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無大分別,分別是不同年代的Intel-CPU,它的精密程度/增強數據傳送等各方面,已下是不同年代出售的CPU:
SRAMS 與微處理器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f/Ic-photo-intel-D4004.png/140px-Ic-photo-intel-D4004.png
圖片參考:
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Intel 4004 處理器
Intel 第一個產品是移位暫存記憶體與隨機存取記憶體 IC,而在 70 年代時 Intel 成為這三種競爭激烈的 DRAM、SRAM 與 ROM 市場中的領導廠商。就在此時,英特爾的幾位工程師,分別是 Marcian Hoff、Federico Faggin、Stanley Mazor、Masatoshi Shima 共同發明了第一顆微處理器 Intel 4004。本來的發展是讓日本 Busicom 公司生產的計算器中替換一些應用導向集成電路,雖然微處理機直到 80 年代中期才成為 Intel 的營業核心,不過 Intel 4004 在 1971 年 11 月 15 日就在大眾市場推出了。
從生產 DRAM 到處理器
在個人電腦領域在萌芽的 1983 年時,日本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廠日益壓縮 Intel 的利潤,而當時的總裁安迪·葛洛夫計劃將公司帶領發展至微處理器的方向走。葛洛夫在他寫的一書「十倍數時代」(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中對這次轉型的敘述。他的計劃中一個關鍵因素是觀念,接着是周全的考慮,想要讓 8086 微處理器由自己獨立生產。
Intel,x86 處理器,與 IBM PC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3/Intel8088.jpg/140px-Intel8088.jpg
圖片參考:
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Intel 8088 處理器
儘管在英代爾處理器史多麼的重要,4004 處理器與後繼的 8008 與 8080 在當時還不是 Intel 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接下來於 1978 年設計完成的8086(以及削弱版的 8088),英特爾展開了一項名為「征服運算」(Operation Crush)的大型市場推廣及銷售活動,有意的要儘可能的說服消費者去使用他的處理器。當時的活動導致 IBM 創立了 IBM 個人電腦事業部,雖然這一點的重要性在當時並沒有充分使用。
而在1975年,公司開始了一項計劃去開發一個高度先進的 32 位元微處理器,最後在 1981 年時以 Intel iPAX 432 的名稱推出。而該計劃的要求過高而處理器始終無法滿足其性能指標,所以並沒有在市場上取得成功。此時 Intel 則是擴展 x86 架構到 32 位元。
386 處理器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3/Ic-photo-intel-A80386DX-33-IV-%28386DX%29.png/140px-Ic-photo-intel-A80386DX-33-IV-%28386DX%29.png
圖片參考:
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Intel 80386 DX-33 處理器
自生產 386 處理器。在這之前,處理器製造廠是處於未成熟階段,而且由於製造過程的問題而常常降低產量或是停止生產中止提供給使用者。而為了要降低這種衝擊,就會迫使很多製造廠製造同款晶片來維持供需平衡。像是 8080 與 8086 系列的微處理器就有好幾家工廠共同生產,當時比較有名的製造廠則是 Zilog 與 AMD。葛洛夫決定就不授權 386 的架構給其他製造廠,而在 Intel 自家在加州、奧勒岡州、亞歷桑納州等三處不同地方的工廠生產處理器,而讓買家相信不會供不應求。而在 Compaq Deskpro 386 成功確立了 386 處理器是好的 CPU 選擇,Intel 也成功的達成了自身生產處理器的能力。而這樣利潤就能幫助更迅速的發展高性能晶片設計和高性能製造能力,讓 Intel 在 1990 年代早期能夠位於不被質疑的領導位置。
486、Pentium 與 Itanium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8/Pentium_III-S_Tualatin.JPG/180px-Pentium_III-S_Tualatin.JPG
圖片參考:
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後期的 Intel Pentium III 處理器
Intel 在 1989 年發表了 486 處理器,而且 1990 年時正式完成編組第二組設計團隊,由此團隊設計 P5 與 P6 處理器,而且要加速新型處理器的推出時間,從以往的 4 年以上改為 2 年推出。由於當時修法改為數字無法當作註冊商標,P5 在 1993 年以 Pentium 的名稱推出。而 P6 在 1995 年以 Pentium Pro 的姿態推出,而更進步的 Pentium II 則是在 1997 年出現。而新的處理器架構是在加州的聖塔克拉拉與奧勒岡州的希爾斯柏勒互動推出的。
而希爾斯柏勒的團隊設計出代號為 P68 的 Willamette 處理器,並以 Pentium 4 的名稱推出市場,而在後期加入了 64 位元的延伸集給部分的 Pentium 4 與 Intel Core 2 處理器。而既有晶片的改造團隊則幾乎都是在以色列的海法開發的。
Pentium 處理器
在 1994 年 6 月,Intel 的工程師在 Pentium 處理器的浮點運算部分發現一個瑕疵。只要以一個特定的浮點數字進行除法運算,就會在低位元處造成錯誤,而這個浮點運算的錯誤會造成之後運算數值的誤差越來越大。而 Intel 在未來推出的處理器上修正這個問題,不過之後則是拒絕透露更多有關這個瑕疵的問題。
2010-05-08 01:58:56 補充:
文字限制,不能全錄,想知多D的話,到這網址:
http://zh.wikipedia.org/zh-hk/Core_2_D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