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精衛填海:jīng wèi tián hǎi
成語:精衛填海
【解釋】: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出處】:《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示例】:賓南如~,每不自量。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
【近義詞】:矢志不移、愚公移山、移山倒海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詞性】:褒義詞
yú gōng yí shān
成語:愚公移山
【解釋】: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鬥爭。
【出處】:《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示例】:在現代化建設中,我們要發揚~的精神。
【詞性】:褒義詞
【漢語文字】鐵杵磨針
【漢語拼音】tiě chǔ mó zhēn
【詞語解釋】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成語性質】褒義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
【近義詞】 鐵杵磨成針、鐵杵成針成語出處出自何藝浩之手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原文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譯文 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正在那裡磨一根鐵棒,李白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這位老婦人在幹什麼。老婦人說:“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李白明白了她的意思,回去把自己的學業完成了。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岩。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帶。
世傳:世世代代相傳。
去:離開
媼:年老的婦女。
欲:想要
鐵杵:鐵棍.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一頭粗一頭細的圓棒。杵:棒 木追
去:離開。
逢:碰上。
方:正在。
氏:姓…的人。
還:返回
卒業:完成學業
今:現在
成語示例那南方中的舉人進士,不知費了先生多少掏成,多少指點,~,才成正果。 ★《醒世姻緣》第25回
成語典故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成語釋讀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重視生活中的細節,那將影響你的一生.請牢記: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關鍵在於你的態度。
2010-06-03 20:14:27 補充:
愚公移山
近義詞. 有志竟成、人定勝天、磨杵成針,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始終不渝.
反義詞. 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精衛填海
近義詞: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 矢志不移、愚公移山
反義詞: 半途而廢、淺嚐輒止
鐵杵磨針
近義詞:鐵杵成針、持之以恆
反義詞:半途而廢
2010-06-03 20:24:33 補充:
愚公移山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鬥爭
精衛填海
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鐵杵磨針
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