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和豆奶有咩分別

2010-05-04 11:27 pm
想問下豆漿和豆奶有咩分別

回答 (3)

2010-05-05 12:08 am
✔ 最佳答案
其實是一樣,不過一般豆奶是指加了糖的,低糖也是甜的,同時多數是工廠生產,濃度是有標準,格渣程序做得很好,所以質感像奶水.而豆漿就算用机磨,也是小量制作,加水多少沒有標凖,所以有濃有淡,格渣不好時有留渣,濃的煑熱後面上還有浮脂(好正),而且在舖內有未加糖的,便可加菜甫等成鹹豆漿,但你從沒聽過鹹豆奶吧
2010-05-04 11:54 pm
牛奶和豆浆都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有人以为,牛奶和豆浆混合煮后饮用,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提高营养价值。其实,这并不科学。因为,豆浆中含有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刺激胃肠和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这种物质,需在100℃的环境中,经数分钟才能被破坏。否则,未经充分煮沸的豆浆,食后易使人中毒。而牛奶若在持续高温中煮沸,则会破坏奶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所以,牛奶和豆浆不宜共煮。

豆浆是一种乳白色液体,是由大豆经过研磨后再与水混合而成的饮品。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磷脂,维生素B1、B2,烟酸和铁、钙等矿物质,尤其是钙的含量,虽不及豆腐高,但比其他任何乳类都丰富。豆浆是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理想食品。多喝鲜豆浆可预防老年痴呆症,防治气喘病。豆浆对于贫血病人的调养,比牛奶作用要强,以喝热豆浆的方式补充植物蛋白,可以使人的抗病能力增强,调节中老年妇女内分泌系统,减轻并改善更年期症状,延缓衰老,减少青少年女性面部青春痘、暗疮的发生,使皮肤白皙润泽。豆浆性偏寒,故平素胃寒、脾虚易腹泻、腹胀的人不宜饮用。

豆奶是在豆浆的基础上再经超高温加热、脱臭、高压均质等过程制得。豆奶因经高温处理,使其中本来含有的一些具抗癌功效的特殊营养因子如皂甙等受到破坏而丢失,十分可惜。

豆奶蛋白质含量与牛奶相近,但维生素B2只有牛奶的1/3,尼克酸、维生素A、维生素C的含量则为零,铁的含量虽然较高,但不易被人体所吸收,钙的含量也只有牛奶的一半。从营养含量来看,1千卡热量的牛奶中,有188毫克的胆固醇,豆奶则不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也较低,喝豆奶要比喝牛奶和奶粉,更容易防止心血管疾病的道理。
虽然是这么说,但是牛奶中也有豆奶所没有的营养成分,所以要科学的饮用牛奶和豆奶(浆)。

※ 科学饮用豆奶:
豆奶 性平偏寒而滑利,平素胃寒,饮后有发闷、反胃、嗳气、吞酸的人,脾虚易腹泻、腹胀的人以及夜间尿频、遗精肾亏的人,均不宜饮用豆浆。
2.不能与药物同饮。
有些药物会破坏豆奶里的营养成分,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3.不能冲入鸡蛋。
鸡蛋中的鸡蛋清会与豆奶里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4.忌过量饮豆奶。
一次不宜饮过多,否则极易引起过食性蛋白质消化不良症,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病症。
5.不要空腹饮。
空腹饮豆奶,豆奶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耗掉,不能充分起到补益作用。饮豆奶的同时吃些面包、糕点、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可使豆奶蛋白质等在淀粉的作用下,与胃液较充分地发生酶解,使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
6.不要饮用未煮熟的豆奶。
生豆浆里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质,未煮熟就饮用,会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7.忌用保温瓶贮存豆奶。
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以豆奶作为养料,瓶内细菌会大量繁殖,经过3~4个小时就能使豆奶酸败变质。

※ 科学饮用牛奶:

1、不要喝生奶,喝鲜奶要高温加热,以防病从口入;
2、有人习惯空腹喝牛奶,这不科学。因为空腹吃东西肠蠕动很快。而且,这时喝进去的牛奶中的蛋白质将很快地转化为能量而消耗掉。奶中的营养物质尚来不及消化.吸收,就排到大肠,无形中造成浪费。最好喝奶前先吃点东西或边吃食物边饮用。
3、牛奶中的蛋白质80%为酪蛋白,当牛奶的酸碱度在4.6以下时,大量的酪蛋白便会发生凝集、沉淀,难以消化吸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所以牛奶中不宜添加果汁等酸性饮料。
4、有人喜用牛奶代替白开水服药,其实,牛奶明显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牛奶易在药物表面形成一个覆盖膜,使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非水溶性物质,从而影响药效的释放及吸收。在服药前后1小时也不要喝奶。
5、不宜多饮冷牛奶,因为冷牛奶会影响肠胃运动机能,引起轻度腹泻,使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多数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6、不宜长时间高温蒸煮。牛奶中的蛋白质受高温作用,会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导致沉淀物出现,营养价值降低。
2010-05-04 11:36 pm
豆漿是用黃豆製成的,豆奶就是奶類的一種。


收錄日期: 2021-04-20 11:39: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04000051KK006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