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你好^_^阿彌陀佛^_^有關資料請閣下參考:
1.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5]經
[6]大唐罽賓[7]三藏佛陀多羅譯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若復遠離應斷瞋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於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覺汝當知 末世諸眾生
欲求善知識 應當求[2]正覺
心遠二乘者 法中除四病
謂作止任滅 親近無憍慢
遠離無瞋恨 見種種境界
心當生希有 還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儀 戒根永清淨
度一切眾生 究竟入圓覺
無彼我人相 [3]常依[4]止智慧
便得超邪見 證覺般涅槃
2.白話佛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普覺菩薩章
善男子!末世衆生中欲想修行的人,應當盡心盡力地供養志同道合的善友,侍奉善知識爲師。所侍奉的善知識若想來親近,你應當斷除傲慢之心;善知識如果想離開,你也不要因此而生出瞋恨,認爲他疏遠了你而去親近别人。
這樣,無論你是在受挫折的逆境中,抑或還是在諸事如意的順境中,心境都不會波動,如同虛空一樣廣大。如此也就知道自己的身心最終就是虛空,自己與其他衆生在本性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差别。能以這種方法修行,方能最後獲得圓滿覺悟。
善男子!末世衆生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爲他們不能放棄無始之際以來就存在的關于自我的執着。并因之而有憎惡和愛戀的習氣種子作祟。所以他們不能得到解脫。
如果有的人見到曾經與自己結過怨的人,仍視其如父母一樣的自家人,心中不生異見,那他就可以除去心内原有的諸種病患。對世界上的其他各種事物,無論是自己或他人,無論是憎恨或者愛戀,都應該采取這種平等無二的态度。
善男子!末世衆生要求得圓滿覺悟,應當發心并做這樣的想法:一切衆生都同歸于虛空,我都會讓他們獲得最後的圓滿覺悟境界,我既獲得了圓滿覺悟,就不會有不能獲得圓滿覺悟的人,這一最終結果已斷除了我相、人相及一切相。若能以這種認識來發大願,就不會堕于邪見而阻礙成佛。
佛世尊宣說完上述教法後,爲了再次強調他的教法,便用偈語的形式又總結道:
普覺汝當知,末世諸衆生,欲求善知識,應當求正覺,心遠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謂作止任滅,親近無 慢,遠離無瞋恨,見種種境界,心當生希有,還如佛出世,不犯非律儀,戒根永清淨,度一切衆生,究竟入圓覺,無彼我人相,常依正智慧,使得超邪見,證覺般涅槃。
3.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5]經
若諸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妬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捨漸次求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圓覺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欲[3]行無上道 先當結三期
懺悔無始業 經於三七日
然後正思惟 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靜
三摩正憶持 禪那明數門
是名三淨觀 若能勤修習
是名佛出世 鈍根未成者
常當勤心懺 無始一切罪
諸障若[4]銷滅 佛境便現前
4.白話佛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圓覺菩薩章
以上的觀奢摩他、觀三摩缽提、觀禅那,被稱爲三觀初首方便法門。
如果諸位衆生,遍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和禅那三種觀法,勤奮修行,精進不懈,這便是如來再現于世。
如果是後出的末世中那些反應遲緩鈍根在身的衆生,他們想求取正道,而總不能得到成就,這是因爲他們過去造的惡業太重,存在業障的緣故,所以才會如此。
這樣的話,他們就應該經常忏悔,心中不放棄希望,先把憎惡、愛意、嫉妒、谄曲各種貪欲消滅,精進努力,立下志向,求勝上心,在三種清淨觀法中,随便選擇一種進行修習,如果一種不行,就再換一種。
總之,找到合适于自己的觀法,心不放逸舍棄,堅持修行,步步深入,最後終會獲得求證。
佛祖釋迦牟尼宣說完上述教法後,爲了更進一步強調他的說法,于是又用偈語總結道:
圓覺汝當知,一切諸衆生,欲求無上道,先當結三期,忏悔無始業。經于三七日,然後正思惟,非彼所聞境,畢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靜,三摩正憶持,禅那明數門,是名三淨觀。若能勤修習,是名佛出世,鈍根未成者,常當勤心忏,無始一切罪。諸障若消滅,佛境便現前。
願閣下與一切眾生修持佛法無礙。^_^
南無阿彌陀佛......嗡 嗎 呢 叭 美 吽......
2010-05-07 19:37:47 補充:
法句經 Dhammapada
敬法法師譯
3·‘他辱駡我,打我,擊敗我,掠奪我。’若人懷有是心,怨恨不得止息。
4·‘他辱駡我,打我,擊敗我,掠奪我。’若人不懷是心,怨恨自然止息。
5·在這世上,恨絕不能止恨,唯有慈愛方能止恨,這是永恒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