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之亂後,黃巾軍之下場

2010-05-22 3:43 am
黃巾之亂後,黃巾軍之下場如何?
死還是生?有沒有任何人生還(不用是名人, 有沒有平民黃巾軍生還)?
下場如何?監禁,釋放,殺頭?
到後期,群雄(袁紹,曹操,孫權,劉備等)有沒有監禁,釋放,殺頭黃巾軍?

(超急)
更新1:

"到後期,群雄(袁紹,曹操,孫權,劉備等)有沒有監禁,釋放,殺頭黃巾軍"最重要. (超急)

更新2:

"到後期,群雄(袁紹,曹操,孫權,劉備等)有沒有監禁,釋放,殺頭黃巾軍"最重要 有沒有平民黃巾軍生還?

回答 (1)

✔ 最佳答案
節錄自維基百科:

[編輯] 結果亂事雖被平息,但漢室威信遇上一次嚴重的打擊,但漢靈帝沒有改革,反而繼續享樂。於各地還不斷發生小型叛亂,產生許多分散的勢力,如黑山、白波、黃龍、左校、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劉石、平漢、大洪、白繞、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於毒等,勢力小的也有數千人,勢力大的甚至有百萬人,如張燕的黑山賊。 188年,黃巾軍再次發生起義,黃巾餘部紛紛起事。二月,郭太等於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東郡等地。四月,汝南郡葛陂黃巾軍再起,攻沒郡縣。十月,青州、徐州黃巾軍又起,攻略郡縣。十一月,漢廷派遣鮑鴻進討聲勢最大的葛陂黃巾,雙方大戰於葛陂,鮑鴻軍敗。黃巾各部此伏彼起,聲勢雖然沒有第一次黃巾之亂般盛,但卻令漢室十分頭痛。 為了鎮壓平亂,於188年三月,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將部份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餘部。而正因漢靈帝下放權力,助長地方軍擁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擊,逐鹿中原,甚至東漢皇帝在軍閥手中如同無物,所以黃巾民變是促使東漢滅亡的導火線,也是三國時代的序幕。雖然如此,亂事仍造就了大赦黨人,令許多文人、官吏得以重新受任。 [編輯] 點評在組成三十六方、確定起事日期上,張角的確為黃巾軍起了帶頭作用,但後來卻失去了這種有計劃性的行動。他們並沒有統一的指揮,張角雖是太平道的領袖,卻只在冀州轉戰,沒有為其他軍團作調控,沒有同一目標,只是佔地死守或四處搶劫。加上當友軍有難時,各軍都不會相救,官軍就用此各個擊破。雖然黃巾之亂,令天下震動,但由於農民的自身的缺陷之故,黃巾軍終未能推翻大漢皇朝。 並且黃巾之亂對於東漢末年的政局影響,為了儘快平定戰事,因此中央下放軍政大權至地方,使得黃巾之亂無法快速的蔓延至全國,減緩了東漢覆亡的時機。但是卻造成了地方輕視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將領或是官員,藉著在黃巾之亂的兵力割據地方,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序幕,並為了三國分立種下遠因。 [編輯] 重要參戰人物 東漢 何進(大將軍、京師守將) 盧植(撤換) 董卓(代替盧植) 皇甫嵩(左中郎將) 朱儁(鎮賊中郎將) 曹操(騎都尉) 鄒靖 劉備 關羽 張飛 秦頡(南陽郡長) 孫堅(佐軍司馬) 徐璆(荊州刺史) 陶謙(徐州刺史) 郭勳(幽州刺史)(戰死) 郭典(鉅鹿太守) 張超(別部司馬)(張良之後,非張邈之弟) 王允(汝南太守) 太平道 張角(病死) 張梁(戰死) 張寶(被皇甫嵩、郭典殺) 趙弘(被朱儁與荊州刺史徐璆殺) 韓忠(戰死) 孫仲(戰死) 何儀(投降) 管亥(戰死) 馬元義(戰死) 張曼成(被秦頡殺) 波才(被皇甫嵩、朱儁殺) 彭脫(戰死) 卜巳(被擒殺) 嚴政(戰死) 黃邵(戰死) 劉辟(戰死) 五斗米道 張修 張魯 [編輯] 三國演義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便是描寫此次事件。當中黃巾軍將領程遠志、鄧茂、裴元紹、高昇等人皆屬虛構。

詳見: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BB%84%E5%B7%BE%E8%B5%B7%E4%B9%89


收錄日期: 2021-04-25 17:43: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21000051KK014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