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首先請你注意一下,這不是螞正確應是蟻!!
其實一般所見的飛蟻,就是白蟻。(不是變,牠原本是白蟻)。
『在繁殖季節,飛白蟻會群飛而出尋找適合的地方建立新的社群。著地後,它們會脫翼,然後尋找伴侶交配。脫下的蟻翼就是附近有蟻巢的明顯跡象。
『白蟻的群飛-是有一定的環境的氣候條件,及成熟的白蟻族群(無外力情況下)
白蟻的群飛:隨著種類與地區,白蟻的群飛季節不盡相同。
發育成熟的有翅成蟲在蟻巢內等待三個月甚或更長的時間,一旦氣候(氣溫與濕度等)適宜,它們反常的突破工蟻和稚蟻所構築的蟻道,有翅生殖蟻即由分飛口飛向 燈光及開放空間(台灣家白蟻一般在低於一個大氣壓、濕度85%以上、溫度21.7- 29.4℃條件下婚飛)。 各種白蟻分飛時所需的外在條件不盡相同,在北臺灣黃肢 散白蟻的分飛約在農曆春節後的三月份(陽曆)。
蟻巢裡的工蟻與稚蟻亦暫時改變它們的習性,曝露到開孔外;可能是受到分飛蟻 的推擠,而不由自主的曝露到蟻道外,透透氣,這種臨時性隙縫(分飛口),不久即再被工蟻封閉。
有翅生殖蟻的飛翔力極弱且短暫,飛翔方向及高度,隨風向及風力決定,一般飛翔數十米(較新的報告可達1.5公里);接著白蟻的翅膀在空中自翅基的折斷點斷落,然後盤旋滑落地面,也有的白蟻先著陸再斷翅。而雌蟻與雄蟻在翅膀掉落後,雄蟻即追求雌蟻,雌蟻常翹起腹部以引誘雄蟻;因而它們的飛行,並不是空中結婚的交配飛行。
1976就曾在Manhattan觀察到三十三層的高樓上有台灣家白蟻。
熱帶地區的白蟻,氣候相當溫暖,群飛多在黃昏或夜晚;亞洲地區,白蟻多於春夏雨後群飛。溫帶地區因夜晚寒冷,白蟻多於白天婚飛;美國的太平洋岸,發生於秋天。不論是溫帶或熱帶,白蟻的婚飛,常是在雨後;雨後泥土較為鬆軟,有 利於白蟻挖掘,建立新棲群;許多不同群族的有翅生殖蟻同時出現,有助於白蟻繁殖配對。
群飛的白蟻,數目通常很多,地棲性白蟻,在午後黃昏,當群飛發生時,無數的白蟻常撲向燈火,白蟻並不會對人傷害,但令人感覺不適;可在燈光下,置一盆 清水,白蟻會掉落到水盆 即可除去。
有翅生殖蟻出現群飛,就是成千上萬,其原因係為適應生存環境、能增加配對及世代繁衍。有翅生殖蟻在翅膀掉落後,其天敵環伺,在蟻巢外反擊力弱;易被捕食,實際上有翅生殖蟻,最後能達成配對存活下來的非常少。
有翅生殖蟻的配對:雌雄蟻在群飛後,翅膀掉落;在物競天擇下殘存的雌雄蟻,開始追求(公蟲追母蟲)。雄白蟻不斷的移近雌白蟻,以頭碰觸雌蟻的腹部,以感覺器或觸角不停的觸摸,母蟲翹起腹部引誘雄蟲。當雌雄白蟻彼此中意後,相偕找尋適當的隱蔽場所築新巢如鑽入泥土的細縫中,或樹木的地下部份、或潮濕木頭的裂縫、或樹皮下、或其他植物纖維內,構築它們的新巢,建立一個新的棲群。
族群的開始
築巢後,它們還要接受環境的考驗,土壤的中土質或木材的濕度等及環境溫度、濕度都可能危及它們的生存。』
飛蟻平常生活在潮濕的洞中,但是當快下雨的時候,空氣中的水氣增加,氣壓降低,洞中太過悶熱,飛蟻為了躲避過度悶熱的環境,會在大雨前出巢活動,所以又有人把牠們叫做「大水狗蟻」也成了我們預測天氣的指標!
梅雨季這種溫溼度都高的時候,正好也是飛蟻的交配季節,雄蟻和雌蟻也會紛紛從巢裡飛出來,進行「婚禮飛行」的儀式。。
牠們有驅光性,常在有燈光的窗口或路燈下,四處爬行或飛翔。只要在燈光下放一盆水,飛蟻看見水裡的燈光就會飛入水中,而翅膀沾濕後的飛蟻,就飛不起來了。
飛白蟻是有翼的繁殖蟻,它們在每年春夏間會群飛而出(分飛),離開原來的社群去‘開枝散葉’,成為新社群的蟻皇和蟻后。
蟻后能生存十年以上,每星期可產卵超過一萬隻。所以,蟻后一生可產卵三至六百萬隻!如社群達到一定的規模,會出現‘補充型繁殖蟻’。它們沒有翼,體型比蟻后小,而且產卵的數目也不及蟻后。每個社群都可能有數百隻‘補充型繁殖蟻’,全部由工蟻負責餵哺和清潔。
生態周期
*Trademark of Dow AgroSciences, LLC
圖片參考:
http://www.unitedelite.com.hk/terr/Ant_vs_Termite.jpg
準備交配繁殖的螞蟻會長有翅膀,是為飛蟻,但飛蟻與白蟻不同,是螞蟻的一種。飛蟻出現於晚上,是燈光愛好者,在下雨天出現。飛蟻有生殖能力,約在下雨天會長出有四隻小翼。準備交配繁殖,雌性將會變成蟻后。
有翅膀的飛蟻可能是白蟻,但不一定但凡有翅膀的飛蟻就是白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