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沒有任何積極的證據能證明永昌古城的居民為古羅馬人的後代。
雖然支持他們為古羅馬軍團之後的人,提出DNA資料,表示他們是克拉蘇的軍團在伊朗一帶招募的後人。但克拉蘇兵敗敘利亞、伊拉克一帶,且羅馬軍團係公民兵,其兵源是羅馬公民,因此光以DNA證據,根本無法證明兩者有必然關聯。
其二,永昌古城為於絲路上,該地本來就是中亞商人與中國商人來來去去的地方,會因此產生基因交流,並不意外。且河西走廊本為塞種人(白人)的大月氏故地,在基因表現上,會呈現較多白人特徵,並不會太讓人意外。
其三,率先提出永昌古城為羅馬軍團後代的戴維‧哈里斯其研究並不嚴謹,他只是從文獻中輕易地斷言其為羅馬軍團的後代。關於此點,歷史學界的學者大多否定了他的說法,在台灣以研究羅馬史知名的邢義田教授,更多次在歷史學刊上,以史料批駁了哈里斯輕率的結論。同樣的,與邢先生採取同一態度的學者也佔了多數,他們對哈里斯的批駁主要集中在其史料運用的草率,以及忽略歷史事實上。
關於哈里斯的說法,我引用一篇報導:
一九八九年,澳大利亞學者戴維.哈里斯根據《漢書》,在永昌發現當年漢朝安置降俘的地方,陸續揭開二千多年前羅馬第一軍團消失之謎。
西元前七十年,羅馬執政官兼敘利亞行省總督克拉蘇決定組織七萬人部隊,準備進攻安息(今天的中東地區)。出發時所向披靡,但在幼發拉底河一役遭遇挫敗,部隊損失過半,於是徵召現今阿富汗人參戰。
羅馬軍團加入雜牌軍後到了安息,遭遇安息輕騎兵挫敗。戰鬥中,一支一千多人的殘部突破包圍,沿著河西走廊到了中國的甘肅省境內。從此安營紮寨,以傭兵為生,曾為匈奴效命。
據《漢書.陳湯傳》記載,羅馬軍團到中國後的第一場戰鬥,就和漢軍陳湯的重騎兵部隊交戰。戰鬥中,羅馬的一千多人只剩下一百多人,全部成為漢朝俘虜。漢朝收繳了他們的盾牌、武器後,撥給他們土地(即今日永昌折蘭寨)。當時這些羅馬軍團殘部所住之地稱為「驪」,這是漢朝對羅馬的稱呼。
然而,該報導有一大問題。就是哈里斯無法說明為何在敘利亞、伊拉克一帶兵敗的克拉蘇,會遠自阿富汗徵募輔助部隊?更別提羅馬的輔助兵是否能稱為羅馬軍團。
此外,該報導云:
根據蘭州大學生命遺傳科學學院最近完成的中國西北地區少數民族變遷的DNA研究,甘肅永昌縣折蘭寨居民(另稱者來村,為古代驪靬村)確實為羅馬軍團後裔。DNA檢測還發現,中國實際上並不存在純種的漢族人,甚至連漢族的概念,在DNA檢測下都已經不復存在。
古驪靬村位於戈壁沙漠邊緣,距離最近的城市三百多公里,今天的折蘭寨部分村民,外觀除有中國人特徵外,還帶有西方人常見的碧眼、高鼻、金髮等特徵。長久以來,他們希望DNA檢驗證明自己是古羅馬軍團的後裔。目前當地有明顯外國人特徵的人有六十多人,不明顯特徵的則有二百人。專家說,這些特徵的出現屬於「返祖現象」。
二○○三年,蘭州大學生命遺傳科學學院專家採集了當地九十一名村民的血液樣本。日前鑒定結果出爐,證明九十一份全血血樣,全部帶為中亞和西亞血統,也就是今日的阿富汗一帶。
然若以我觀之,說他們為大月氏後代更會符合歷史。因在漢初,匈奴擊走大月氏,便是退往阿富汗一帶。但大月氏後代並無全部遷走,史記就提到留居河西者稱小月氏。以DNA論如他們為大月氏後代,自然會符合"全部帶為中亞和西亞血統,也就是今日的阿富汗一帶"的DNA檢驗結果,較諸比附羅馬軍團,更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