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基本上是和台灣人是一樣的…
當初也是一批一批因為共產黨因為戰爭因為聽說南洋有物礦丰富有錢賺什麼的…都紛紛逃到東南亞各地…和國民黨帶著大批民眾逃到台灣是一樣的道理…
不同的是…
台灣的命運是由蔣介石主導…
馬來西亞有當地的主導者…逃過去的華人只是寄人離下…只能默默忍受各種壓迫,努力工作…當地的經濟因為華人的努力而繁榮,但待遇並沒有因此提升,反而遭到各種嫉妒、管制、剝奪…於是華人很不甘心…就有李光耀帶領一群人遷往馬來西亞南部一彈丸小島…自組一國…用著華人自己的方式來經營國家…
新加坡於是和台灣當時的國民黨一樣有感一般民眾中文程度低落加上馬來西亞的威脅有不得不團結的急迫…不能讓一點點小事因為各族的方言文化不同而引起內亂…所以實施了和國民黨一樣的政策…不得說方言…華人只說華語,但又不能規定跟著來的馬來人、印度人也說華語,所以沒有強制他族,而且為了融入國際社會加上尋求一個平衡,規定「英語」為官方語言…那些老一輩的沒有受過教育只是辛勤於勞力工作當然英語是不會說的,華語有些也不太會,就跟台灣的本省人一樣只會說自己的方言。但是政府既強迫華人講華語,媒體就完全杜絕方言,聽久了阿公阿嬤自然就會用華語交談了…
所以這樣看來新加坡和台灣政府的想法是很接近的,雖然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當時新加坡的媒體很多是採用台灣的媒體,雙方政府私下有往來,
所以當時台灣所流行過的,當地也是一樣的,只是時間上會慢一些,引響的程度也會因為當地其他族的文化而比較淡化…
馬來西亞呢…華人政治上不能自主,但有骨氣的華人就想要從教育上獨立,所以自組私立學校…教科書以華語為主…
逃到台灣的人中有很大一部份是高知識份子,國民黨很有智慧的運用了這些人的引響力所以台灣比任何一個國家都進步得快…
但是逃到南洋一帶的多數是為了生活的勞力階層,很少知識份子…
一群少數有感中華文化要遭迫害而滅亡的華人,瞭解要發展華語就必需向台灣學習,於是也與台灣政府教育界私下合作,鼓勵華人子女前往台灣升造,然後回馬來西亞教學…如此一代一代的引響著…所以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再受壓迫,也未至滅亡的地步…
所以由此看來…這兩國的華語得以保存,是托了台灣國民黨政府之福…
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清楚…台灣政府沒有以此居功,所以台灣民眾跟本不瞭解…受惠的馬來西亞新加坡人只覺得華人會華語是很自然的事…沒有什麼恩惠不恩惠的…當然台灣國民黨未必是沒有私心的…台灣國民黨可能只是為了外交,為了和中共的對抗而對他國招手…
但在當年大家都是為中共所受害之下,同仇敵愾,各取所需…所以發展成了這樣…
如今中國大陸快速掘起…加上當地民眾,尤其是老一輩的,大多只是為了生活而逃到南洋去的,不像台灣對共產黨有諸多憎恨或政治立場鮮明…所以只以種族的立場來看,大家會認為祖國是大陸,而非台灣,他們轉而開始寄望於大陸的富強…以國家的立場來看…漸漸的受當地其他族的引響加上政治的穩定早就認定自己是當地人…
台灣是個極具對新馬的中文程度有所引響的國家…只是背後默默的…有時候是連當地民眾都似懂非懂的…是不是因為沒有正式外交關係,所以就算受惠也不得向一般民眾宣導…這我就不太清楚了…
2010-05-10 13:11:55 補充:
至於其他東南亞國家為什麼不行…
我想是現實問題吧…誰掌握了該國家的經濟命脈,誰就可以大聲說話…
新加坡不用說…華人執政…
馬來西亞雖然沒有執政…但馬來西亞的經濟之所以有今天,是靠著華人的努力而來,甚至遭到剝奪也沒有放棄努力工作過…
所以大部份有幸留在台灣的馬來西亞來,其實都會很打拼…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