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學:「人生如夢」與「夢如人生」在語言邏輯上有何分別?

2010-06-25 5:31 am
分析哲學:「人生如夢」與「夢如人生」在語言邏輯上有何分別?

延伸討論佛法:《心經》中「色即是空」如何反證「空即是色」?
更新1:

小弟的問題核心實為語言邏輯。 陳述一:人生如夢。 陳述二:(將「陳述一」反過來說,)夢如人生。 問題:陳述一與陳述二在表意上有何分別? 延伸討論: 陳述一:我是誰? 陳述二:(將「陳述一」反過來說,)誰是我? 問題:陳述一與陳述二在表意上有何分別? 無名平白兄,對不起,您的答案並無抓緊此問題核心。

更新2:

按照世恒兄的說法,先容小弟修改問題: 分析哲學:「夢是現實」與「現實是夢」在表意上有何分別?

回答 (6)

2010-06-27 6:15 am
✔ 最佳答案
這只是"主語"和"補語"的互動關係,

於「人生如夢」中,
人生是主語,夢是補語,

於「夢如人生」中,
夢是主語,人生是補語,

從邏輯上,兩者是可以交換互動的,
因為觸發人生的-----是人,
因為觸發夢境的-----是人,
人,體驗過人生,亦體驗過夢境,
如是,人有感而發,「人生如是夢幻」,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亦如是理解,
同樣是主語和補語的互動關係,

從邏輯上,兩者是可以交換互動的,
因為色者------乃指世間事物,
因為空者------乃指世間事物,
比如說:
蘋果此一事物,藉由因緣和合生起了形相體態,變現世間,謂之"色",
蘋果此一事物,藉由因緣和合生起之形相體態,本無自性,謂之"空",

如是,蘋果此一事物,變現謂色,自性謂空,




「我是誰,誰是我」亦如是理解,
同樣是主語和補語的互動關係,

從邏輯上,兩者是可以交換互動的,
因為我者-----乃指向"詩思",
因為誰者-----乃指向"詩思",
如此,
我是詩思,詩思是我,
誰是詩思,詩思是誰,
主語和補語,能合法互換,

邏輯上,就能合法的把"誰"和"我"進行主語和補語之互動互換,
問:「我是誰?誰是我?」
答:「我是詩思,詩思是我,」

******** 但是,如果世上不止一個人稱作"詩思" ********
就會產生分歧異見,,,,,,,,
因世間只有一個我,沒有兩個我,
如果我是"詩思",你也是"詩思",
那麽,
「誰是詩思,詩思是誰」,這個「誰」,既可指向我,亦可指向你,
就會產生分歧異見,,,,,,,,,,




邏輯上,
兩個描述若指向同一事理,
兩者作為主語或補語,是可以互動互換的,
但若兩個描述不是指向同一事理,
兩者作為主語或補語,就不能互換互動,
比如說:
「裙子是紅色」,
不能互換為:「紅色是裙子」,
因為裙子----是指向衣服類別,
而紅色-----是指向色彩類別,
兩者所指向的,都是不同的事理,
故此,裙子與紅色,不能互換,


2010-06-27 21:10:54 補充:
補充一點,

語言邏輯上,若兩個變換句式同時運用,有排序上限制,

通常我們會說:「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而不會說:「夢如人生,人生如夢」,
這是因為引發感想的主體----是人生,而不是夢,
故在排序上必然是以「人生如夢」作開句,

在單獨運用時,
也有人用:「夢如人生」,「戲如人生」之類,
而不用:「人生如夢」,「人生如戲」,
這是刻意把「夢」,「戲」強調作為主體,而把「人生」作為補語修飾,

2010-06-27 21:11:09 補充: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不離空,空不離色」亦如是理解,
不會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不離色,色不離空」,
因為教化的主體----是色,而不是空,
蘋果的變現相謂之色,是人所能觸覺,
蘋果的自體性謂之空,是人無法觸覺,
故此,於教化必由色入空,而不會由空入色,

同理,
只會說:「我是誰,誰是我」,
而不會說:「誰是我,我是誰」

2010-06-30 23:03:05 補充:
補充:

上述有例子表達得含糊,現加以修正:
「裙子是紅色」,
不能互換為:「紅色是裙子」,

應改為:
「這裙子是紅色」,
不能互換為:「紅色是這裙子」,

2010-07-01 17:23:51 補充:
變換句之分別,只在於你想以何者表達何者,解說道理而已,
你想以「夢幻」解釋「人生」,就會構成「人生如夢」,
你想以「人生」解釋「夢幻」,就會構成「夢如人生」,
大原則是,主語和補語必須能合法互換,
2010-07-06 7:44 am
人就是如此,

把一面鏡子照出來, 就是要找出不同之處.

有分別嗎
2010-07-05 8:35 am
「人生如夢」與「夢如人生」在語言邏輯上有何分別?

延伸討論佛法:《心經》中「色即是空」如何反證「空即是色」?2010-06-26 10:04:14 補充

陳述一:人生如夢。前者為主旨,後者為喻意夢境。

陳述二:夢如人生。前者為主題,後者比喻如夢幻象。


延伸討論:一)人可以有夢想,或作為目標、方向,向這大前提前進,如能實踐成功的話,就是夢想成真。要是人們不能面對現實,天天光是發白日夢,那就只是空談,都是夢話。簡論:人生如夢,好好把握人生目標、,以免白過。人性的善與惡都是一種學習。古德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從之,不善者改之!以免抱憾此生。二)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有之!夢境如幻化般,心境亦是一種轉化。心念可以化成夢想,夢境可以迷亂人心。要明白夢如人生,就會引發出,我是誰?

陳述一:我是誰?今生我為陳家男,來生可以為張家女。何去何從哉!哲學與佛學不無關連也!順治皇帝出家詩云:「未曾生我我是誰?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之時方知我,合眼蒙朧又是誰?」在我尚未出生之際,究竟誰是所謂的我呢?正當我降生人世之時,所謂的我又是誰呢?如果現在長大成人之際的我才是所謂的我,那麼在合眼蒙朧、進入夢境之時,所謂的我又究竟是誰呢? (”合眼蒙朧”可解作~死亡時離世的情景。)  即使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世間人,只要不是昏天黑地、如同旁生一般的混世之徒,都會產生類似這樣的疑問。只不過有的人剛剛接觸到這個問題的苗頭,就因為懶惰或者恐慌而匆忙地回避了;而有的人卻以追根究底的精神,深思熟慮、苦苦求索,最終通過佛陀的指點,從而獲得瞭解脫。其實,這些問題也是趨入人無我修法的絕妙途徑之一。
  凡夫眾生始終執著於有一個實有的我,我們可以對此駁斥道:既然我是實有之法,就應當恒常不變、始終存在。那麼請問,在你們所謂的「我」尚未出生之際,究竟誰是所謂的我呢?既然所謂的「我」尚未出生,就不可能存在。
  還有,正當所謂的「我」降生人世之時,所謂的我又安在呢?因為所謂「降生人世之時」,都根本不存在。任何一個能夠存在的時間,都必須歸屬於過去或者未來,要麼是尚未降生,要麼是已經降生,根本沒有第三種情況的立足之地。因此,所謂「降生人世之時」根本無法安立。參考網頁>>>http://jzf.cixin.org/www.jiexieyin.org/printpage.asp?ArticleID=10259 續詩云:「不如不來也不去,亦無煩惱亦無悲。」(與佛的境界不同。佛可以來去自如,普渡眾生。)陳述二:誰是我?前者追問誰是我?後者,不斷重複追問,我是誰?嘗試以不同方向自我反思。
答題:陳述一者,我是誰?問今生的我。例如:今生為陳家男。佛家講三世因果,那麼前生的我又是誰?以佛家三世因果論:前世,今生;未來。詩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論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如是因受如是果。故知今生所受,皆是前生所種的因。今生所作一切皆是未來的業。故佛教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諸佛教。」這個我一切從心而覓!二者,之說誰是我?問來生的未知數。從佛學角度來說,尋找真我。真空佛性。因為佛性根本無我,假借今生的四大假合之我,以尋找佛性真空妙有,借假修真。結論:「人生如夢」最多不過百年光陰。百年之後又再輪迴。生生死死于六趣,迷失在無名十二因緣中,因惑生業。業又生因。惑業因,三者流浪生死永出無期。或「夢如人生」永在夢境的人生觀,真假難辨。不明是非黑白,假中有真。有多少人可以如”呂洞賓”的「黃樑尤未熟,一夢到華胥。」的道理而成就聖業。(黃樑夢醒典故。)
心經云:「空即是色」以「人生如夢」作比喻,人的色身以四大假合而成。人的一生也如夢般消逝,似光波流影,消失無踪 ,卻是有跡可尋。人生如夢喻其性空。形形色色中存在理性,無為而無所不為,可喻為空性妙用。故亦喻:「色即是空」的妙意,如鏡中倒影。或以「夢如人生」的核心思想,如將夢一般 的人生,能實踐道德精神,如佛陀慈悲救世心懷,悲天憫人。則眾生亦可作佛!所以空亦可喻為色,故云:佛有三身四智(色相)。達摩大師悟性論:http://sites.google.com/site/xingminreserch/Home/da-mo-da-shi-wu-xing-lun 【正文】夫道➀者。以寂滅為體。脩➁者。以離相➂為宗。故經云。寂滅是菩提➃。滅諸相故。佛➄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若聞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發大乘➅超三界➆。願與仁者共勉之~!

2010-07-05 00:41:21 補充:
更正:
陳述二:夢如人生。前者為主題,後者以夢喻人生。詩云:「仙山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喻意夢如人生短暫。
參考: 哲學/佛學/修真出世
2010-07-01 5:35 am
在各回答中應該可以這樣理解,但我想提出來。

「A是B。」的句式中,人要先理解A再碰B,所以A是真的,B是假的。「是」以外的謂語都是這般理解,只是使用條件有別。「是」的條件是A:B=1:n(裙子是紅色);「有」的條件是A:B=n:1(紅色有裙子)。想通的話,根本不需要被這些條件束縛著,反用「是」、「有」也不無道理。(紅色是裙子、裙子有紅色)

總之A是真的,B是加上去的,這些句式也很常見。看我就一直在用「是」來給你表達,我說「A是真的」,你會想像A先出現了,然後變得像真實。

2010-07-06 17:54:28 補充:
在數學上,人也傾向於找出左方的含意。
找出x時問「x=?」,要別人寫的是右方,這是現行習慣而已。
cici兄也是沒錯的,「?=x」與「x=?」在真意上沒差,但感覺上還是有點。
2010-06-28 11:59 pm
這是所謂語境的問題吧…下面亦有人講中了,只是句子上主語和謂詞的轉換,一般並不是等價,但係以關聯詞「如」的意思上看句子其實轉換後仍很接近原意。問題係語境上有d唔同。類同的意思,但不同的表達方式、語氣、氣氛、場境等因素,對接收者來說都是很不同的。
2010-06-26 11:46 pm
根據我的理解,現代邏輯沒有定義「如」,至少不是基礎語法。我個人認為,「如」這個概念不妨可以當成一個普通關係。用邏輯表達作:aRb。當中a, b 可以配置為個體常項或變項。在此,人生如夢為 aRb,夢如人生為 bRa。當然兩者沒有任何邏輯上的必然關係。但同時並不矛盾或對反。

另外,你也可以把「如夢」當成性質A,把人生設成是常項k,可以表述成Ak,這個看你的推論需要和你認為「如夢」這個意思能否構成性質或有意義的陳述。

「即是」和「如」是不同意義的,然而「即是」亦非邏輯上的「等價」,要說明清楚這個問題不容易,詳細來說要說佛教義理,會脫離了你關心的問題。但「色即是空」和「空即是色」不是矛盾或對反的,也沒有必然關係。


2010-06-26 15:48:15 補充:
至於問題,現代邏輯通常用來處理命題,用邏輯處理問題小弟也未見過,也相信沒人這樣做。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30: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624000051KK015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