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中文;習俗問題

2010-06-20 10:02 pm
壯族的習俗!快!thx!

回答 (3)

2010-06-20 10:49 pm
✔ 最佳答案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主要居住在廣西、雲南文山、廣東連山、貴州從江、湖南江華等地也有分佈。壯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壯族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有南北兩大方言。南宋時,曾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出「土俗字」,但使用範圍不廣,多使用漢字。解放後,1955年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宋代決籍稱壯族為「撞」、「僮」。解放後稱」僮「。1965年10月12日,經廣西僮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報請國務院批准,改族名為「壯族」。壯族文化十分豐富。壯族文學中以「山歌」最為出名。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壯族總人口為1617.88萬人,其中:男性837.67萬人,女性780.21萬人;性別比為107.37。
多數地區的壯族習慣於日食三餐,有少數地區的壯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間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較簡單,一般吃稀飯,晚餐為正餐,多吃乾飯,菜餚也較為豐富。大米、玉米是壯族地區盛產的糧食,自然成為他們的主食。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葉、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藍、蕹菜、蘿蔔、苦麻菜,甚至豆葉、紅薯葉、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為菜。以水煮最為常見,也有醃菜的習慣,醃成酸菜、酸筍、咸蘿蔔、大頭菜等。快出鍋時加入豬油、食鹽、蔥花。

壯族對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豬肉、牛肉、羊肉、雞、鴨、鵝等,有些地區還酷愛吃狗肉。豬肉也是整塊先煮,後切成一手見方肉塊,回鍋加調料即成。壯族人習慣將新鮮的雞、鴨、魚和蔬菜製成七八成熟,菜在熱鍋中稍煸炒後即出鍋,可以保持菜的鮮味。壯族喜愛獵食烹調野味、昆蟲,對三七的食療頗有研究,利用三七花、葉、根、須做菜很有特色。壯族還擅長烤、炸、燉、醃、鹵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

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壯家燒鴨、鹽風肝、脆熘蜂兒、五香豆蟲、油炸沙蟲、皮肝糝、子薑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雞、岜夯雞等。壯族自家還釀製米酒、紅薯酒和木薯酒,度數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過節和待客的主要飲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雞膽稱為雞膽酒,配以雞雜稱為雞雜酒,配以豬肝稱為豬肝酒。飲雞雜酒和豬肝酒時要一飲而盡,留在嘴裡的雞雜、豬肝則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當菜。 壯族有許多著名的菜餚和小吃,主要有:馬腳桿,魚生,烤乳豬,花糯米飯、寧明壯粽,狀元柴把,白切狗肉,壯家酥雞,清燉破臉狗,龍泵三夾。

節慶的飲食最能反映壯族飲食習慣的特色。三月三吃的五色飯是用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等植物的汁液分別浸泡糯米,然後蒸熟製成的。五色飯色彩鮮豔,用於祭祀和待客。每到春節和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駝背粽”。其做法是將上等糯米浸泡後用粽葉包裹,包時在糯米中間放綠豆沙或一條拌好作料的肉條,包成兩頭扁平、背面中間隆起的形狀。“駝背粽”大的能到二三斤,小的也有一斤,很長時間才能煮熟,是節日饋贈的佳品。此外,烤整豬、白斬雞等,也都是壯族用以待客的特色佳餚。
2010-06-20 11:29 pm
多數地區的壯族習慣於日食三餐,有少數地區的壯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間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較簡單,一般吃稀飯,晚餐為正餐,多吃乾飯,菜餚也較為豐富。大米、玉米是壯族地區盛產的糧食,自然成為他們的主食。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葉、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藍、蕹菜、蘿蔔、苦麻菜,甚至豆葉、紅薯葉、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為菜。以水煮最為常見,也有醃菜的習慣,醃成酸菜、酸筍、咸蘿蔔、大頭菜等。快出鍋時加入豬油、食鹽、蔥花。

壯族對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豬肉、牛肉、羊肉、雞、鴨、鵝等,有些地區還酷愛吃狗肉。豬肉也是整塊先煮,後切成一手見方肉塊,回鍋加調料即成。壯族人習慣將新鮮的雞、鴨、魚和蔬菜製成七八成熟,菜在熱鍋中稍煸炒後即出鍋,可以保持菜的鮮味。壯族喜愛獵食烹調野味、昆蟲,對三七的食療頗有研究,利用三七花、葉、根、須做菜很有特色。壯族還擅長烤、炸、燉、醃、鹵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

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壯家燒鴨、鹽風肝、脆熘蜂兒、五香豆蟲、油炸沙蟲、皮肝糝、子薑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雞、岜夯雞等。壯族自家還釀製米酒、紅薯酒和木薯酒,度數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過節和待客的主要飲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雞膽稱為雞膽酒,配以雞雜稱為雞雜酒,配以豬肝稱為豬肝酒。飲雞雜酒和豬肝酒時要一飲而盡,留在嘴裡的雞雜、豬肝則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當菜。 壯族有許多著名的菜餚和小吃,主要有:馬腳桿,魚生,烤乳豬,花糯米飯、寧明壯粽,狀元柴把,白切狗肉,壯家酥雞,清燉破臉狗,龍泵三夾。

節慶的飲食最能反映壯族飲食習慣的特色。三月三吃的五色飯是用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等植物的汁液分別浸泡糯米,然後蒸熟製成的。五色飯色彩鮮豔,用於祭祀和待客。每到春節和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駝背粽”。其做法是將上等糯米浸泡後用粽葉包裹,包時在糯米中間放綠豆沙或一條拌好作料的肉條,包成兩頭扁平、背面中間隆起的形狀。“駝背粽”大的能到二三斤,小的也有一斤,很長時間才能煮熟,是節日饋贈的佳品。此外,烤整豬、白斬雞等,也都是壯族用以待客的特色佳餚。
2010-06-20 10:50 pm
多數地區的壯族習慣於日食三餐,有少數地區的壯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間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較簡單,一般吃稀飯,晚餐為正餐,多吃乾飯,菜餚也較為豐富。大米、玉米是壯族地區盛產的糧食,自然成為他們的主食。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葉、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藍、蕹菜、蘿蔔、苦麻菜,甚至豆葉、紅薯葉、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為菜。以水煮最為常見,也有醃菜的習慣,醃成酸菜、酸筍、咸蘿蔔、大頭菜等。快出鍋時加入豬油、食鹽、蔥花。

壯族對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豬肉、牛肉、羊肉、雞、鴨、鵝等,有些地區還酷愛吃狗肉。豬肉也是整塊先煮,後切成一手見方肉塊,回鍋加調料即成。壯族人習慣將新鮮的雞、鴨、魚和蔬菜製成七八成熟,菜在熱鍋中稍煸炒後即出鍋,可以保持菜的鮮味。壯族喜愛獵食烹調野味、昆蟲,對三七的食療頗有研究,利用三七花、葉、根、須做菜很有特色。壯族還擅長烤、炸、燉、醃、鹵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

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壯家燒鴨、鹽風肝、脆熘蜂兒、五香豆蟲、油炸沙蟲、皮肝糝、子薑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雞、岜夯雞等。壯族自家還釀製米酒、紅薯酒和木薯酒,度數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過節和待客的主要飲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雞膽稱為雞膽酒,配以雞雜稱為雞雜酒,配以豬肝稱為豬肝酒。飲雞雜酒和豬肝酒時要一飲而盡,留在嘴裡的雞雜、豬肝則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當菜。 壯族有許多著名的菜餚和小吃,主要有:馬腳桿,魚生,烤乳豬,花糯米飯、寧明壯粽,狀元柴把,白切狗肉,壯家酥雞,清燉破臉狗,龍泵三夾。

節慶的飲食最能反映壯族飲食習慣的特色。三月三吃的五色飯是用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等植物的汁液分別浸泡糯米,然後蒸熟製成的。五色飯色彩鮮豔,用於祭祀和待客。每到春節和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駝背粽”。其做法是將上等糯米浸泡後用粽葉包裹,包時在糯米中間放綠豆沙或一條拌好作料的肉條,包成兩頭扁平、背面中間隆起的形狀。“駝背粽”大的能到二三斤,小的也有一斤,很長時間才能煮熟,是節日饋贈的佳品。此外,烤整豬、白斬雞等,也都是壯族用以待客的特色佳餚。


收錄日期: 2021-04-21 14:28: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620000051KK006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