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發問者您好
國府在大陸行憲後為何一度蔣介石想要胡適當總統,自己當行政院長,為何後來又沒結果?
A:以上問題之答覆整理如下惹~
蔣介石為什麼想把總統的交椅讓給胡適呢?
根據當時憲法的第39條及第43條規定:「總統依法宣佈戒嚴,須經立法院之通過或追認。及總統於立法院休會期間,依嚴重情況發佈緊急命令後,須於一個月內提交立法院追認。如不同意,該緊急命令立即失效。」這就是說總統行使權力必須受到立法院的約束,這是蔣介石不能接受的。據王世傑1948年2月10日日記記載:「蔣先生往廬山休息。臨行前蔣先生語岳軍(指當時的行政院院長張群),謂彼是否做總統尚須考慮。憲法中有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之語,因此總統如過分干涉行政院,則與憲法精神不合;但時局如此危險,蔣先生如無充分權力,將不能應付一切。此在蔣先生考慮之中 」可見蔣介石需要的是不受憲法限制的充分權力,他假借不當總統來擴張總統的實權完全是在“行憲國大”召開之前的預謀。之後在4月5日國民黨中央常委會討論總統候選人的會議上,張群忠實貫徹了蔣介石廬山談話的精神。他直言不諱地捅破了那層窗戶紙:「並不是總裁不願意當總統,而是依據憲法規定,總統是一個虛位元首。所以,他不願意處於有職無權的地位。如果常委會能想出一個補救辦法,規定在特定期間,賦予總統以緊急處置的權力,他還是要當總統的。」當天下午中常會通過了張群提出的“賦予總統以緊急處理權”的建議,蔣介石於是欣然接受擔任總統候選人。4月5日午飯後蔣介石讓王世傑將國民黨中常委臨時全體會議的情況通報胡適。蔣說如果他仍然拒絕為總統候選人,一定會有別人出來競選總統,那結果必定很壞。就這樣蔣介石就取消了提名胡適為總統候選人的原議。胡適順水推舟,跟吳稚輝、于右任、張伯苓等200餘人聯名提議蔣介石為首屆總統候選人。
蔣介石在“行憲國大”上一度想提名胡適為總統候選人,除了出於“以退為進 ”的謀略之外,還跟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息息相關。美國為了稱霸全球,一直在輸出他們的價值觀念和政治體制。國民黨於1946年召開的“制憲國大”就是在美國的竭力推動下召開的,但由於中國共產黨和民盟拒絕參與,美國表示非常失望。美國政府既希望蔣介石按美國的自由民主模式制定憲法,也希望這位獨裁者改革人事制度。當時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曾向蔣介石建議:一是在除行政院以外的政府機構中普遍地增補非國民黨員;二是注重行政院的內部調整;三是短時期內集中實權於國民政府委員會。司徒雷登希望蔣介石按照美國的意圖改組國民政府委員會,大量吸收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由開明的無黨派人士組成政治核心。在美國看來胡適就是最符合西方民主標準的政治人物。美國總統杜魯門曾經暗示:胡適是有利於拯救國民黨頹勢的總統人選。“行憲國大”召開期間,正值美國國會通過了以4.63億美元支援國民黨政府進行內戰的“援華法案”。蔣介石為了獲取美國的經濟援助,也不能不表面上應付一下美國。
蔣的讓賢構想,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極可能是因「李宗仁想選副總統而要求胡適競選大總統」,給了蔣推選「國中無黨派之名流為大總統」的靈感,而開始以胡適為規劃目標。其二、為避免「新舊交接為匪所乘」,蔣「願暫任參謀總長以協助繼任者」。著名報人陸鏗認為蔣介石支持胡適出來競選總統,是一箭雙鵰的做法,一方面考驗國民黨人對他的忠誠,藉此打擊李宗仁的氣燄;一方面向美國人暗示,他本人並不貪戀權位,願意走向民主。證之事後蔣日記所載,對於臨時全會不能另推黨外人士為總統,又不能由黨公決副總統候選人,蔣備感痛心,認為「此實為革命建國無政策、無紀律之重大失敗也。」
參考: 。。。蔣介石與1948年“總統”競選:自編自導的鬧劇、蔣介石日記秘聞系列--1948年大選風雲、毛澤東為何點名胡適為“罪大惡極幫兇”?、傅國湧:蔣介石的一語成讖、有關滴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