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持{{十善}}圓滿?

2010-05-15 5:33 am
如何修持{{十善}}圓滿?

請參考:

不殺生(身三業之一)

不偷盜(身三業之二)

不邪淫(身三業之三)

不妄語(口四過之一)

不兩舌(口四過之二)

不綺語(口四過之三)

不惡口(口四過之四)

不貪(意三業之一)

不瞋(意三業之二)

不癡(意三業之三)願一切眾生修持佛法無礙。^_^
南無阿彌陀佛......嗡 嗎 呢 叭 美 吽......
更新1:

請各位參考: 《評論》蕭平實及其【整腳同羞會】絕非「正統佛教」啊!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6909010501930 為什麼偽教整腳同餿會的三皈依是皈依魔、婬、邪???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10022700241 也請蕭X實教的教主、教徒,自言精通房中術並用房中術導人開悟,按因果,長居畜牲道一定免不了喲!!!

更新2:

請蕭平實及其同修會眾趕快回頭是岸、懺悔罪業,以免人身一失,墮入三惡道求出無期! 願眾生修持諸佛正法無礙,勿被被附佛外道之誹謗正法言論所迷惑而退心啊!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嗡 嗎 呢 叭 美 吽....

更新3:

請問還有補充嗎?阿彌陀佛......嗡 嗎 呢 叭 美 吽 啥......

回答 (2)

2010-05-15 6:09 am
✔ 最佳答案
俗話說:「生天須造生天業(不是『一神教』所說是某天神或某上帝,要你生天,你就可以生天);未必修仙便成仙。」何謂『生天業』?即十善業是也。換言之,即永離殺生、永離偷盜、永離邪淫、永離妄語、永離兩舌、永離惡口、永離綺語、永離貪欲、永離瞋恚、永離癡見,受持『十善戒』是也。其實要『永離』十惡業,是要聖人才做得到,不是一般凡夫所能做到的。雖然如此,只要慢慢去學,總有做到永離的一天,所以它是屬『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共法』,是做人之本、是和樂之源、是五乘之基。至於菩薩如何修持『十善戒』?茲依《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諸菩薩盡形壽持『不奪生命戒』,應捨刀杖,離殺害意,護他壽命,猶如己身,有餘方便,於諸眾生類中,隨其事業,為解脫彼惡業報故,有所施作,非怨害心。
(二) 菩薩持『不與取戒』,若他所攝諸受用物,不起觸取之心,況復餘物不與而取,有餘方便,見諸眾生慳吝積聚不修施福,隨其像類,害彼慳故,離於自他,為彼行施,因讚時施,獲妙色等,若菩薩發起貪心,而觸取之,是菩薩,退菩提分,越無為毘奈耶法。
(三) 菩薩持『不邪婬戒』,若他所攝,自妻,自種族,標相所護,不發貪心,況復非道,二身交會,有餘方便,隨所應度,攝護眾生。
(四) 菩薩盡形壽持『不妄語戒』,設為活命因緣,不應妄語,即為欺誑諸佛菩提,是名菩薩住於最上大乘,若妄語者,越失佛菩提法,是故祕密主於此法門,應如是知,捨離不真實語。
(五) 菩薩受持『不麤惡罵戒』,應當以柔軟心語,隨類言辭,攝受諸眾生等。何以故?菩提薩埵初行,利樂眾生,或餘菩薩見住惡趣因者,為折伏之,而現麤語。
(六) 菩薩受持『不兩舌語戒』,離間隙語,離惱害語,犯者,非名菩薩,不於眾生起離坼之心,有異方便;若彼眾生,隨所見處生著,如其像類,離間言語,令住於一道,所謂一切智智道。
(七) 菩薩持『不綺語戒』,以隨類言辭,時方和合,出生義利,令一切眾生,發歡喜心淨耳根道。何以故?菩薩有差別語故,或餘菩薩,以戲笑為先,發起眾生欲樂,令住佛法,雖具出無義利語,如是菩薩,不著生死流轉。
(八) 菩薩應當持『不貪戒』,於彼受用他物中,不起染思。何以故?無有菩薩生著心故;若菩薩心有染思,彼於一切智門,無力而墮一邊,菩薩應發起歡喜,生如是心:我所應作,令彼自然而生,極為善哉,數自慶慰,勿令彼諸眾生,損失資財故。
(九) 菩薩應當持『不瞋戒』,遍一切處常修安忍,不著瞋喜,於怨及親,其心平等而轉。何以故?非菩提薩埵而懷惡意。所以者何?以菩薩本性清淨故,是故菩薩應持不瞋恚戒。
(十) 菩薩應當持『捨離邪見戒』,行於正見,怖畏他世,無害無曲無諂,其心端直,於佛法僧,心得決定,是故邪見最為極大過失,能斷菩薩一切善根,是為一切諸不善法之母,是故下至戲笑,亦當不起邪見因緣。
由此觀之,『十善業』可分身業三(離殺、離盜、離邪淫)、口業四(離妄語、離惡口、離兩舌、離綺語)、意業三(離貪、離瞋、離癡),是『五乘共法』。可細分為五品,所以淨宗祖師 藕益大師認為(1)下品十善是名『修羅業道』(2)中品十善是名『人趣業道』(3)有漏上品十善是名『天趣業道(色界天無色界天須加修『禪定』)(4)無漏上品十善是名『二乘業道(須加修『四諦法』或『十二因緣法』)』(5)亦漏無漏上品十善是名『菩薩業道(須加修『六度波羅蜜』)』(6)非漏非無漏上上品十善是名『佛界業道(須加修十波羅蜜)』。
總而言之,菩薩有二種。云何為二?所謂在家出家。彼在家菩薩受持五戒句,勢位自在,以種種方便道隨順時方,自在攝受求一切智,所謂具足方便,示理舞伎天祠主等種種藝處,隨彼方便,以四攝法,攝取眾生,皆使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謂持不奪生命戒、不與取、虛妄語、欲邪行、邪見等,是名『在家五戒句』。菩薩受持如所說善戒,應具諦信當勤修學,隨順往昔諸如來學處,住有為戒,具足智慧方便,得至如來無上吉祥無為戒蘊,有四種根本罪,乃至活命因緣,亦不應犯。云何為四?謂謗諸法、捨離菩提心、慳吝、惱害眾生。所以者何?此性是染,非持『菩薩戒』。
2013-09-24 2:01 am
引述 lcbfrance網友 之心得

讀過 平實導師的法寶,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佛法。

讀過 平實導師的法寶,才知道自己以前走錯路。

讀過 平實導師的法寶,才知道那些大大有名的所謂「大師」,都是未悟言悟,未證言證者。

讀過 平實導師的法寶,才知道那些藏密活寶,都是群搞邪淫的附佛外道。

讀過 平實導師的法寶,才曉得八識心王正確知見。

讀過 平實導師的法寶,才知道台灣那位《阿含經》專家xx導師,原來看不懂《阿含經》!?

讀過 平實導師的法寶,堅決肯定導師是位地上菩薩,要不然怎會寫得出如是精湛的佛法,要不然經過導師拈提的「大師」們,怎麼個個都啞口無言!


收錄日期: 2021-05-02 00:04: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14000051KK013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