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如我解 佛 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 如來。」
細看此句佛有三義,佛 世尊 如來。此三義各有不同界定,不可混為一談。
也因此經文就不會如以下的排列
須菩提白如來言。如來。如我解如來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提白世尊言。世尊。如我解世尊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世尊。
須菩提白佛言。佛。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佛。
而「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此談的是「法身」。
又如來是實相般若法義,故"如來"不可以"見"。指的是不可以用我們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思想、討論、研究的。因此不可以三十二相(知識、意識)見如來。
又如心經,照見五蘊皆空,空中無色無眼無眼界,此與"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義可互參。
「世尊」,報身就是世尊: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由此觀之,世尊為乞食人,卻具有一種平實又高深之行者。
「佛」,化身就是佛:須菩提白佛言,佛告須菩提,是了義覺者。
因此您可以跟世尊報身、佛化身談談天,但是不能跟如來法身談天。
所以念佛是求生淨土,願見佛,是在世尊報身、佛化身上下功夫,與金剛經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是在如來法身下功夫,(又既"如來"不可以"見",那麼所言"下功夫",也僅是表法而已。),此題乃因二法義不同,不能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