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套白狼是甚麼

2010-05-18 11:12 pm
我不太明白 空手套白狼是甚麼意思

回答 (2)

2010-05-18 11:22 pm
✔ 最佳答案
古時捉狼都要武器在手, 如果該人很勁的話, 只用手去捉狼, 咁咪叫空手套白狼, 現今的可解做, 對手雖很强勁, 而無用任何武器都打敗對手
2010-05-19 4:12 am
一、解釋
  先望文生義,從字面上說文解字一下它的最原始的意思:“空手套白狼”中的“空手”應該是指沒有使用任何先進的武器,“套”表明了用了繩子這種最便宜和最原始的武器或工具,而且也表明用了計謀和智慧。“白狼”當然是不多見的狼了,稀少也就珍貴,表明“收穫”很大。當然這麼大的“收穫”或利益,風險也是不小的,畢竟是在沒有武器的情況下抓到了一隻大白狼,如果不是藝高人膽大,估計就被大白狼給吃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個詞無論怎麼看也應該是一個好詞,是一個和“武松景揚崗上空手打死老虎”一樣值得歌頌的英雄行為。而且好像比“武松打虎”表現出了更多的足智多謀的一面,應該是知識年代大家推崇的榜樣才對啊!
  這個詞用在商業戰場上,大概意思是說:一個人以很小的付出(或是暗指沒有付出)而取得了很大的回報。這是投資回報最大化的表現,是好事啊?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私下拿這個詞當褒義詞用得多。
  可是當你用“空手套白狼”在GOOGLE上一查,你會發現這個詞是和騙子、詐騙等等聯繫在一起的。也不知道媒體怎麼就把這麼一個和武松一樣的英雄行為給妖魔化了。媒體在實際應用中,從這個詞裏又不斷引伸出來其他許多暗含的意思,比如,暗指一個人付出的成本或代價過少(或根本沒付出任何成本或代價)而取得的不應該得到的巨大利益或回報,有走歪門邪道的嫌疑,也有不公平交易的嫌疑,更有欺騙欺詐的嫌疑,甚至就是犯罪,就差在中國的《刑事訴訟法》里加一條“空手套白狼罪”了。當然這裏也隱隱約約流露出說話人嫉妒的心理在裏面。所以,現在沒人敢公開說自己幹的事情是“空手套白狼”了,但大家又都渴望自己也能什麼時候“空手套白狼”幹成點大事。所以“空手套白狼”又成了中國另一件只能幹不能說的事情了,中國人真累啊!
二、到底有沒有“空手套白狼”的事情呢?
  無論是按媒體妖魔化之後的意思還是按“空手套白狼”的本意,“空手套白狼”都是存在的。咱們這裏不去講媒體妖魔化之後的“空手套白狼”,因為那是犯罪。是萬萬不可以做的。
  咱們這裏講“以小投入換取高回報”的“空手套白狼”的本意。按這個意思,“空手套白狼”是在追求投資回報的最大化,這是每個商人都在追求的目標。馬克思好像也講過:追求利潤最大化是資本主義生產和經營的唯一目標。所以說“空手套白狼”的事情不但有,而且是每個商人追求的目標,是每個商人天天都想幹的事情。
  在西方商業社會比較成熟了,大家對“空手套白狼”的運作早以很熟悉了。沒有人會象國內的媒體那樣大驚小怪把正常的商業運作當犯罪來報導了。
三、如何“空手套白狼”?
  既然“空手套白狼”是正常的商業運作,那麼如何“空手套白狼”?
  要想知道如何“空手套白狼”,首先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人能以“零投入”換得回報的。就算中彩票,也還要去買獎卷呢。要有回報就一定要有投入,只是投入的多少不同,投入方式的不同(包括有型的或是無型的投入)。這裏的關鍵是“以小搏大”,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回報。
  所以,如何“以小搏大”和“空手套白狼”呢?我認為有這麼三種相互相關的方法:
  方法一:叫leverage。這個詞在英文裏含義很廣,尤其是被應用到商業上的時候,不是中文中“杠杆”一個解釋能概括得了的。所以我們還是用英文比較準確。Leverage是一個用來解釋如何“以小搏大”的最好的詞。比如在美國LBO (Leverage Buy Out) 已經是一個相當成熟的並購手段。美國大部分的並購是以LBO方式完成的。但在中國如果你用LBO並購企業,准被罵作“空手套白狼”,然後就被罵作是騙子,然後就是你的DEAL陷入僵局,國內一級資本市場發展不起來這也是原因之一。
  方法二:叫Other People's Money (OPM),這個詞翻譯過來是“別人的錢”。但因為OPM在英文中已經有了特定的含義,不是中文裏“別人的錢”這四個字能概括的。所以這裏還是用英文比較準確。關於什麼是OPM和如何利用OPM“空手套白狼”取得商業成功,我以後會專門寫文章介紹。這裏就不多說了。
  方法三:利用時間差或空間差打破“先有雞先有蛋”的商業閉環,使一個幾乎不可能的DEAL變成現實。這也是成功地“空手套白狼”取得商業成功的秘訣。(看到這裏大家明白了我為什麼在前面要寫,“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是商業上的首要問題那篇文章)。
 


收錄日期: 2021-04-28 14:00: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18000051KK0067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