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看到佛相,可稱定中感應否 ?

2010-05-19 1:55 am
.
定中看到五欲六塵,固然不能稱為正定,倘若看到佛相,可稱感應否?

諸如佛來授記, 或安慰 ..等

還是沉溺五欲心作祟中 ?

回答 (5)

2010-05-21 3:20 am
✔ 最佳答案
你好^_^阿彌陀佛^_^有關資料請閣下參考:
白話佛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星雲法師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心有所悟,向佛陀說:「佛陀!您得無上正等正覺,是真無所得!」
佛陀印可說:「是的,須菩提!不僅是無上正等正覺,乃至纖毫之法,我都無所得。得者,因爲有失也,我本無所失,何來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名,指的是覺悟,自性,而非有所得。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其次,須菩提!人不分賢愚聖凡,其真如菩提絕對平等的,沒有高下的分别,所以才名爲無上正等正覺。隻要衆生不執着于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的妄想分别去修持一切善法,那麽即可悟得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所謂的善法,也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假象,怎能執爲實有?修一切善法,不可着相,善法之名,不過是随順世俗事相而言。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如果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須彌山王作比較,有人用七寶,集滿所有的須彌山王,用來布施,這個人所得的福德,當然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有人隻是受持讀誦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并且又能爲他人解說,哪怕隻有四句偈,他所得的福德,用七寶布施的福德校量,前者的布施福德,是百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不及一,甚至是算數譬喻所不能相比的。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佛陀恐怕還有衆生以爲他有衆生可度,所以特地再一次提出詢問:「須菩提!你不要說,我還有『衆生可度』的念頭,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爲什麽呢?因爲衆生當體即空,并無實在之相,如果我還生心動念,有衆生可度,那麽連我自己也落入我、人、衆生、壽者四相的執着之中。
「須菩提!如來所說的『我』,事實上是假相的我,是爲了度化衆生,權巧方便設立的,但是凡夫卻以爲有個真實的我,這都是凡夫執相成迷。
「須菩提!其實以心、佛、衆生三無差别,一切凡夫都具有如來智慧,凡夫與佛,本來平等的,所以凡夫并非凡夫,隻是因爲他一時沈淪不覺,随逐妄緣,未能了悟生死,暫時假名爲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你認爲如何?可以從三十二相觀如來嗎?」
須菩提自然知道佛陀這一問的深意,便從衆生立場所見作答:「是的,佛陀!可以從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陀便接着須菩提的回答,一語道出「法身非相」的真理說:「須菩提!若能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那麽轉輪聖王也具足三十二相,他也是如來了。」
須菩提心有領悟,立即回答:「佛陀!如我解悟佛陀所說之義,是不可以從三十二相觀如來的。」
這時候佛陀以偈說道:
若有人想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
此人心有住相,就是行邪道。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佛陀一路破執至此,又怕衆生落入斷滅空見的陷阱之中,所以抽絲剝繭,好比一手推着,一手擋着,無非要衆生當下自悟。
須菩提!你不要有這樣的念頭,如來不以具足相的緣故,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你決不可以認爲,如來因不以具足相而得到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你如果生起這樣的想法,發無上正等正覺菩提心,就會說諸法斷滅,認爲不須要有什麽善法的修行。爲什麽呢?因爲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于法不說斷滅相,不着法相,也不着斷滅相。

願閣下與一切眾生修持佛法無礙。^_^
南無阿彌陀佛......嗡 嗎 呢 叭 美 吽......

2010-06-04 01:25:30 補充:
rdent君:

你好!^_^

請閣下為這條票選平手的問題選出最佳答案好嗎? 謝謝。

願閣下與一切眾生修持佛法無礙。^_^
南無阿彌陀佛......嗡 嗎 呢 叭 美 吽......
2010-05-25 6:31 pm
要看您修什麼禪定,也要看您的師父如何教而定。
1.禪門大都是魔來魔斬,佛來佛斬。
2.修淨土,修觀密,許定中見佛。
3.法門不同,善心發相有所不同。
4.定中發相,又可分善心發相、惡心發相。
5.是否沉溺五欲心之惡心發相,還要再看其定中與出定,再入定所延申現象。
6.故因法門不同,心向不同,諸因緣不同,所以不能單單就以"一個現象"來論斷。
7.禪修宜有人指導小參。平時要增加一些修禪的常識。

2010-05-25 10:48:19 補充:
一般問修禪的問題。
1.首先是要會問問題,
如修淨土,跑去修禪問問題;修禪,跑去淨土問問題,
那個不叫作問問題。

2.要問修禪的問題,需要表達現在禪修的法門,現在在進行禪修行法,如此表達後,也只能問一些禪修的通常問題。

3.要問再深入問題,就宜小參,面對面的提問,必要時,還要看禪修中的現況。

4.有些功夫深的,看您走路,看您談吐,就能知您禪修有什麼問題。
2010-05-24 7:27 am
定中見任何境皆是假的啦,故禪宗有遇魔斬魔,遇佛斬佛。

佛是不會來授記或安慰的,魔會現佛相來安慰著相或著禪相的人。

2010-05-19 9:08 am
正定 知道心對六根抓取,要正定先要心讓明白無我,心先有正定,你要見相是想蘊,跟蹤只會使你發瘋,當你証悟了,根本無我相,是空性,住在空性就是正定,不會有什麼奇神妄想事發生,你看看

文殊菩薩 和 文喜禪
無著文喜禪師虔誠地去朝禮五台山,他在到達五台山的前一天晚上,投宿在一茅屋裡,屋內住了一位老翁。文喜問說:「請問您,五台山這許多的道場,內容如何?」
老翁回答:「龍蛇混雜,凡聖交參。」
文喜又問:「五台山的住眾究竟有多少?」
老翁回答:「前三三,後三三。」
文喜第二天醒來,發現茅屋不見了,自己睡在空曠的露地,文殊菩薩赫然騎著獅子現在空中。當時,文喜非常悔恨自己有眼不識菩薩,心想昨天的老翁一定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可是卻沒有多向菩薩當面請教,空自錯過因緣,實在遺憾。
後來,文喜在仰山慧寂禪師的座下參禪而悟道,從此安心地住在仰山禪師那裡,擔任典座(煮飯)的職務。
有一天,他在煮飯的時候,忽然從飯鍋的蒸氣上,又見到文殊菩薩現身。他舉起飯鏟向文殊菩薩打去,說道:「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今日惑亂我不得。」意思是,他不被外相所迷,當下自我肯定,心外無佛,心外無法,一切從自性裡直下承擔,所以不管你文殊不文殊,我文喜自文喜。
文殊菩薩聽了以後,就說一首偈子:「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修行三大劫,卻被這僧嫌。」
吾人因不明自己本性,終日心外求法,故患得患失;若能自悟自性,了解眾生即佛,佛即是眾生,又何必自悔自惱呢?文殊的偈語不是怕人嫌他,而是在說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今天才真正逢到知音,終於有人認識他了。原來文殊、文喜在禪者眼中是自他不二啊!
2010-05-19 5:14 am
定中見魔見佛,一概不理;凡有勝境現前,『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收錄日期: 2021-04-24 09:45: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18000051KK010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