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凡能通利水道,滲泄水濕的藥物,稱利水滲濕藥。利水滲濕藥味多甘淡。本類藥物中的大多數如茯苓、豬苓、澤瀉、玉米須、半邊蓮、車前子、通草、木通、篇蓄、瞿麥、金錢草、茵陳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
水液自胃的受納,脾的傳輸,肺的通調而下歸於腎,通過腎陽氣化而分清濁,清者上升複歸於肺而為津,濁者下出膀跳而為尿。若外邪侵襲,飲食起居失常或勞倦內傷,均可導致肺不通調,
脾失轉輸,腎失開合,終至膀跳氣化無權,三焦水道失暢,水濕停聚。水濕致病,或氾濫於全身而水腫;或侵犯脾胃而為溫阻;或同其他外邪(濕熱)相夾雜,濕熱薰蒸而發黃。從現代醫學角度看,水濕所致的各種症狀,應包括泌尿系統感染或結石、消化系統功能低下、變態反應性疾患、腎臟病變、代謝異常、慢性支氣管炎時的痰液積留,以及胸水、腹水等體腔內的異常液體和各種原因所致的水腫等疾病。
利水滲濕藥具有利水消腫,利尿通淋,利濕退黃等功效,主要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淋證、黃疸、濕瘡、泄瀉、帶下、濕溫、濕痹等水濕內停所致的各種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