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時和不是[活在當下]時,感覺有什麼不同?

2010-05-22 11:18 pm
請問各位師兄
你們在什麼時候才可說是或感覺是[活在當下]???
全日都是[活在當下]??有時是??有時不是??
[活在當下]時和不是[活在當下]時,感覺有什麼不同??
可否說說你們[活在當下]時的感受??

回答 (8)

2010-05-23 2:23 am
✔ 最佳答案
從世俗的觀點而言:

活在當下,
就是:不為未來之憂而憂,不為過去之苦而苦,
因為未來憂與過去苦,都是構成當下煩躁不安之要素,
因此,當下是平安的,就應該讓其平安,

凡夫妄心妄念,常愛游走三時,
如果心能恆常定於一時,就毋須要活在當下,因已完滿歸佛,
正因凡夫妄心妄念難得安定,
我們才勉勵人"活在當下",

凡夫心,就如同渡江之小舟,左翻右覆,
手中的舵,如同佛法,
唯人用之,則能使小舟得以安穩,
若人不用之,小舟最終被活活淹沒,

只要我們妄心經常迷茫於三時不定,
我們就需要感應"活在當下"的佛法道理,

2010-05-22 18:25:53 補充:
更正:
完滿歸佛--->應作圓滿歸佛,

2010-05-23 00:39:02 補充:
如果活在當下只是一種偶然發生的機會,
不知因何發生,不知因何不能再發生,
在十多年前只能發生過一次,一生就此而矣,
如果這種幾秒鐘的心無掛罣,被稱之為活在當下,

那就毋須要勉勵人活在當下了,
因為一生人只能無緣無故發生僅此一次之故,

本人還是寧願用世俗的智慧去解釋活在當下,

本人認為,
食飯知飯味,行路知步履,就是活在當下,
道理雖不深,但修行卻不易,
因為我們就是活在當下,但通常都是心不在焉,胡思亂想,
食飯不知飯味,行路如同游魂,,,,,,

簡單而言,
活在當下就是修行專注力,

2010-05-23 00:54:20 補充:
可否說說你們[活在當下]時的感受??

無須甚麽鬼怪戲論,
你和我都隨時感受得到,
當我們能專注做現行的事情,就是心無掛罣,活在當下,
但通常我們的專注力都無法持久,
因此,我們總是覺得自己不是活在當下,

2010-05-23 13:34:50 補充:
道理說不通,

若離三時虛妄,三心不可得,就毋須活在當下,
因為既然三時不可取,三心不可得,何來還執取有個"當下",
故此,若說三時虛妄,三心不可得,活在當下亦不可得,

正因為人情迷於三時,才生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
現在心,即是當下心,
因此,才有所謂"活在當下"的教誨,

三時虛妄,三心不可得,是緣起性空之道理,
當下,當然亦非實有自性體,故亦不可得,

但我們勉勵人家活在當下(著重於現行),
你跟我們說:現行心不可得,
這有甚麽意義呢?????

當我們鼓勵人家多行善心,
你跟我們說:善心不可得,
這有甚麽意義呢??????

2010-05-23 15:07:40 補充:
一個故事:

有A,B二人,同枱食飯,
A君問B君:「你現在做甚麽?」
B君回答說:「我現在正食飯,你不是也在食飯嗎?」
A君說:「我不是在食飯,」
B君奇怪說:「你不是在食飯,你現在幹甚麽呢?」
A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何來有個我在食飯呢?」
B君回答說:「你食飯都食得咁鬼禪,咁鬼多學問,」
A君就說:「你只是『活在現行』,當然是食飯,而我『活在當下』,三心不可得,何來食飯之理,」

2010-05-23 15:08:00 補充:
B君說:「那你食飯肯定不知飯味,」
A君說:「我食的是----禪味,」
B君對他說:
「無論你是幾咁虛假,無論三時幾咁虛妄,無論三心幾咁不可得,無論食飯幾咁虛構,
你----依然是在食飯!」
A君一時摸不著頭腦,,,,,,
B君對他說:「飯味即是禪味,除了飯味,再無禪味,這才是『活在當下』!」

2010-05-24 20:33:07 補充:
如此說法,
我們本來就是活在當下了,
只是雜染心使得我們誤認為自己不是活在當下而已,

朋友,你向來都是活在當下呀,,,
2010-05-25 5:54 am
qq博士, 一開始在回答時已經說明, [ 不為未來之憂而憂,不為過去之苦而苦 ], 而我就今朝有酒今朝醉, 此所謂[兩頭俱斷絕, 一劍倚天寒], 一個人, 如果在下一秒就死了, 那擔憂作甚?? 過去已經過去了, 想來也是多餘, 人生在世, 不過是為了[幸福快樂], 只要不影響別人, 就好好去快活吧, 其他事, 根本不必理會.

所以, 你什麼時候都可以[活在當下]!!
2010-05-24 6:54 am
正念做當下事時,就是活在當下,例如我現在打字答你的問題,也是活在當下,雖然電視機在開著,但我還是正念在做打字這事,電視機所發出的聲音就是聲音的生滅吧了,在打標題符號時,會聽到電視的聲音內容,但打字時就只是聲音吧了。
我倒是大部份時間都是活在當下的,即是行路時正念放在雙腳的動作上,飲水時就飲水,若沒什麼動作時,停下來時就觀呼吸。
全日廿四小時計,大約有一半時間是活在當下的,就連發夢我也能知道,轉身亦知道。
活在當下時,什麼都會知道的,心亦會很靈活,會知道自己的身體、感受、心理狀態、精神思維等全部很清楚,每一個念頭及感受的變化亦會很清楚。但若非活在當下時,即是心不在焉,自己在做什麼都不知道,他人在做什麼說什麼也不知道,時間過了也不知自己做過什麼,說了些什麼,什麼都忘記了,發夢當然也不知自己在發夢,以為是真的。
活在當下不只是一種感受,而是一種覺醒,對身體,感受,心態及思維的生住異滅都清清楚楚的一種覺知能力或覺醒狀態。
若你只有念佛時才有活在當下的感覺,可以將念佛延至生活的每一剎那,例如行路時念佛,停步時念佛,睡覺時念佛,飲水時念佛,總之若修念佛法門,那就一切時中都念佛,就時時都活在當下,並與佛同在。
2010-05-23 8:55 pm
首先聲明,我未曾活在當下。

大德問[活在當下]時和不是[活在當下]時,感覺有什麼不同?

我只能說,
不是[活在當下]時,感覺有什麼,有房子,有妻兒,有鈔票,有電腦,有手機,有新聞,有過去,有未來,有現在寫知識+,......,

師父說活在當下,是三心不可得,連"現在心"也不可得。

不可以"現在心"誤認為"當下"。

2010-05-24 18:55:25 補充:
Q若離三時虛妄,三心不可得,就毋須活在當下,
A三心不可得時,並沒有死?故活在當下。

Q三時不可取,三心不可得,何執取"當下",
A故首先聲明,我未曾活在當下

Q情迷於三時,才生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現在心,即是當下心,
A情迷時何來當下(迷時,不是想前,就是想後,心有所住,有所依戀)

Q虛妄不可得緣起性空之道理,
A有那一種因緣,是實有,有自性體?

Q但我們勉勵人家活在當下(著重於現行),你跟我們說:現行心不可得,這有甚麽意義呢?
A法應尚捨,何況非法。

Q當我們鼓勵人家多行善心,你跟我們說:善心不可得,這有甚麽意義呢?
A善心非屬可不可得。因緣亦為非因緣。
2010-05-23 11:02 am
活在當下,不是複製難懂,知道身體,微弱搖晃,呼吸出入,感受,即時用心知道身體就是活在當下,在當下就有正念和正定,假設地放下(自我)客觀地觀察身體變化,心,受,身,法,同時會知道妄想在心生滅。都是活在當下。
2010-05-23 7:32 am
以佛門用語來說活在當下並非把握現在的解法,但以世俗一般人都把這四個字解作把握現在。
先舉一例子給大家思考,有一次一位居士向師父上人說:活在當下就最好了。師父上人反問那居士什麼是當下?那居士無法答出來,師父上人道:當下生死煎熬,無量痛苦逼迫你見否?
我們總認為,能把握現在就最好,但最終這個現在是什麽?
上述一段引出了,我們切勿認賊作父,認同了當下現在無風無浪,天下太平就是好日子就是活在當下,誰不知這個當下是在屎尿桶內生活煎熬。
當然以上一段對話是出自一位老參頭的口中,內裡充滿了對機說法的禪味。

E0304007君,我個人覺得閣下所用的活在當下四字,我個人會用(興安)兩字來形容。
(興安)兩字,一般是用來形容坐香時所出現的一種感覺或境界,但在日常生活亦會出現到的。

我個人在十多年前也出現過一次,一生就此一次而矣,感覺是難以形容的放下解脫,但這感覺只維持了幾秒,可用四字來形容(心無掛罣)。
參考: 自己經驗
2010-05-23 7:10 am
http://paper.wenweipo.com/2004/10/25/BK0410250001.htm
活在當下,是李焯芬從《六祖壇經》抽取出來「化為我用」的詞,他反覆提及它,「如何理解呢,我認為是living in every moment,專心做好眼前事,將外界那些嘈吵紛擾放到一邊去。譬如,我們聊天吃飯,就只顧聊天吃飯就是,別人罵我讚我,且不管它,我和別人關係不好,也許是我待人接物有問題,人緣不好,有內在原因的。」 ......

願閣下與一切眾生修持佛法無礙。^_^
南無阿彌陀佛......嗡 嗎 呢 叭 美 吽......
2010-05-22 11:49 pm
活在當下是禪境界
別的法門有從觀入手
觀四念處, 十二因緣, 未來計畫的思考
修定階段時才能說活在當下
吃飯時吃飯
工作時工作
一心. 專心. 唔二心
不在妄想過去. 現在. 未來

請參考其他大德的講解

2010-05-22 21:06:09 補充:
離開蒲團,要在日常生活動中凡事不起作意 , 廢寢忘食 , 忘了時空不二心 , 凡夫是做不到, 雜念起時, 故說[活在當下]警惕自己也警惕他人, 少點妄想,多一點覺淨 。
.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15: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22000051KK008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