人而學佛 那麼深入藏經 誓學無量法門 是你廣度眾生的根本 沒有相應的智慧和法門 你如何渡眾
佛陀所說的法 都是無量劫來 不斷的於諸佛 諸菩薩處學來 生生世世為人樂說 幫助別人離開痛苦 煩惱
2010-07-06 7:00 pm
常精進謙受益大德您好,末學打個比方。

譬如我們今天在台灣,打算到五台朝山,那這是目標。當我們確立目標之後,我們總得了解到五台怎麼去,是要先坐船到對岸,或是直接空運,還是走陸路,到了五台又怎麼走得到,其中有什麼安全是應該要注意的,總總的問題明白之後,最後是,我能排除這些問題,到達五台嗎?

如果這些預備的事都沒弄清楚,冒冒然前往,可能不僅到不了,說不定途中還會發生了意外而害了性命。如果你有信心去得了,怎麼去的也都搞清楚了,那就可以直接出發,不用再去管這些事。

佛法亦復如是,如果我們對佛經中的義理都還沒明白,都還不知如何的去體悟,就要把佛法完全放下,那是把本末弄顛倒了。假設這些都沒有疑問了,你的信具足、解具足,這時候當然就要行、要證了。反過來,沒有信解,就要直接行證,這樣只是徒然增長無明而已。關鍵就在這個地方。

僅提供您參考,阿彌陀佛!

2010-07-06 16:11:07 補充:
世間之書,那就看個人在家庭社會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在社會,各司其職,把服務社會的本分做好,如果你是以這個用心來學世間法,不是等於佛法嗎?
2010-07-06 4:30 pm
凡事「過度」就叫「執著」
當你對這事情感到「煩惱」時
你就已經開始進入「執著」的階段…



深入經藏的人能往生嗎 ?
深入不一定= 真懂
圖片參考:http://shiehcho22.myweb.hinet.net/msn/onion/onion%20(46).gif

除非你真的「有過人的智慧」和「有保証不會執著的心」
否則你…就…「自求多福」!



你覺得…「深入經藏」會比 「保証往生淨土」重要嗎??
圖片參考:http://i56.photobucket.com/albums/g181/discuss99/07/008.gif







如果你心裡的第一個想法是
圖片參考:http://shiehcho22.myweb.hinet.net/msn/onion/onion%20(103).gif
「深入經藏比較重要」!






那恭喜你…你離
圖片參考:http://shiehcho22.myweb.hinet.net/msn/onion/onion%20(63).gif
「今世往生淨土」又遠了 一點!


2010-07-06 08:39:44 補充:
是知識…非知識!

是佛法…非佛法!
參考: 「論」可能幫你…但也可能害你^^, 「空」可以是無相…也可以是「呆」^^
2010-07-06 3:47 pm
觸目所見=六根六塵~皆是=大海~~~皆是知識~~~

佛經=亦是=六根六塵~~不能解釋一切~~~

大海=無言~~卻示現一切~~~以=非言語的狀態=說一切法~~

名=大日說法~~

經典=猶如~一牛之角~~~

有人妄稱=能解一切難~~妄語也~

經典=乃世俗之物~~前人之=思想物~~~

鑽進牛角之中=妄想看到法界~~難矣~~


2010-07-06 3:37 pm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
人非生而知之,是學而後知,所以要學,而且學無止境。
對佛教徒來說,未入佛門前,跟周邊的人學、進學校學。入佛門後,跟施父學,跟前輩、同輩、後輩學,跟煮飯的或打雜的學。
只拿經是不夠的,還需要讀經,要讀經文的內容。一遍、十遍、百遍,要讀出心得來且能實踐,這才算是讀過經了。
佛法能解釋一切,這是不能否定的。當修行到一個程度之後,如修藏密修到中士道後期時,這一切與佛法以經是渾然一體了。
求知慾也是慾,想當初釋尊在菩提樹下悟道,難道不是求知嗎?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這是生命的過程。生有何歡?死有何懼?修行精進、資糧日增,有為者當如是。
人腦的細胞有9億多,一般人用不到十分之一,所以以為人腦就那麼一點。要擴大您的知識,要精進您的佛法。
深入經藏的人能往生,不深入經藏的人也能往生。透過信解行證的修行,您才可以到彼岸。
加油啦
阿彌陀佛


收錄日期: 2021-05-02 14:59: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706000015KK014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