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孔顏樂處是宋明理學的一個命題。 他們要尋找孔子顏回之樂。 所樂何事? 而較先提出的是周濂溪。 《論語》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第六》)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第七》) (曾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先進第十一》) 對第一條,孔子的本意乃是讚賞顔回不爲困境所迫,保持自己的高潔的操守品質。 第二條的意思也是說,和不義而得的富貴相比,貧困而有節操的生活自有其樂趣。這正是所謂“不怨天,不尤人”的堅定的生活態度。 第三條的本意不大容易明確,但沒有道德教條的意味應當是肯定的。 可知在孔子時代,“樂”僅僅是就事論事。 程頤說:“須知義理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玩理以養心,如此。蓋人有小稱意事,猶喜悅,有淪肌浹體,如春和意思,何況義理。 朱子也認爲:“若夫聖賢存養之熟,人欲頓消,天理方行,其心淡然虛明,若明鏡止水。然則我之與萬物,自然相照映,所以能見其有春意。 陳白沙的思想上承周敦頤、程顥、邵雍,而與程頤、朱熹不同。 “真樂”是他的理論和生活實踐的追求。 所謂真樂就是與道合一的體驗。 是一種建立在“自然之道”基礎上的精神的適意與安詳。 與此相比,天地間再也沒有什麽值得放在心上。 而聖賢相傳的正是這一點:“仲尼、顔子之樂,此心也;周子、程子,此心 也,吾子亦此心也。得其心,樂不遠矣。”
節錄及參考自:
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從“孔顏樂處”到自適任情
——陳白沙對理學重要命題的超越
(中國)雍繁星(南開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2010-05-15 22:17:36 補充:
sameul_li 朋友,你慨歎現今功利掛帥的社會,巳很難想及人生意義的問題。
我認為許多人只是不得其門而入矣。
至於說到孔顏樂處之樂,是否體會到人與天地之相往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這
種張自我大而化之,與天地齊一這一疑問上?
我會這麼說,子非魚,焉之魚之樂。而宋明理學家中,陳白沙的確比程頣和朱熹都高明。
2010-05-15 22:19:37 補充:
更正 – 焉知魚之樂
2010-05-15 23:06:09 補充:
我不是 Francis, 我是 wwpoon.francis, 不知如何 yahoo 知識+ 給我改了名稱,已 send e-mail 客服跟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