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 喔嗨呦松蘭您好
圖片參考:
http://www.busanmbc.co.kr/HABYeditor/images/emoticon/10.gif
為何單身貴族與單身者的台語叫羅漢腳,是專指男生還是女生??
圖片參考:
http://www.cnfm.gov.cn/question/why.gif
羅漢腳泛指無妻無子的男性,不是外來語。
其她的稱呼有哪些??要台語的。
圖片參考:
http://www.cnfm.gov.cn/question/why.gif
【單身娘仔】tan-sin-niû-á:女性單身的人。它不是外來語。
描寫單身娘仔兩首歌曲
「桃花過渡」是一首有名的台灣民謠,描寫「單身娘仔」思念挺渡船的船夫,而以輕鬆、詼諧的音調配樂。
一百多年前飄揚過海的曲調,經由本土作詞家許丙丁的填詞,「六月莉」蛻變成一首道地的台灣民謠。
這首曲子原本是福建濱海地區的民謠,民末清初隨著大批移民來到台灣,由於旋律柔美、意境典雅,而深得人們的喜愛。我們在國中時,是學校的管樂班的學生,以前在演奏時,大家最喜歡的一首歌曲即是這首「六月茉莉」。
今日我們習慣傳唱的歌詞,是台南市文人「許丙丁」於日據時代所填,以六月盛開的茉莉來比喻錦繡年華的少女,卻無人賞識,而落得孤芳自賞的寂寞心情,細緻而微妙地透露出少女的思春心情。
六月茉莉笑迷迷,單身娘仔流珠淚,好花年年會擱開,娘仔 何時 君相隨。
有專指男生或與聲的說法嗎??
圖片參考:
http://www.cnfm.gov.cn/question/why.gif
【無某無猴】bô-bóo-bô-kâu
釋義:指沒有妻小的單身漢。
生活運用有一民間故事,講有一個散赤人,看人咧耍猴戲趁錢,就用某佮人換猴,結果是某佮猴攏走無去;以後就用這句話來形容一个攏無某囝的獨身仔;親像講阿土仔到這陣猶閣無某無猴,一身飽就全家飽,生活過著誠輕鬆。
【獨身仔】to̍k-sin-á:單身的人。
■相關補充
清朝剛收復台灣之時,因恐懼台灣再次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而消極治台,所以頒布渡台禁令,來限制大陸的人民來台,因此禁令的限制,而造成的社會現象,使台灣成為「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移民社會。
因禁令規定只有單身男子才可以渡台開墾,而產生羅漢腳,到底羅漢腳是什麼呢?他為何會出現於台灣?他對台灣土地的開墾及社會秩序的影響又為何呢?我們將會從一些民俗的諺語、以及一些歷史文獻來做研究及討論,時間設定從清盛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在台灣設郡縣開始,到清穆宗(同治)年間因日軍犯台的牡丹社事件,讓清朝了解到台灣的重性,而於同治十三年(1874),授沈葆禎來台善後事宜,立保甲局,廢渡台禁令、封山限禁,開山撫番,加強海防,實施清莊聯團以收養無業遊民……等諸項積極開展的治台措施,使台灣在對內、對外都起了相當程度的改變,因而所謂消極治台的清領前期即清盛祖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止,正是本論文所討論的時代斷限。
我們將從什麼是羅漢腳,及他行成的背景先討論,再討論剖析其在台灣土地開墾、社會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跟台灣械鬥還有民變的關連,期待能對此段歷史有更深切的認識。
一、何謂羅漢腳??
1. 羅漢腳的名詞解釋
關於羅漢腳一辭,在史籍裡一般皆解讀為:「無田宅,無妻子、非士、非農、非工、非買、不負載於道路者。」「嫖賭、摸竊、械鬥、樹旂,無所不為。」羅漢腳泛指無妻無子的男性。
2. 羅漢腳的特徵
羅漢腳是一種特殊的身份,通常的可能特徵是:四肢健全的單身男性、沒有房子、很窮、不一定有固定的居住地、沒有固定的工作等等。但不同於乞丐,因為羅漢腳不會伸手乞討;也不同於流浪漢,因為不一定會到處流浪;也不同於跑江湖賣藝者,因為沒有藝可以賣;也不同於現在稱為遊民者,因為羅漢腳有時也工作;但也不同於如台北橋下等待工作機會的苦力,因為也不一定要工作。
3. 羅漢腳稱呼的來源
羅漢腳稱呼的來源,有種傳說是因為羅漢腳沒有固定住宿處,常借廟裡棲身,有些廟的後殿或偏殿供奉著羅漢爺,羅漢腳當然不能睡在大殿,所以,常睡在羅漢爺的腳下,故稱為羅漢腳。有些人會說成「羅漢腳啊」,閩南語加「啊」(也有寫成「仔」,例如:歌仔)通常是比較不正式、低階,甚至有點瞧不起的意思,要看說話人當時的口氣及前後語而定,例如:猴囝仔,說成羅漢腳啊就有偏負面的意思了。
■相關諺語
紅柿出頭,羅漢腳仔目屎流,紅柿上市,羅漢腳仔目屎滴。
註:羅漢腳仔:指未結婚的單身漢,四處遊蕩的流民。在移民台灣的過程中,清帝國除了用「海禁」政策限制漢人移民台灣外,還規定合法到台灣做官或經商的男人不可攜家眷到台灣,因此冒險渡台的都是男人,使台灣成為陽盛陰衰的社會,到處可以看到無家可歸的「羅漢腳仔」每當秋風吹起,柿子成熟上市時,這些無家可棲,衣衫單薄的羅漢腳,就會因悲憐身世而流淚了!
少年若無一遍戇路邊哪有「有應公」,(世間若無戇, 路邊哪有「有應公」。)
註:這也是描述羅漢腳仔單身渡臺而生悲劇的俗語。意謂若不是那些「戇少年」離開唐山,流浪來臺灣,以致因船難,疾病或械鬥而客死異地,路邊哪來這麼多「有應公」供人膜拜。
★因字數有限無法完整Po出請見諒
★若有新的補充內容將在意見中表達
■資料搜尋引用
Tw-Ch台文中文辭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主站
從台灣俗語看台灣歷史文化
羅漢腳之淺論
[PDF] 【無某無猴】bô-bóo-bô-kâu
2010-06-02 14:00:31 補充:
少年若無一遍戇 路邊哪有「有應公」,(世間若無戇, 路邊哪有「有應公」。)
註:這也是描述羅漢腳仔單身渡臺而生悲劇的俗語。意謂若不是那些「戇少年」離開唐山,流浪來臺灣,以致因船難,疾病或械鬥而客死異地,路邊哪來這麼多「有應公」供人膜拜。以前台灣人認為那些無依無靠,無子無孫的鬼魂,會因無人祭拜而成為「厲鬼」到處索食為虐,民間因而「祭厲」的風俗。一些民間善士,將暴屍路旁荒野的羅漢腳遺骨,收屍埋葬,立廟祭祀,便成了「有應公」廟。「羅漢腳」是清代台灣社會的一種特殊角色;而「有應公」則是清代台灣民間信仰中的一種特殊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