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馬超投效劉備之後的貢獻

2010-05-06 2:45 am
請問馬超投效劉備之後的貢獻?

回答 (3)

2010-05-06 9:25 pm
馬超字孟起,右扶風茂陵人也。父騰,靈帝末與邊章、韓遂等俱起事於西州。初平三年,遂、騰率眾詣長安。漢朝以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騰為征西將軍,遣屯郿。後騰襲長安,敗走,退還涼州。司隸校尉鍾繇鎮關中,移書遂、騰,為陳禍福。騰遣超隨繇討郭援、高幹於平陽,超將龐德親斬援首。後騰與韓遂不和,求還京畿。於是徵為衛尉,以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騰部曲。

典略曰:騰字壽成,馬援後也。桓帝時,其父字子碩,嘗為天水蘭幹尉。後失官,

因留隴西,與羌錯居。家貧無妻,遂娶羌女,生騰。騰少貧無產業,常從彰山中斫

材木,負販詣城市,以自供給。騰為人長八尺餘,身體洪大,面鼻雄異,而性賢

厚,人多敬之。靈帝末,涼州刺史耿鄙任信奸吏,民王國等及氐、羌反叛。州郡募

發民中有勇力者,欲討之,騰在募中。州郡異之,署為軍從事,典領部眾。討賊有

功,拜軍司馬,後以功遷偏將軍,又遷徵西將軍,常屯汧、隴之間。初平中,拜徵

東將軍。是時,西州少穀,騰自表軍人多乏,求就谷於池陽,遂移屯長平岸頭。而

將王承等恐騰為己害,乃攻騰營。時騰近出無備,遂破走,西上。會三輔亂,不復

來東,而與鎮西將軍韓遂結為異姓兄弟,始甚相親,後轉以部曲相侵入,更為讎

敵。騰攻遂,遂走,合眾還攻騰,殺騰妻子,連兵不解。建安之初,國家綱紀殆

弛,乃使司隸校尉鍾繇、涼州牧韋端和解之。徵騰還屯槐裏,轉拜為前將軍,假

節,封槐裏侯。北備胡寇,東備白騎,待士進賢,矜救民命,三輔甚安愛之。十

(五)年,徵為衛尉,騰自見年老,遂入宿衛。初,曹公為丞相,辟騰長子超,不

就。超後為司隸校尉督軍從事,討郭援,為飛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戰,破斬援

首。詔拜徐州刺史,後拜諫議大夫。及騰之入,因詔拜為偏將軍,使領騰營。又拜

超弟休奉車都尉,休弟鐵騎都尉,徙其家屬皆詣鄴,惟超獨留。


超既統眾,遂與韓遂合從,及楊秋、李堪、成宜等相結,進軍至潼關。曹公與遂、超單馬會語,超負其多力,陰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將許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動。曹公用賈詡謀,離間超、遂,更相猜疑,軍以大敗。

山陽公載記曰:初,曹公軍在蒲阪,欲西渡,超謂韓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過

二十日,河東穀盡,彼必走矣。」遂曰:「可聽令渡,蹙於河中,顧不快耶!」超

計不得施。曹公聞之曰:「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超走保諸戎,曹公追至安定,會北方有事,引軍東還。楊阜說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軍還,不嚴為其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超果率諸戎以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殺涼州刺史韋康,據冀城,有其眾。超自稱徵西將軍,領並州牧,督涼州軍事。康故吏民楊阜、姜敘、梁寬、趙衢等,合謀擊超。阜、敘起於鹵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魯不足與計事,內懷於邑,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

典略曰:建安十六年,超與關中諸將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

玩、楊秋、韓遂等,凡十部,俱反,其眾十萬,同據河、潼,建列營陳。是歲,曹

公西徵,與超等戰於河、渭之交,超等敗走。超至安定,遂奔涼州。詔收滅超家

屬。超複敗於隴上。後奔漢中,張魯以為都講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諫魯曰:「有

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魯乃止。初,超未反時,其小婦弟種留三輔,及超

敗,種先入漢中。正旦,種上壽於超,超搥胸吐血曰:「闔門百口,一旦同命,今

二人相賀邪?」後數從魯求兵,欲北取涼州,魯遣往,無利。又魯將楊白等欲害其

能,超遂從武都逃入氐中,轉奔往蜀。是歲建安十九年也。



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


典略曰:備聞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潛以兵資之。超到,

令引軍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潰。


山陽公載記曰:超因見備待之厚,與備言,常呼備字,關羽怒,請殺之。備曰:

「人窮來歸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殺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張飛曰:「如

是,當示之以禮。」明日大會,請超入,羽、飛並杖刀立直,超顧坐席,不見羽、

飛,見其直也,乃大驚,遂一不復呼備字。明日歎曰:「我今乃知其所以敗。為呼

人主字,幾為關羽、張飛所殺。」自後乃尊事備。臣松之按以為超以窮歸備,受其

爵位,何容傲慢而呼備字?且備之入蜀,留關羽鎮荊州,羽未嘗在益土也。故羽聞

馬超歸降,以書問諸葛亮「超人才可誰比類」,不得如書所雲。羽焉得與張飛立直

乎?凡人行事,皆謂其可也,知其不可,則不行之矣。超若果呼備字,亦謂於理宜

爾也。就令羽請殺超,超不應聞,但見二子立直,何由便知以呼字之故,雲幾為

關、張所殺乎?言不經理,深可忿疾也。袁?、樂資等諸所記載,穢雜虛謬,若此

之類,殆不可勝言也。


意見那邊還有。


2010-05-06 13:27:22 補充:
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將軍,假節。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策曰:「朕以不德,獲繼至尊,奉承宗廟。曹操父子,世載其罪,朕用慘怛,疢如疾首。海內怨憤,歸正反本,暨於氐、羌率服,獯鬻慕義。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颺虓虎,兼董萬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懷保遠邇,肅慎賞罰,以篤漢祜,以對於天下。」二年卒,時年四十七。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複言。」追諡超曰威侯,子承嗣。岱位至平北將軍,進爵陳倉侯。超女配安平王理。

2010-05-06 13:27:44 補充:
典略曰: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張魯。魯敗,曹公得之,以董賜閻圃,以秋付魯,魯自手殺之。

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問在下,在下一定不吝於回答@@
參考: 對各國歷史研究之一點小心得
2010-05-06 4:28 am
各位大大您好

以下是我查到馬超的資料

馬超屬於漢羌混血,出生於軍事世家,《三國志》裴注引用《典略》注其祖為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其父馬騰為東漢末年群雄之一,被任為征西將軍。馬騰命馬超跟隨曹操部下司隸校尉鍾繇討伐於平陽的袁紹將領郭援、高幹,他雖被箭所傷,但仍大破敵軍,其部下龐德更斬殺郭援。曹操任丞相時,曾想將馬超召進京,但馬超不接受。此時馬騰與自己的義兄弟鎮西將軍韓遂不和,向曹操求為衛尉,離開涼州進京為官,馬超的兄弟和家人都搬到曹操所在的鄴,惟獨馬超留守涼州,被封為偏將軍、都亭侯,代領其父的部隊。

211年(36歲),曹操不聽諫議,堅持派遣鍾繇、夏侯淵率領軍隊,試圖經過馬超等涼州軍閥的領地進攻漢中的張魯。馬超等人都懷疑這是針對自己用兵,於是馬超對韓遂說:「之前司隸校尉鍾繇曾命我謀害將軍,關東之人已經不可以相信了。現在我放棄我的父親,如父親一樣對待將軍,將軍也應該放棄你的兒子,如兒子一樣對待我。」之後,閻行進諫韓遂,不希望他與馬超聯合,韓遂回答:「現在諸將不謀而合,似乎有天意啊。」後來韓遂和曹操交馬談話時,閻行跟在韓遂身後,曹操望著他對韓遂說:「要顧念這個孝子。」總之,韓遂決意與馬超等多位軍閥起兵反曹,率領十萬人馬(包括漢兵、羌兵、胡兵)進逼至潼關。曹操使用離間計,令馬、韓內訌,加上曹操戰術成功,馬超大敗(詳見潼關之戰)。曹操想乘勝追擊,不過因田銀、蘇伯於河間作反,所以退兵。但其父馬騰及家人卻因馬超起兵,為曹操所殺。

213年(38歲),馬超再度起兵反曹,圍困冀城八個月,迫使涼州刺史韋康投降,佔據冀城,自稱征西將軍,自領并州牧,督涼州軍事,並在冀城外二百里擊敗了曹操派來的夏侯淵的救援軍隊。可是他挾持名士賈洪、殺死投降的韋康、潛出城外求救的閻溫等行為令他失去人心,不久便被楊阜、姜敘、梁寬、趙衢、趙昂等十幾人聯合設計,誘馬超出城後發動叛亂,將其擊退。馬超惟有帶著從弟馬岱、部將龐德投奔漢中的張魯。馬超求張魯發兵給他進攻涼州,但每次也無功而還。張魯並不信任馬超,派手下楊柏監視馬超,馬超便從武都逃入氐中。

214年(39歲),馬超與張魯相處不合,加上知道劉備正將劉璋圍於成都,於是殺死楊柏並密書於劉備投降,劉備大喜; 馬超投降劉備的消息令成都內人人震驚,很快開城投降。劉備成功佔領益州後,封馬超為平西將軍,駐於臨沮,封為前都亭侯。後又參加北伐漢中,但不成功,與張飛先撤退(詳見漢中之戰)。

219年(44歲),劉備稱漢中王,封馬超為左將軍,假節。當時,治中從事彭羕不滿劉備對其表示疏遠,置其為外郡官員,因而主動接觸馬超。馬超先問彭羕:「你有非凡才幹,主公(指劉備)亦曾十分重視閣下,說你能與孔明(諸葛亮)、孝直(法正)等人並駕齊驅,如今卻封你外郡之職,似乎很令人失望呢?」彭羕一時忿怒,衝口而出:「老傢伙這麼荒悖,我還可以說甚麼!」更挑撥馬超:「你領兵在外,我輔助你於內,天下不難平定。」其時馬超剛投奔劉備,結束流浪生活不久,本身曾為一方軍閥的他,經常自懷危懼之心,怕有人疑其心懷異志,所以他聽到彭羕的話後嚇了一跳,默然不答。彭羕走後,馬超便將彭羕的言辭上呈劉備,不久彭羕下獄待罪,並遭到誅殺。

221年(46歲),劉備稱帝,馬超遷任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

馬超於222年去世,死時47歲,臨死時曾上疏:「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曹操)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 去世後,他被諡為威侯,故後世亦稱其為「馬威侯」。

希望您會喜歡!!
參考: 網路
2010-05-06 2:58 am
1說服成都守冰開城門投降
參考: 我


收錄日期: 2021-05-04 01:13: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05000015KK0568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