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政治

2010-05-20 3:13 am
三國的政治制度 發展 等等 要歷史 做PROJECT

回答 (2)

2010-05-23 8:15 pm
✔ 最佳答案
三國時期的政治制度和東漢稍有不同,以曹魏改革較多,後來西晉也大多繼承其制度。魏文帝曹丕為了避免尚書台(行政機關)權力過大,正式分離出中書監(決策機關),政治制度開始走向三省六部制。另外,又新設置移動式的行尚書台,稱為行台制。由尚書台分出部份官員來隨皇帝移動辦事。地方制度方面,出現類似軍區司令的都督制,其中「都督中外諸軍事」掌握中央軍政權力,司馬氏三世即皆以此職務掌握曹魏朝廷。孫吳也設有中書令與都督中外諸軍事。三國均設有類似御史台的監察機關。
曹操鑑於東漢選舉弊政,用人不重虛德,採用「唯才是舉」的方式,並在先後提出三次求賢令。但是為時不久,到220年曹魏建立,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接受陳群等提議的九品中正制作為拔選人才的制度,以取代漢代的察舉制度。該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在地方委任地方士紳為中正官,由中正官以家世、道德、才能為標準評定各地方人士。按這些標準評定出來的結果,會呈上中央作為對人才授官的依據。這一制度由於完全取決於中正官(通常由世族擔任)的喜好或利益,幾乎使世族完全壟斷官職。這為西晉世族政治打下基礎,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直到隋唐才被科舉制度取代
蜀漢前期由諸葛亮以丞相總掌軍政,諸葛亮死後不再設置。政事改由尚書事掌握,軍權則以大司馬掌軍事行政,大將軍為最高軍事統帥。諸葛亮入蜀後即提倡治實精神,依法治國。他安撫百姓打壓豪強,提倡法度規範;約制官職,嚴格遵從權制;並且廣開誠心,公平行事。然而這也使得政權始終無法贏得不能享有特權的益州世族的支持,蜀漢重用的人才大多不是出自益州,最終造成了後期人才的匱乏。政律方面,《蜀科》即由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及伊籍等人共同編列。劉禪執政後,政策多由諸葛亮所主持。他在朝內制定規範,訓誡大臣;而朝外風氣清廉,人心不亂。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董允等都繼續諸葛亮的政策;後來劉禪寵信宦官黃皓,朝政開始變壞。儘管如此,到蜀漢滅亡為止,地方的政風仍算清廉。
孫吳名義上也以丞相掌握政事,然而為皇帝進侍的侍中一職,權力甚大。宗室孫峻、孫綝都以侍中參與政事。軍權以大司馬掌軍事行政,大將軍、上大將軍為最高軍事統帥,其中都督中外諸軍事的權任尤重。其治國方針大致以限江自保與施德緩刑為主,政治制度大致上跟東漢相近。然而其政權受南渡的江北世族張昭、周瑜及魯肅等和早在漢朝時長居江南的吳姓世族[20] 影響。吳姓世族中出名的有丞相顧雍和名將陸遜、陸抗。在農業方面設有復客制來免除部份佃戶課役,實際上減輕地主負擔,開西晉蔭親制佃戶無課役之先聲。雖然孫權在顧雍協助下興修水利,江南獲得開發。但孫權在繼承人之事沒處理好,使得後來的政局不穩。孫權去世之後,朝政後來被權臣孫峻、孫綝等人挾持。吳景帝孫休去世後,大臣認為太子年幼,擁立年紀較長的孫皓為帝。但他卻是一個殘虐和好酒色的君主,進而導致孫吳亡國。
2010-05-20 6:39 am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有曹魏、蜀漢、孫吳等三個政權。漢末三國戰爭不斷,使得人口下降,經濟受損,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由於戰爭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較大發展。

東漢末期光和七年(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混亂之中,朝廷被軍閥董卓控制,全國陷入軍閥割據混戰局面。190年,董卓遷都,朝廷崩潰。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改元建安,挾天子以令諸侯,擊敗多股勢力。他於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袁紹,至208年時大致掌控了中國北方。然而於該年冬天的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擊敗,這形成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立國號為「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亦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雙方發生多次糾紛與戰爭,最後在222年的夷陵之戰後劉備戰敗,孫權獲得荊州絕大部分。劉備於隔年病死,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而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或東吳。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被司馬氏一手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西晉時期。

2010-05-19 22:41:59 補充:
三國時代的職位:
大將軍

大司馬

  大司農

  大鴻臚

  衛 尉

  太 尉

  太 傅

  太 常

  太 仆

  太 守

  少 府

  中常侍

  中書監令

  中領軍

  中護軍

  長 史

  從 事

  倉曹掾屬

  司 徒

  司 空

  司隸校尉

  司金中郎將

  主 簿

  功 曹

  東西曹掾

  丞 相

  丞相理曹掾

  光祿勳

  執金吾

  別 駕

  廷 尉

  縣令長

  尚 書

  尚書令

  尚書郎

  侍 中
參考: 維基百科, me


收錄日期: 2021-04-28 13:56:2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19000051KK0114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