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只重視財技,不事生產,以為只要透過掌控金融市場,就可以把全世界的財富都「引導」到美國,供美國人揮霍。結果,美國人不但先使未來錢,還廣使全球錢,把整個世界都掏空到接近破產。
經此一役,世界已不再相信美國吹噓的那套遊戲規則,連歐洲也要求徹底重建金融體系,不容美國繼續予取予攜。中國以及一些手上外匯儲備較多的國家,由於尚有一定的能力協助美國度過這場難關,首次有機會在這次系統重建中有多點話語權。美國為解燃眉之急,亦只能多作點讓步。
然而,這種讓步無可避免會削弱美國對全球資源的支配能力,導致美國人難以維持原有的高消耗的生活方式。當美國人察覺到這種轉變時,一定會對在位的政府感到不滿,這就會為政治野心家提供上位的機會。
美國人為了切身的利益,一定會支持那些承諾會重奪全球主導權,可讓美國人享用全球資源的政治領袖。當他們上任後,為了完成自己的承諾,唯有使出美國最後的那張皇牌──軍事優勢,以戰爭方式去掠奪他國的資源。屆時,政治家自然可以想出很多堂而皇之的藉口,一如美國要入侵伊拉克一樣。
這並非危言聳聽,世上很多戰略分析員都有類似的擔憂。
據今年1月22日《英國衛報》的報道,有多名前北約的將領,就聯合寫了一份建議書給美國五角大樓與北約秘書長,要求北約制訂一套以核武器先發制人的戰略方案,以應付日益緊張的國際形勢。
當香港人還以為世界正歌舞昇平的時候,這批北約前將領卻認為,西方正面臨三大威脅,其一是政治與宗教的原教旨主義狂熱,其二是大殺傷力武器正全球擴散,其三是全球資源短缺,加上環境惡化,很快會出現人口大遷徙,威脅西方的優質生活,故西方非先發制人不可。看到這樣的報道,怎不令人心寒?
2010-05-13 17:14:18 補充:
槍炮一響,黃金萬兩”,這可以說是戰爭經濟學最通俗的說法。戰爭被賦予經濟政策的含義,可以用所謂“破窗理論”來解釋:一個頑童,打破了鄰居的窗戶,鄰居就得更換新的窗戶,於是帶動了玻璃工人和木匠就業,而他們又進一步帶動了更多原材料提供者就業,整個社會便得以欣欣向榮。在經濟衰退階段,能夠帶來類似打破窗戶效應的行為,也都被人們賦予帶動經濟的期望。戰爭,就通常被視為這樣一個打破窗戶的行為。
迄今為止,現代國家克服經濟衰退的手段主要有三種: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礎建設以增加就業,刺激消費;新技術革命帶動新一輪經濟起飛;通過發動戰爭拉動消費與生產、控制資源和交通,並激發民眾走出低谷的心理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