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史 張騫通西域

2010-05-10 3:28 am
試論張騫通西域在中西交通史上之意義及貢獻

1)想問意義,貢獻之分?

試述張騫出使西域之經過,並論其在中西交通史上之地位

2)地位即係咩?

3)地位,意義,貢獻,影響有咩分別?


THX!

回答 (4)

2010-05-11 3:43 p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1005090130913873398380.jpg

試論張騫通西域在中西交通史上之意義及貢獻
背景
漢通西域,中國與今中亞地區的交通情形,非常茫昧,自張騫通西域後,漢致力於開闢西域,中西的商務關係,亦隨之而發生,漢帝國的聲威在西域已日見昇高,中西使節團絡,長安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商業與文化城市,因而促成了中西文化交流,此乃張騫出使西域的重大成就之一,但這項成就是建基於張騫的出使,開各交通要塞,所以促進東西文化交流只是張騫在交通開發上的副產品,而交通的開發才是張騫出使西域的最大的成就,但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也對中國日後的發展造成深遠的影響。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1005090130913873398381.jpg


1.〝意義〞和目的(所謂〝意義〞乃作此行動之出發點或目的所在)
張騫通西域的目的原在於強化漢代征伐匈奴政策與大月氏,烏孫結盟,共撃匈奴,而張騫在交通上的成就,不但鞏固了國防,而且有助大軍北伐,而行軍也更順利,他亦憑著對西域之物及知識深厚,故武帝派張騫與衛青征匈奴,同時也有助宣揚漢的國威,是次征伐建功,張騫被封博望侯。

2.隨著絲路開闢後,相對亦對中國各方面有所〝貢獻〞 。如不同若干新奇的事物也自西方傳入中國,西域的產物,包括石榴,苜蓿,胡麻,胡桃,胡豆,胡瓜,胡蒜,胡荽,紅藍花,酒杯藤,胡蘿蔔等傳入中國。西域的毛皮,毛織品及玻璃,水晶盤,海西布,象牙,玳瑁,明珠,壁玉、翡翠、瑪瑙等亦傳入中國。駱駝、驢、汗血馬等由西域輸入中國。這些物質的傳入,都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物資。
當漢軍在渠犁,鄯善,車師等國屯田,中國農業灌溉術等生產技術傳入西域,中國鑄鐵術傳入安息,冶金術西傳,鑿井術傳入大宛,後更由大宛推廣至烏孫,漢將軍辛武賢教他們建築大井與六條通渠,而大宛的釀葡萄酒也傳入中國,豐富了兩地的生產技術。
而西域亦傳入各國文化到中國,如西方樂曲等曲調,胡戲,舞蹈,樂器,琵琶,笛,橫吹,箜篌,胡服,胡不等均傳入中國。羅馬的幻人,魔術,馬戲,波斯和希臘的雕刻建築藝術傳入中國。

張騫三次通西域,開闢的孔道有三條,第一條是敦煌道,這條道是由長安出發,經甘肅河西,至敦煌,入新彊,溯塔里木河,越蔥嶺中亞,更到亞細亞,或折南至印度等地。第二條是永昌道,由長安經漢中,至四川成都,自成都出牛建為,經邛都以至滇國,即今雲南,後更由永昌出撣國,以求達印度,或由永昌組漢中,順漢水返長安。第三條是交廣道,漢平定南海,蒼捂,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郡。這些地方連接南洋,便於海上交通,且可航達印度南部一帶。交廣道以西江的蒼梧為重心,由越南的東京,沿富良江出海,或由西江下番禺而出海,由蒼梧溯漓江,經桂林,出湖南,經長沙北上,渡長江,溯漢水,經漢中,以到長安。這三條孔道打通了西域,從而令到政治,經濟及地理上的發展。

3.張騫出使西域令中國無論在政治,經濟,地理上也同時得到發展和深遠的影響(〝貢獻〞與〝影響〞不同之處,第一〝貢獻〞肯定正面的,但〝影響〞均可能有正面或負面,當然這張騫事件是由貢獻而產生正面之影響)。
其一是影響中國至巨的佛教,也在張騫通西域後傳入中國。印度,大月氏等地的高僧相繼來華,佛教於是從中亞的大月氏傳入中國。此後,佛教便逐漸在中國流傳,對中國思想,文學,藝術及日常生活都有很大影響。隨著佛教的傳入,印度的語言,文學,藝術等由西域傳入中國,而中國同時亦將其文化西傅。大月氏在西漢時,除了吸收中國文化外,並將中國文化傳入印度,詩經「氏羌莫敢不來王」可證,後大月氏建立貴霜王朝,統治大夏,安息,印度達二百多年。大月氏在中印文化交流起了莫大的作用。  

4.漢室地位之提升,因交通的成就更令漢更容易控制西域諸國,更易傳達政令,而且也方便了兩國的使者互相出使,如張騫出使西域諸國來朝,曾派其副使往大宛,大夏,大月氏,身毒等,而諸國也派使東來,正式聘於中國,向漢朝貢。(此〝地位〞乃指有了交通的成就,而使漢室於各西域諸國地位大大提高) 令一年之中多達十幾批少百五、六批,每批大的幾百人,小的有百餘人。當張騫通西域,開發交通廣道,無意收復西南夷,平定南越,當中包括廣東,廣西,鬱林,合消,交趾,九直,日南等,因此擴大了漢的版圖,增強了漢的國力。
張騫出使西域,在古代東方與西方之間,開鑿了一條前所未有的交通要道,有所謂天山南北二道。南道沿崑崙山北麓西行至莎車,越過蔥嶺南部至大月氏,安息等。於是方便了西域與漢的貿易發展,漢帝國有大批貨物從這條道路運往西方,輸出的主要商品是絲織品,稱為絲路,長一萬三千公尺,南北一千公里的巨大道路,同時沿途又有許多民族,以絲路為生活場所,這些民族的生活方式是與絲路旅行者進行交易。而北道則有大量貂皮東來,販賣到沿路各國稱為皮毛路。這兩條道路成為經濟交流的大動脈。
總括而言,張騫出使的成就當中,以交通的發展是其最大,因為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是建基於交通發展之上同時間政治,經濟及理上的發展也和交通發展有重大的關係,因此,以意義、貢獻、影響和影響而論均有著顯著的成就。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1005090130913873398392.jpg
參考: 中七notes+me
2010-05-10 6:06 am
張騫(前?--前114),西漢城固人,漢武帝時任郎官,一生兩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在建元三年,張騫應募為使者,企圖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他率百多人從隴西出發,但西行不遠即被匈奴拘捕。單于強他娶妻生子,企圖令他投降,但張騫十多年間「持漢節不失」,終趁機逃脫,越蔥嶺,經大宛、康居抵大月氏。時大月氏已遷至媯水上游,安居樂業,不欲與匈奴為敵,張騫任務失敗回國。回程取道天山南道,又為匈奴所得,拘留年餘,乘內亂逃出,終在元朔三年返回長安。



第二次出使在元狩四年,武帝打通河西四郡,有意進一步經營西域,乃拜騫為中郎將,率領二百人,帶同牛羊金帛,聯絡烏孫,斷匈奴右臂。但烏孫發生內亂,又懼匈奴餘威,故張騫這次出使亦告失敗。回程亦取天山南道,於元鼎二年返回長安,後被拜為「大行」。翌年卒,被封為博望侯。



張騫兩次西使,共計二十年,均由陸路往返。雖均任務失敗,未能締結對付匈奴的外交聯盟,卻對中西交通史有深遠影響,現述如下:



自交通言,張騫出使西域之開創性象徵漢族向西域的首次有計劃的探索,司馬遷稱此舉為「鑿空」。他開闢了橫貫亞洲的交通陸路要道——「絲綢之路」。他開拓了自敦煌出發,西向分南北二道的敦煌道。他第一次出使回國後向武帝提及蜀布、邛竹杖,促使武帝闢西南夷之通道,結果打通了交廣道及永昌道,是第一條與印度相通的孔道。滇黔亦從此成為中國領土,以至於今。



自政治言,張騫西使令漢室與西域諸國正式建立起外交關係。在烏孫居留期間,他遣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身毒等國訪問;張騫卒,「使者相望於道」(《漢書.西域傳》)。漢室國威遠播,為日後宣帝建立西域都護府奠下基礎。



自軍事言,張騫向漢廷報告西域情況,促使武帝用兵匈奴,奪取河西四郡。並報告西域的地理環境、水草分佈等,有助擊敗匈奴,如元朔五年衛青大敗匈奴。



自中西交流言,張騫通西域是東方和西方文化第一次全面接觸,使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大有發展。華夏文明西被,如冶鐵、鑿井、絲綢、漆器。西域音樂、舞蹈、犍陀羅藝術;物產如胡桃、苜蓿,以及影響中國文化發展最深的外來宗教——佛教,亦於西漢末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總括而言,張騫通西域影響至鉅,尤以開拓絲綢之路之交通孔道,影響到其餘政治、軍事、文化、宗教的發展,故梁啟超稱其「世界史開幕一大偉人。」





(《漢書.西域傳》言,西域即玉門關及陽關以西地區的統稱。)兩漢時期,絲綢之路出現了「三通三絕」的情況,其中以班超之再通西域最為成功。現述班超之生平事跡。



班超(34—102),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出身官宦世家,欲效張騫之立功異域,乃投筆從戎,得竇固賞識,於明帝永平十七年出使西域。



班超先率三十六人出使鄯善,鄯善國王向來對漢室及匈奴搖擺不定,班超殺匈奴使者,鄯善王懾服,歸順漢室。明帝許超功,擢之為司馬。



其後班超至于闐,欲聯之以抗匈奴,殺于闐巫師,王大恐,即攻殺匈奴使者而降超,天山南路大致打通。



班超助疏勒故王兄子忠復國,逮捕龜茲所立之兜題,國人大悅,班超遂得以控制疏勒。北道交通亦告恢復,由是西域與漢絕交凡六十五年,再復通好。



永平十八年,明帝崩,匈奴發兵攻車師,章帝初即位,不欲「疲敝中國,以事四夷」,乃罷屯田伊吾,並召還班超。然疏勒、于闐兩國皆強留超,超遂留駐疏勒,惟其時漢室與西域之交通復終絕。



建初三年,班超率領于闐、疏勒、康居等國攻破姑墨。元和元年,班超與烏孫合作,大破莎車,西域南北路復通,和帝下詔恢復西域都護,以超出任,被封為定遠侯。



永元九年,超遣使甘英使大秦,惜甘英抵條支後折回。永元十四年班超經多次上疏求歸後終獲准東歸,八月返回洛陽,同年九月病卒,享年六十九。



班超在西域前後三十多年,降服西域五十多國,打通西域交通貢獻殊大,現述其影響。



交通方面,學者安作璋《漢代西域交通史》指出,班超平定西域,具有張騫以後重開絲路的意義,天山南北二道復告暢通。雖然他的副使甘英出使大秦不成,也開拓了經西域至波斯灣的交通要道,間接促成羅馬與中國的接觸,擴充和發展了中國通往西方的通道。



政治方面,班超西使重振漢室聲威,使自王莽以來久已隔絕的西域各國再度內附;西域各國也因仰慕漢朝文物,派遣子弟使臣來華朝貢學習。班氏亦曾派使臣出使中亞各國,使漢朝聲威遠播。



文化方面,中西物質交流更為鼎盛。西域各國受中國文化及經濟之薰陶,其官制、法典、諡號均仿效漢朝。西域輸入中國的貨物有寶石、香料等,犍陀羅藝術的傳入影響中國建築。西土高僧相繼來華,佛教在華大盛,豐富我國文明。



總括而言,班超通西域在政治上十分成功,其最重要的貢獻在重新打開西域通道,對中西文物、技術、宗教思想的交流傳播均有極大貢獻,故范曄《後漢書.西域傳.論贊》說:「班超奮封侯之志,終能立功西遐,羈服外域。」
2010-05-10 5:50 am
張騫出使西域的背景及經過:

漢初,匈奴勢力盛,威脅中原;高祖曾被匈奴圍困,漢室乃採和親政策,以羈縻匈奴。
武帝時,為雪前恥,聞大月氏與匈奴有隙,遂遣張騫出使,欲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張騫出使途中,被匈奴所擄,其後逃脫,輾轉到達大月氏,時大月氏已無復仇之念,張騫不得要領而還。
張騫回國後,建議聯合烏孫,折斷匈奴右臂,武帝遂再遣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率使抵達烏孫,惜烏孫不敢與匈奴為敵,張騫只有遣使大宛、康居等地,聯絡西域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辭行圖
張騫出使西域之影響:

1. 經濟方面:

中國之絲綢、漆器、鐵器等大量遠銷西方﹔西域之馬匹、寶石、香料、胡爪、葡萄等亦輸入中國,令中西貿易得以拓展。

2. 藝術方面:

羅馬、波斯、印度及西域等地之音樂、睢刻、建築、繪畫等藝術相繼東傳,影響中國藝術發展。

彩繪陶樂舞雜技俑

3. 宗教方面:

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東漢時,西域僧人等相繼東來,翻譯佛經,加速佛教之傳播。

4. 交通方面:

「空」中交使節和商隊絡繹不絕。開闢了西域道。

5. 政治方面:

奠定漢經營西域基礎,「西域都護」,漢朝印綬。



張騫出使西域的路線圖:


張騫

張騫(?─前114),漢中成固(今陝西成固)人。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奉使通西域,聯絡月氏,夾擊匈奴。途中被匈奴截獲,拘禁十一年後逃脫繼續西行,越蔥嶺,經大宛(在今中亞費爾干納)、康居(在今鹹海與巴爾喀什湖間),抵大月氏(在今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由於大月氏西遷後定居於此,已無意報復匈奴,所以張騫留大月氏一年多後就返,但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一年多,於元朔三年(前126年)才回到長安。後以校尉隨衛青擊匈奴,封博望侯。元狩四年(前119年)又奉命出使烏孫國(在今伊犁河流域)。到烏孫後又派副使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今伊朗西北)、身毒(今印度河上游)等地。元鼎二年(前115年)張騫與烏孫使者還漢。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是漢人第一次到達中亞各國,打通了漢朝直接通往中亞的道路,史稱「鑿空」。後來這條經由中亞直通西方歐洲的陸上交通道路就被稱為「絲綢之路」。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和中亞各國的直接聯繫,雙方使者往來不斷,中國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從此進入一個新時期。



思考題:

你認為張騫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甚麼? 試抒發你的意見。




張騫通西域

漢朝時候,甘肅至玉門關和陽關以西,包括新疆和蔥嶺(帕米爾高原)以西地區,稱為西域。漢帝時曾派張騫出使。
參考: me
2010-05-10 3:41 am
你係中一?
唔記得左張騫係咩朝tim
好像漢朝
定係秦

我答你

第一題:佢帶來既貢獻就係為朝廷守護西域地區,防止敵人入侵



第二題:地位即係問張騫出使西域經過果陣,交通之中果個地圖既名


第三題:地位,意義,貢獻,影響,四隻字好大既分別=.=

地位即係地圖某一個位

意義同貢獻差唔多

影響就係響動到d咩事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6 16:00: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09000051KK013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