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秦王政年少英明 呂相國老謀深算
公元前二四六年,作為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都已形成了巨大實力,穩踞七雄之首。就在這一年,十三歲的羸政以太子身份繼承了秦襄王死後空下的王位寶座,這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秦始皇冕親政以前,秦國的權力操縱在相國呂不韋手中。呂不韋所以有此權勢,是因為早在莊襄王在越國當人質時,當時還是投機商人的呂不韋就認為這位潦倒的秦公子「此乃奇貨,可居也!」而予以鼎力相助,至其當上國君。而他自己也因此獲得相位,封文信候。
秦王羸政少年繼位,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權勢傾國的相國兼「仲公」呂不韋就愈不能忍受。公元前二三七年,二十一歲的羸政定於次年登基,呂不韋久握國家大權,又自以為有恩於秦王父子,極不願把權力交給羸政。因此,他一方面把巿井無賴出生的嫪毐推薦給太后,以求自保,另一方面散佈秦王政可能是他親生兒子的小道消息,同時公告他的《呂氏春秋》,宣佈「能損一字者予千金」,藉此向秦王示威,以使就範。
公元前二三八年,羸政加冕,嫪毐意圖叛變,秦王政派兵鎮壓平息,趁勢免去呂不韋相國職務,令其遷出咸陽,回河南洛陽封地居住。呂不韋耽心被誅,不久就飲耽自殺了。秦王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之後,開始進行征服六國的計劃。
雄圖大略的政治家素質
秦始皇的政治家素質充分表現在對鄭國修渠和李斯《諫逐客書》的態度上。
鄭國原是韓國的水工,韓王企圖耗損秦國的國力,派了鄭國入秦,說服秦王政引涇河之水入關中的大水渠,秦國採納了鄭國的建議,並讓他主持這項大工程,後來鄭國被秦王政看穿陰謀,但他仍認為這條水渠一旦修成,就等於為秦國打下千古基業,造下萬代之福,遂免了鄭國的罪,許諾他繼續完成。果然,這條「鄭國渠」修成後,滾滾涇河之水,源源不斷地留入關中良田,從此以後,八百里秦川一片沃野,糧食產量加倍成長,成了秦國聚寶盆,為秦國的統一戰爭打下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而另一方面,鄭國之事讓秦國的宗室大臣對所有的客卿都產生懷疑,有人趁機進讒言,火上加油。秦王一怒之下,下了一道逐客令,命令所有在秦國作官的六國之人統統離開。
在這些客卿中,來自楚國的李斯也在其列。但他不甘心被逐,上書諫阻,並列舉許多實例,說明秦國之所以富強,全賴六國之人,所以若要繼續維持秦國的強大,非開放門戶,廣納人才不可!秦王政讀了之後,幡然悔悟,不僅立即撤銷逐客令,對李斯更加看重,而且更重視爭取各國人才。後來,秦王採納李斯的計策,設立郡縣,打破沿襲已久的諸候分封制,把全國分為三十六郡,確立了封建的行政體制。
完成統一天下大業
韓非是先秦法家集大成者。他的學說極有利於極端專制的獨裁者。因此秦王政在看到《孤憤》、《五蠹》等著作,不禁拍案叫絕。為了急於得到韓非,秦王不惜發兵攻韓。可惜韓非來到秦國不到一年,就被李斯讒言逼死。
而秦王對魏國人尉繚的態度,正可反映出他確能重用六國的來秦人才。尉繚是一個精通兵法的軍事家,他撰寫的兵書《尉繚子》,被後人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秦王政不僅委以掌管全國軍事的國尉重任,還讓他享有與自己同樣的飲食住行,對他十分恭敬。他依照尉繚的建議,派人分頭到六國去收買奸臣,挑動內亂,果然對秦國統一戰爭的順利起了很大的成效。
在行賄離間的配合下,秦王政攻滅六國的軍事行動更加猛烈。
公元前二三O年滅韓。越國名將李牧和司馬尚一向是秦國的勁敵,被秦王政設計離間的假越王之手除掉,而後秦軍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公元前二二七年攻下邯鄲,滅越。同年,秦軍攻燕、代兩國,燕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不成,反而加快秦國滅燕國的步伐。燕亡。接著又攻滅了魏國。
秦國連破韓趙魏燕四國,軍威盛大。秦王準備南征楚國。楚國地大物博,兵強馬壯,是六國中最不好對付的國家。於是,戰前秦王召重各路將領商討出兵人數。其中青年將軍李信,答以「二十萬人就足夠了!」,而老將軍王翦卻說「非六十萬人不可」。秦王暗忖王翦父子都是功高蓋世,重兵在握,再給他六十萬大軍甚是不妥,於是命李信為帥攻楚。但李信兵敗,狼狽而逃。秦王始知王翦的謹慎並非多餘,親赴王翦家致歉,請他親征。果然一舉滅楚。隨後秦軍又滅齊,經過十年血戰,終於征服六國統一天下。
病死沙丘
公元前二一O年,秦始皇又開始疑神疑鬼,擔心會有甚麼災禍發生。他占卜問卦,卦上顯示,應外出巡遊,才能避過災害。不料在巡遊途中,臥病不起,行至巨鹿郡沙丘行宮病死,年五十歲。
由於他生前沒有確立繼承人,這就拉開了秦王朝滅亡的序墓。野心家趙高利用李斯的弱點,成功地把昏庸無能,殘酷卻超過乃父的胡亥推上皇帝的寶座。秦二世上台後,一方面加緊對勞苦百姓的剝削壓榨,一方面屠殺功臣,殘害手足,在宮廷內部颳起陣陣腥風血雨。不久,秦帝國就在漫天戰火中土崩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