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下你們會把自己的事情告訴我父母嗎?

2010-05-15 7:22 pm
我越來越發覺,我父母對我是很多事情是不理解的。比如我現在希望邊打工邊讀書,而我父母希望我只要完全去讀書就可以不要打工,因為我家裡條件還是蠻好的不缺錢。可我想法和我父母不同,我希望我自己能夠儘快經濟上獨立,不要依靠父母,因為我越是要在經濟上依靠父母,我就越是難以獨立。所以父母給我零用錢,我現在都會拒絕,我希望除了學費外日常零用全部自己負擔。我父母都認為學習最重要,可是我的觀念是學習本身是為文憑而讀書,學習的知識對我沒有什麽幫助,而我認為真正重要的只是外面學習的技能。所以我和一些成人看法本質不同,我讀書只是爲了文憑,但我覺得出去工作可以獲得社會實踐。我發覺很多事情我告訴我父母之後都會做不好,我告訴我父母我找到一個兼職,他會很煩,問我會不會影響學習等等。我以後應該少和人說自己的事情,我想問下各位是否會把自己的事情告訴父母?

回答 (2)

2010-05-28 9:23 am
✔ 最佳答案
少年人有展翅高飛的心.父母怎會不理解呢!

正因你有這個文憑知識係幫唔到你這個想法出了問題.還未了解文憑對你起了什麼作用.而技能又是什麼一回事.對錢觀念是什麼的.

而希望想知道職場的事.而我反對兼職的.但兼職後對自己生活要檢討是必要的.同父母定一個期限.原則ok因為你有父母作後盾.上班下班也是捱人的.假如一份兼職只能帶來金錢談上義意和前景.這就浪費了父母培養心力.也談上獨立.
父母除了望你能獨立.但獨立只是基本要求.目標未成.要的是依靠.加上甘願.
甘願沒有能力是不行的
有能力而不甘願也是不行

什麼是義意和前景呢?
你的目標方向要清識.比如你立志走上護士之路.要跳出書本更了解這行實際的ヱ作.兼職的目標就理應選有關性質有機會接觸護士才對.明白苦與樂自己是否能受得壓.
前景當然係升機會.和抓緊人際網以便日後入行.才顯示你決心.

讀書目的是為讀而是找到方向立足社會高薪厚糧.這才是讀書目的.而父母問會不會影響學習.係擔心你決心問題.如果你未展示職場大劃方向未有.一味看錢是屬短見對獨立.依靠.的定義和父母不同.所以引起誤會.

我家裡條件還是蠻好的不缺錢.
我只能恭喜你有恩愛父母.佢地恩愛賜福比你.令你感安定,近十年裏香港人人怕失業.不見得有起色而金融風暴後又海嘯.相信你是知道的.你家庭經濟真的一点影嚮也沒有咩?
而很多父母會和子女談經濟.主要係自己有責任令到子女感安全.而自己也甘願承擔沒怨言.和顯示能力.這些苦向誰訴.你得想想.........如果唔思愛.家散....你迫去打工.仲講咩方向.所以請不要搞分化活動.他們意見合一事件好事.

如果兼職目的是想看職場不是零用.ヱ作質性場合則要父母同意大大正正的看世界.大大正正的講職場的事.父母也大大正正的教導.我還記得我的首份工作,母親來找我吃飯.她是來看環境的.我不以為恥.大正介紹給老闆認識.第二份工作她同樣做法,我了解她的心.不會說煩.之後她很安心.再沒有出現過我ヱ作地方.因為除錢以外也有原則,這是自己付責自己的.

你可邀請父母去看看你ヱ作.勝講萬句.








2010-05-16 4:55 am
唔好咁諗啦....
先要明白..你父母唔能夠理解你嘅想法係合理嘅.
因為你叻囉,叻到巳超出佢地嘅想像,你比別人獨立同成熟.
同埋你要知道,佢地亦未必係唔明白,而係唔捨得你太辛苦.
所以....無論如何,你先要理解到,無論佢地係以上邊一種,都係出於對你嘅愛,千萬唔好因此討厭佢地.
.
而你的問題中,我有一D野睇得唔多明?
我發覺很多事情我告訴父母之後都會做不好,我告訴我父母我找到一份兼職..??????
即係點呀??完全未曾做過?
定係巳經做過?
如果係你完全未做過,你心有不甘,我會明白.
但係曾經做過,但係做得唔好,就千祈唔好籟左父母..
作成一個有骨氣而又獨立嘅人,喺工作上好多時都要面對多方面嘅壓力同阻撓,受唔住做唔好,只可以怪自己能力決心或適應力唔夠好巳.
要知道佢地擔心你會影響學業,出發點絕對係合理嘅.
而如果你因做得唔好就話係因為佢地就無咩道理啦,因為最終令你嘅工作做得好唔好,實際上只有你可以.
何況..當你有搵晚間兼職嘅時候,你就應該有無論如何都要做得好工作同學業兩方面,以換來父母能對你放心..否則嘅話,連你都無決心同信心,你父母又點可以放心呢.
年輕人,你嘅諗法我唔會反對,但係你嘅然選擇一個令父母唔放心嘅方法,自然就要有做好兩方面嘅心態,堅持到你能做得好份工作之餘又能攞到好成績嘅時候,再叫父母唔使擔心,咁先有說服力架.
.
我會同父母講我嘅事,因為我地關係一向好好,無事唔可以講嘅.(但老豆前年死左啦..我都4X幾歲嘞.)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15: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15000051KK004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