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羅跌到咁.....會否係入貨時機...

2010-05-22 7:11 am
上述貨幣入得過嗎?thx...

回答 (2)

2010-05-26 5:20 pm
✔ 最佳答案
答: 應該是開始反向投資的時刻; 筆者個人的外幣組合, 已開始沽售日元和英鎊, 吸納歐元了。
(注意: 純粹個人投資和風險管理; 以下只是個人對政經的解讀, 不應視為投資意見; 一切的買或賣, 請自行決定。)
數天前的消息, 爲了救助陷入債務危機困境的希臘,歐元區國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将攜手提供爲期三年總計1100億歐元的救助,其中歐元區出資800億歐元,IMF提供300億歐元。IMF預計将在星期日将援助方案進行表決。
這次大規模救助行動,歐元區責無旁貸,IMF的援助将達到約400億美元。IMF錢從哪裏來?其實就是從全世界的口袋裏掏。《華爾街日報》的文章就說,IMF就好比是一個全球信貸實體,成員國交費,IMF董事會負責放貸。
IMF的錢,主要來自於成員國按份額的出資。在目前IMF份額排序中,美國作爲世界經濟老大,份額爲17.09%,日本爲6.12%,德國爲5.98,英國和法國均爲4.94%,中國則爲3.72%。
相關的消息如下:
1.) 歐洲的債務問題直接拖累歐元, 並引起投資者的恐慌,也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市場還擔心歐洲其他國家是否同樣需要救助。
2.) 德國國會上周已經批準對希臘的救助貸款,歐元區領袖還同意成立可能達700億歐元的危機儲備金,防止類似希臘的債務危機在歐洲蔓延,並盡一切辦法捍衛歐元。
3.) 美國股市在上個星期的五個交易日内把兩個多月來的漲幅全部歸零,分析師認爲現在每個人都對歐洲市場戰戰兢兢,特别是擔心希臘問題和危機是否會蔓延至西班牙與葡萄牙,以及這對全球銀行系統的影響。
4.) 投資者開始把日益加劇的歐洲債務問題與雷曼兄弟的破産相比較。Forester Value基金經理湯姆(Tom Forester)指出,去年股市直線上漲,人們似乎忘記了風險。可突然間投資者又意識到風險的存在,投資情緒發生巨大轉變。
那邊廂, 美國作爲世界經濟的老大哥, 卻是泥菩薩過江, 因為 “次貸危機, 捲土重來”。原因如下:
1.) 次貸危機: 是由於金融商品過剩。如把這場危機與上世紀90年代在日本的資産泡沫危機比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原有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根本特徵是生産過剩,由於過剩,資本主義國家不僅要輸出商品,也要輸出資本。當日本資産泡沫破滅的時候,日本擁有巨大的貿易順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所以日本的資産泡沫危機,仍是處在物質資本主義階段所發生的危機。而美國在資産泡沫破滅時, 卻是擁有已經長期化的巨大貿易逆差,資本輸入也已經長期化了,因此, 是資本的主體已經轉移到物質生産領域之外的虛擬資本主義階段, 所發生的資産泡沫危機。
2.)由於資産泡沫危機發生的歷史階段不同,資産泡沫破滅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影響也完全不一樣。在商品與資本“雙過剩”的日本,由於國内生産超過國内消費,因此即便是資産泡沫破滅也不會對企業生産與居民生活産生太大影響,這就是爲什麽在日本資産泡沫破滅後的十幾年中,日本經濟只是陷入低增長而沒有發生崩潰的原因。而在已經進入虛擬資本主義階段的美國,由於國内的生産大幅度低於國内消費,進口商品已經佔國内物質産品消費的40%以上,製造資産泡沫的目的本來就是爲了從其他國家換錢以支付實物商品進口,因此資産泡沫的破滅必然會導致國内的産品嚴重供給不足,使經濟增長停滞與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3.) 資産泡沫破滅必然會給金融體系内部帶來大量有毒資産。在美國,當資産泡沫破滅後龐大的有毒資産基本上沒有得到處理,而是用修改會計規則和凍結債務清償的方式,暫時将金融機構的壞帳掩蓋起來,所以, 當這些壞帳再也藏不住的時候,美國就必然會再經歷一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過程。由於美國的物質生産嚴重衰落,已經不可能象日本那樣用物質生産部門所創造的利潤填補金融系統壞帳,美國将用怎樣的方法修複自己的資産負債表就成了疑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如果美國金融機構的資産負債表不能修復,美國創造金融泡沫的能力就得不到修復,美國就走不出這場由次債危機所引發的經濟蕭條。
美國直到目前也找不到處理龐大有毒資産的出路,美國的危機就會在明年重來,到2012年、2013年趨於嚴重。
參考: 月光光
2010-05-26 12:06 am
其實先生都可以看到,
現時,歐羅都受到希臘以及歐元區的財務狀況所影響,
如歐洲推出救市措施,歐羅更會進一步貶值,
所以很多資金都流去一些避險市場,例如黃金市場等
更有不少著名投資者像巴菲特都看好黃金,
新聞更有報導指黃金會上1300,
如果有興趣就e-mail我了解d啦=] [email protected]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19: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21000051KK0189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