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錕的資料!!!(20點)要交功課!急急急!

2010-05-15 6:01 am
高錕的專長是什麼???
還有生平事蹟是什麼???(XX歲 XX事蹟)(最少兩個)
還有重要事是什麼???(事件一:XXX 性格:XXX)
他的評價或是雋語是什麼????
更新1:

pls!快一點!!!!!

更新2:

高錕幾歲發明光纖?

更新3:

高錕幾歲發明『光纖』?

回答 (3)

2010-05-15 11:33 pm
✔ 最佳答案
高錕有著堅毅的研究精神,為了研究用光纖通訊的可行性,經常流連在實驗室而將家庭拋於腦後。認識高錕多年的朋友認為他的思想方法與眾不同,與他共事多年的私人助理從未見他發脾氣;與相處數十載的太太經常要提醒他勿過份相信別人以免受騙;在兒女眼中他是個思想廣闊、寓工作於遊戲的好父親。工作背後的高錕充滿孩子氣,他對數字有濃厚興趣,即使是超級市場中的貨物價格也可以成為他引証數字理論的例子。



高錕的行為及思想經常出人意表,六十歲的時候,他才學習潛水;平日的消閑活動是做陶藝和打網球。一個人靜靜的在撫弄泥瓶是他的最大享受。對於高錕,凡有事物新奇新鮮他都大感興趣。高氏的世界觀亦是另類,對於出生地上海,他沒有半點歸屬感。無論在哪地方生活對高錕來說沒有分別,他說自己屬於所「在」的地方,也許這種思維令他科技研究的領域沒有界限。

高錕的童年,是一個典型的科學家成長故事。他在一九三三年在上海出生,住在法租界,小學讀世界學校(即今日的國際學校),要唸中、英、法文。父親是律師,家境算富裕,住在一間三層高的樓房裡。而三樓,就是他童年的實驗室。



開始的時候他對化學最有興趣,滅火筒、煙花、相紙都造過。但最經典就是造炸彈,他知道混和紅磷粉和氯酸鉀後,會燃燒起來。於是他混合兩種化學品時,加入水,形成糊狀,那就不會立刻著火。後來,他弄來一塊濕泥,把化學品放入泥內,像搓湯圓一樣。風乾以後,他就扔落街,果然發生爆炸!幸好沒傷及途人。化學實驗之後,他就做無線電,用五六個真空管做無線電收音機。



他的弟弟高鋙,受哥哥感染,成為哥哥做實驗的最佳拍檔。今天高鋙在華盛頓的美國天主教大學研究流體力學,亦很有成就。



一九四八年,他就舉家移民來香港。來港以後他入讀聖約瑟書院,之後曾考入港大,但當時港大還未有電機工程系,矢志讀這門學問的他,只有到倫敦大學去。



大學畢業後他加入了在英國的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做工程師,由於表現好,被聘為研究實驗室研究員,同時在倫大攻讀博士學位,六五年畢業。

2010-05-15 15:35:43 補充:
高錕(1933年11月4日—),美籍華人,生於中國上海金山。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光纖之父,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0-05-15 15:36:08 補充:
1965年,以無數實驗為基礎的論文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纖維進行長距離信息傳遞,將帶來一場通訊事業的革命,並提出當玻璃纖維損耗率下降到20分貝/公里時,光纖通訊即可成功。他的研究為人類進入光導新紀元打開了大門。為此,獲得了愛迪生電信獎、馬可尼國際獎、貝爾獎、巴倫坦獎章、利布曼獎和光電子學獎金等。

2010-05-15 15:36:30 補充:
個人簡介


1959年9月19日結婚



學歷英國倫敦大學理學士(1957)



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1965)

2010-05-15 15:36:49 補充:
經歷


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1957)



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附屬標準通訊實驗室(1960)



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學系教授及講座教授(1970-1974)



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





首席科學家(1974)



工程總裁、行政科學家(1982);



研究事務總裁(1986)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1987-1996)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0)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



香港高科橋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1996-)

2010-05-15 15:37:06 補充:
專長光纖通訊





曾獲得之學術榮譽美國矽酸鹽學會摩尼獎(1976)



美國富蘭克林研究所史特活·柏蘭亭獎章(1977)



英國蘭克信托基金會蘭克獎(1978)



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摩理斯·H·利柏曼紀念獎(1978)



瑞典艾力松基金會L·M·艾力松國際獎(1979)



美國武裝部隊通訊及電子學會金章獎(1980)



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亞歷山大·格林姆·貝爾獎章(1985)



美國馬可尼基金會馬可尼國際科學家獎(1985)

2010-05-15 15:37:19 補充: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85)



義大利熱那亞市哥倫布獎章(1985)



日本通訊及計算機促進基金會通訊及計算機獎(1987)



英國電機工程師學會法拉第獎章(1989)



美國物理學會新材料國際獎(1989)



英國塞薩斯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90)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0)



日本創價大學榮譽博士(1991)



英國格拉茲高大學榮譽工程學博士(1992)



SPIE金章獎(1992)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



英帝國司令勳章(1993)



英國達勒姆大學榮譽理學博士(1994)



世界工程組織協會傑出工程成就金章(1995)



澳洲格理斐思大學第一服務榮譽博士(1995)



第十二屆日本國際賞(1996)

2010-05-15 15:37:25 補充:
現職香港高科橋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

2010-05-15 15:39:25 補充:
根據他的理論,一條頭髮般幼的光纖,輕而且輕易便可將之彎曲。傳送訊息的速度等於一束飯桌面般粗大的銅線。

2010-05-15 15:39:50 補充:
大約在1966年。
2010-05-15 7:31 am
高錕,CBE(Charles Kuen Kao,1933年11月4日-),華裔物理學家,生於中國上海,祖籍江蘇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區),擁有英國、美國國籍並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目前在香港和美國加州山景城兩地居住。高錕為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華文媒體稱之為「光纖之父」普世稱之為「光纖通訊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美譽,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09年,與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埃爾伍德·史密斯共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早年生活 1933年11月4日,高錕出生於上海,祖父是清末民初時期南社著名文人高吹萬,父親高君湘是留美歸國的執業律師,堂叔父高君平為近代著名天文學家,弟弟高鋙為美國天主教大學終身教授,幼時一家住在法租界一棟三層高的房子。入學前,父親聘請老師回家,教導高錕和高鋙誦讀四書五經,高錕十歲時入讀上海世界學校,在上海完成小學與初中一年級課程,除接受中文教育以外,同時也學習英文和法文。
童年的高錕對化學十分感興趣,家裡房子的三樓就成了他的實驗室。高氏曾經自製氯氣,製造滅火筒、焰火、煙花和相紙;最危險的一次是混合紅磷粉與氯酸鉀,加上水並調成糊狀,再摻入泥裡,搓成泥炸彈。後來他又迷上了無線電,成功地裝了一部有五六個真空管的收音機。
1948年家族移居台灣,後高錕父親攜其家眷再遷往香港。1949年高錕進入香港聖若瑟書院就讀中學四年級,高中畢業後雖已考上香港大學,但因立志攻讀電機工程,當時港大沒有這個專業,於是他輾轉就讀了當時位於倫敦東部的伍利奇理工學院(現為格林威治大學),於1957年取得英國倫敦大學[15]電子工程理學學士學位,及後1965年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獲得英國倫敦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帝國理工學院於2007年正式脫離英國倫敦大學系統)。
高錕與夫人黃美芸在倫敦相識,當時他剛從香港赴英國讀書,夫人是當地華裔。兩人於1959年結婚,育有長子明漳、次女明淇,現時皆在美國矽谷生活和工作。

職業生涯 1957年,高錕進入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在旗下一英國子公司標準電話與電纜公司任工程師。1960年,他進入ITT設於英國的歐洲中央研究機構——標準通訊實驗室,在那裡服務了十年,其職位從研究科學家升至研究經理。
高錕在ITT時期,鑽研利用玻璃纖維進行信號傳送,並將實驗成果,發表多篇論文,其中在1966年發表的《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論文[22]中指出:用石英基玻璃纖維進行長距離信息傳遞,將帶來一場通訊事業的革命,並提出當玻璃纖維衰減率(Attenuation)下降到每公里20分貝時,光纖通訊即可成功。他的研究為人類進入光導新紀元打開了大門。為此,獲得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及愛迪生電信獎、馬可尼國際獎、貝爾獎、巴倫坦獎章、利布曼獎和光電子學獎金等。
高錕於1970年應香港中文大學邀請籌辦電子系(現稱電子工程學系),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教授及講座教授,任職四年。1974年又返回ITT公司,在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勞諾克的光電產品部擔任主任科學家,後擢升為工程主任。1982年,因卓越的研究與管理才能而獲任命為首位「ITT執行科學家」,在康尼迪克州的先進技術中心工作。
198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並在1989年創立「訊息工程學系」,直至1996年正式退休。1997年返港成立「高科橋公司」提供科技顧問服務,同時擔任香港特區政府科技創新委員會委員,後於2000年在大埔工業村投資成立「高科橋光纖有限公司」(英文:Transtech Optical Fibre Co Ltd.),生產光纖產品,後於2003年易主更名「高科橋光通信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於1996年宣佈命名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為「高錕星」(國際編號3463),以表揚他在科學上所做的傑出貢獻。
2004年初,高錕證實罹患早期老人痴呆症,接受治療。但事情到2009年,高錕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時才被廣泛報導[29],其夫人黃美芸接受香港《明報》採訪時指高錕「老人家記性差」,時而忘記鎖匙或書本放在哪裡,不過病情輕微,認人、認路均沒有問題。
參考: :P
2010-05-15 6:32 am
高錕為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華文媒體譽之為「光纖之父」[6]、普世譽之為「光纖通訊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09年,與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埃爾伍德·史密斯共享諾貝爾物理學獎[1]。1957年,高錕進入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在旗下一英國子公司標準電話與電纜公司任工程師。[21]1960年,他進入ITT設於英國的歐洲中央研究機構——標準通訊實驗室,在那裡服務了十年,其職位從研究科學家升至研究經理。[21] 其間並於1965年在獲得倫敦大學學院的電機工程博士學位。

高錕在ITT時期,鑽研利用玻璃纖維進行信號傳送,並將實驗成果,發表多篇論文,其中在1966年發表的《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論文[22]中指出:用石英基玻璃纖維進行長距離信息傳遞,將帶來一場通訊事業的革命,並提出當玻璃纖維衰減率(Attenuation)下降到每公里20分貝時,光纖通訊即可成功。他的研究為人類進入光導新紀元打開了大門。為此,獲得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3]以及愛迪生電信獎、馬可尼國際獎、貝爾獎、巴倫坦獎章、利布曼獎和光電子學獎金等。

高錕於1970年應香港中文大學邀請籌辦電子系[20](現稱電子工程學系),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電子系教授及講座教授,任職四年。[19]1974年又返回ITT公司,在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勞諾克的光電產品部擔任主任科學家,後擢升為工程主任。[21]1982年,因卓越的研究與管理才能而獲任命為首位「ITT執行科學家」,在康尼迪克州的先進技術中心工作。[21]

198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並在1989年創立「訊息工程學系」,直至1996年正式退休。1997年返港成立「高科橋公司」提供科技顧問服務,同時擔任香港特區政府科技創新委員會委員,後於2000年在大埔工業村投資成立「高科橋光纖有限公司」,生產光纖產品,後於2003年易主更名「高科橋光通信有限公司」
名言
「千萬不要盲目相信專家,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譬如我說,光纖在一千年之後還會被應用,大家便不應該隨便相信我,要有自己的看法和信念。」
年輕人總有自己的理想,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清楚了解自己在幹什麼?同時,為甚麼你認為和相信這是『可為』的。

2010-05-14 22:33:20 補充:
出生 1933年11月4日


收錄日期: 2021-04-18 17:54: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14000051KK013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