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是寫作時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寫作時,為了使文章結構緊湊、語勢增強、感情深化、文脈清晰、層次清楚,於是將接二連三結構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的詞組或句子,逐一排列起來,這種修辭手法,即是排比。南宋陳騤在《文則》中所謂「文有數句用一類字,所以壯文勢、廣文義」,指的就是排比修辭方式能起加強語勢,周全語意的作用。
******************** ***************
排比修辭例句:
1\《孟子‧公孫丑上》:
「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2\李斯〈諫逐客書〉: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3\漢樂府詩《江南》: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4\水田是鏡子,
照映著藍天,
照映著白雲,
照映著青山,
照映著綠樹。
農夫在插秧,
插在綠樹上,
插在青山上,
插在白雲上,
插在藍天上。(詹冰〈插秧〉)
這是排比句。把結構相同、語氣一致成排的句子組成一個意義群。又可分為句子排比、分句排比、短語排比、段落排比。這是屬於句子排比~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1130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