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佛陀為了令弟子擺脫一切痛苦災難,將來得到種種福樂,便說出宇宙間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果定律。因為一切世間事物之出現及演變,是必定有其前因後果,佛說緣生萬法。而所有物質亦會因為本身所具備不同的特性,而出現互相吸引,或者互相排斥的現象,佛說這世間的眾生已分別演變成: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四種類別,由於有眾生積集行善利人的心態及行為,會因為不同程度的善業、習慣力量推動,互相結集,成為天人、修羅或者有福德之人,常受福樂,名為「三善道」;亦有眾生因為積集行惡害人的心態及行為,被不同程度的惡業、習慣力量推動,互相結集,成為畜牲、餓鬼或者地獄的眾生,互相謀害,常受眾苦,名為「三惡道」。而這些善、惡果報會演變成多生多世的延續現象,有一生受報,百千萬億生受報,所謂眾生生死,動經塵劫,無有窮盡,很多時單看一生果報,難知累世因果始末。
惡行為:只顧個人之感受或權利,不惜侵損他人權利的行為。
善行為:基於個人權利,甚至拋卻個人權利,作方便利益他人之行為。
世間凡夫很多時為了保護自己,或者只顧眼前的利益好處、個人的喜惡感受,往往會覺得理所當然地做出不少侵害他人的惡行,結果犯殃自受,在無情的因果業力演變下,便會招感種種的逆境及無窮的苦難。佛陀說惡世眾生,一一皆具十種行惡習慣,因為不斷放縱惡行,於是便結集成十種惡業,以致永受痛苦的纏縛。若果不切實戒備,努力改善,那是絕對不能永離諸苦。此十種惡業分別是:
身業
1.殺生—為了食用,玩樂,驚恐或仇恨而殺害其他眾生的行為。
2.偷盜—偷取,侵損或不合道義地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
3.邪淫—放縱感官而作出侵損別人或越軌的淫亂行為。
口業
1.妄語—欺騙別人的話說,或誇大之謊言。
2.兩舌—搬弄是非。
3.惡口—惡毒罵人。
4.綺語—綺膩浮誇、巴結奉承、矯揉造作、諂媚虛言。
意業
1.貪欲—不安本份的欲望。
2.嗔恚—因妒忌、憤恨、埋怨,及種種不滿情緒而引發之怒火。
3.愚癡—執迷不悟的錯誤意念。
佛說眾生一切善惡行為,皆是唯心所變。心可行惡、亦可行善,心可作佛、亦可作魔,故人人心中都有行善行惡的能力。不過,善與惡卻不能在心中同時出現,所謂心生惡時難行善,心生善時作惡難,好比光明消失,黑暗便出現;光明重現,黑暗則遁隱無餘。以下只要眾生能培養十種光明善良之完美心量,則一切的惡心、惡行即能自然隱滅。
十種光明善良的心量—
1.親仁愛物,慈心不害—
培養仁慈、博愛之心,尊重一切眾生之權利,愛惜自己及一切眾生之眷屬,不忍損害眾生性命。培養此心自然遠離殺業。(即不殺生更會多放生)
2.正義不茍,自守廉潔—
做人原則,公義為主,不義之財物絕不貪取,廉潔操守,不容污玷。培養此心,自然遠離偷盜想。(即不偷盜更會多布施)
3.以禮相待,息滅邪念—
一切眾生有如兄弟姐妹,彼此相處,禮義為貴,又怎忍因淫念興而侵損骨肉同胞?培養此心,淫念即止。(即不邪淫)
4.真誠待人,不誇妄言—
做人處世,真實誠懇,言語得當,絕不浮誇。培養此心,妄言亦難。(即不妄語)
5.和睦共處,不弄事非—
愛惜親情,珍惜友情,百般維護,致力和平。培養此心,自然厭離兩舌是非。(即不兩舌)
6.溫和敦厚,言無傷人—
培養溫和寬容敦厚的性格,自然會尊重他人,絕不會出言惡口冒犯。(即不惡口)
7.言語正直,不落造作—
培養正直之風骨節氣,絕不矯揉造作,巴結奉承,言語自然真實率直,討厭虛浮綺語。(即不綺語)
8.安份勤奮,離奢望想—
安住本份因緣,積極止惡行善,開創將來,遠離非份奢望想,培養此心,則腳踏實地,不妄生貪欲。(即不貪欲)
9.深明因果,寬厚恕人—
洞悉因果業力,勇於面對一切不如意事,盡皆寬容接受,培養廣闊胸襟,便能寬恕別人不是,更絕不會因執怪而生嗔恨。(即不嗔恚)
10.時加檢討,遠離邪見—
對於自己的行為時加反省,遇錯即改,絕不含糊,更不會執迷不悟。(即不愚癡)
以上十種善良光明的心量,正是離苦得樂的珍貴藥方,只要眾生燃點心中善良光明,便可以輕而易舉地改善自己的行為,真真正正地依法受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