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對台灣建設最有貢獻的人?

2010-05-04 5:14 a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my/my?show=AD01791932
(詳自介)你認為對台灣建設最有貢獻的人?並請說明原因~

回答 (12)

2010-05-07 1:48 am
✔ 最佳答案






光緒六年(1880年)劉銘傳上書建議修築鐵路,雖未獲清廷採用,但他深受西洋建設理念的影響自此展開。1884年中法戰爭時受命督辦台灣軍務,再提出十項整頓海防建議,終獲清廷當局採納,漸漸展露治功。在中法戰爭中雖與守軍將領劉璈不合而備受牽制,但仍有效保守台北與淡水,並在基隆戰役中重創法軍。
光緒十一年(1885年),清廷決定在台灣建立行省,劉銘傳擔任首任巡撫。他大膽建設台灣,舉凡兵器製造廠(大砲)、火藥局、水雷局、撫墾局、樟腦局、茶釐總局、礦物局、媒務局、稅釐總局、鹽務總局、郵政總局、電報總局、官醫局、東西向橫貫公路、輪船航線、台灣鐵路局、砲台等都在他的規劃與中央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澴的大力支持下,結合沿海各省的經濟支援中順利展開。光緒十七年(1891年)因基隆煤礦弊案告老還鄉。繼任台灣巡撫邵友濂則因財政困難與理念不同而放棄許多既定政策,使台灣後繼建設宣告中斷。
光緒廿年(1894年),中日戰爭爆發,清廷希望劉銘傳再次督導海防軍務,但被他婉拒,日本據台後的光緒廿二年元月十一日病逝,時年五十九歲,光緒帝追贈太子太保、謚號壯肅。文章合集稱為「劉壯肅公奏議」、「大潛山房詩稿」。
劉銘傳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是他卻是清代少見的「奇才」。一生最大官職是福建巡撫與臺灣首任巡撫。駐臺時期許自己「以臺灣一隅之設施而成為全國之模範,以一島之建設基礎,增益國家之富強」。
他(1)擴大撫番:改善原住民生活,畫明漢山地界,不准軍民侵凌,並於台北設番學堂,贈與衣食、教算學、漢文、官話、臺語及起居禮儀。
(2)增設郡縣:除臺北府外(府城於1884年建成,)又將臺灣府改為臺南府,另於中部(臺中彰化橋孜圖)置臺灣府,並擬定省會,全省增至三府、三廳、十一縣、一直隸州。(臺北府、淡水縣、新竹縣、宜蘭縣、基隆廳、臺灣府、臺灣縣、彰化縣、雲林縣、苗栗縣、埔裏社廳、臺南府、安平縣、嘉義縣、鳳山縣、恆春縣、澎湖廳、臺東直隸州)
(3)清理賦稅:設官銀局,造銀幣每年數十萬兩(這是臺灣自造銀元之始) 。
(4)發展交通:1891年基隆、臺北鐵路通車(全中國第一條運客鐵路) 先後添購輪船八艘,遠達南洋,連接南北電線,及於福建,擴充基隆煤礦。
(5)推廣農業:鼓勵種茶、棉、桑等經濟作物、養蠶並拓展水利灌溉設施。
(6)設新式學堂: 1885年在臺北大稻埕六館街創「西學堂」,是臺灣第一個新式學堂, 1886年在大稻埕建昌街設「電報學堂」。
(7)電燈電報:完成建省工作(1887年),為臺灣近代化奠定相當基礎,臺北府首先有電燈。
因此種種的建設與魄力,劉銘傳遂被稱為「台灣現代化之父」。在清末推行洋務的名臣中,如曾國藩、李鴻章等可以說都是他的老師,但他們若不是進士,就是翰林(讀書人)。反而行伍出身的劉銘傳,少了傳統科舉的包袱,最能吸收西方現代的知識,並能身體力行。
  設省後,劉銘傳在努力建設臺灣時,除了要使台灣成為全中國最進步的一省之外,也是為了防止日本在牡丹社事件後再對台灣有野心,他認為「禦侮首在自強,攘外必先靖內,內不靖則根本動搖,一有外憂,是且不攻自靡」。因此,劉銘傳在位臺灣六年,使台灣成為當時中國唯一有系統實施全面改革計劃的省份,說他是「台灣現代化之父」實不為過。
  註:台湾省鐵路
清廷派駐臺灣的第一任總督劉銘傳,是建設臺灣的大功臣,臺灣的第一條鐵路便是他督 促修築的。台湾原屬中國福建省。中法戰爭後單獨設省。劉銘傳於1887年奏准修建台湾省鐵路。路線以台北為中心,向東到延伸到基隆港,向西南可到達新竹,分别於1891年和1893年建成,兩段共長约107公里,軌距1,067毫米,軌重每公尺達18公斤。
對於劉銘傳的被任用,有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
當李鴻章將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時,同時還一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曾國藩為了測驗他們三人中,誰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約他們在一個下午到曾府去面談。可是到了約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面,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暗中卻在仔細觀察他們的反應與態度。只見其他兩位都漸漸顯得很不耐煩的樣子,不停地相互抱怨;只有劉銘傳一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牆上的字畫。後來曾國藩就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只有劉銘傳一人答得出來。結果劉銘傳被推薦為臺灣總督。

P.s個人認為是劉銘傳.

2010-05-06 17:51:32 補充:
感謝☆神奇的魔傑克☆~忙碌中/很抱歉!~ 如此抬愛

賣弄虎威真是不好意思^^
參考: 台灣良心知識團
2010-05-16 2:15 am
前面那位說老毛不把老蔣趕到台灣............,我認為完全不是這樣,老蔣落跑到台灣後、老毛還勸告台灣人應該驅逐蔣匪宣告台灣獨立........,劉銘傳對台的建設是開端、但不是最大。國民黨建設最多、但卻是反攻大陸大夢幻滅無望後的被動及統治時間有那麼久外加時空背景建設科技隨之進步,最主要還是日治時期一切基礎建設日本都處理得〈在當時〉很完善。
2010-05-12 6:46 am
答案是 蔣介石
水庫篇 取至WIKI
台灣主要河川防洪工程,大多於日治時代即有規劃實施,但因設備簡陋,一遇洪水即行潰決,戰後為免災害 ,於1950年至1957年間,將日人未完成及興建中之計畫逐步實施







霧社溪霧社水庫竣工


1960

中港溪大埔水庫竣工


1961

大甲溪谷關水庫竣工


1964

大漢溪石門水庫竣工


1970

後龍溪明德水庫竣工


1973

曾文溪曾文水庫竣工


1974

大甲溪德基水庫竣工
水庫不就是自然地形河谷 人類加個壩而已 壩安全最重要 日本人的壩全部都是老蔣補強的!!!
光水利部份 蔣介石做的可不輸八田與一啊

發電篇
拔擢 人才 孫運璿 孫運璿戰後復員發電設施 讓日本人刮目相看
孫運璿 李國鼎 都是蔣介石培養栽培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1945年10月,孫運璿奉命 抵台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的機電處長,負責修復台灣電力系統。當時的台灣電力在盟軍轟炸下可謂千瘡百孔,發電量只有正常的十分之一。而原服務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現今台灣電力公司的前身)的三千一百五十三名日籍技術員,卻於1946年4月20日起至1949年8月3日,奉命遣返回日本。孫運璿與三、四十名大陸來的技師、日本統治時期所留下的工業人才如朱江淮等人合作,帶領一群尚在就學的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臺灣省立工學院三、四年級學生,四處拼湊零件,一邊修理,一邊學習,在五個月內復原了台灣80%的供電系統。1946年10月30日,日月潭發電廠(今大觀一廠)的戰後重建工作也宣告結束。[3]
1950年,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失利後撥遷來台,外匯存底將近枯竭,可說是瀕臨破產。同年,孫運璿升任總工程師。經過多方交涉,孫運璿終於向美國西屋公司借貸了200萬美金,陸續完成了烏來水力發電所、台灣東西部配電聯絡線、立霧發電所、新竹變電所等設施。其中又以台灣第一個自力設計安裝的烏來水力發電廠最具重要性。由於這個階段的成績,加上韓戰爆發後,美政府重新支持中華民國政府等重要因素,美國開始大力支援台灣的電力建設。至1957年,台電的發電容量已經躍升了一倍。在此階段,由於水力發電的不可靠,孫運璿決定了台電未來「火主水從」的電力政策,大力發展火力發電。
此後近二十年,孫運璿由處長、總工程師、一路升至台電的總經理,任內爭取美國對大甲溪綜合開發計畫的支援,規劃德基水庫,並引進「目標管理」的公司制度,執行「鄉村電氣化」,在鄉村鋪設電力網路,使台灣電力普及率超越當時的 日本、南韓,達到99.7%。

產業篇:沒有蔣介石力保就沒有李國鼎
就沒有竹科 沒電子業台灣現在可能要
到菲律賓當台勞!!!一個被彈劾的官還能
力保 正說明了蔣 知人善任李國鼎部分
李國鼎上任經濟部長的次年,曾因「東亞紡織公司貸款案」,被監察院提出彈劾 ,公務人員懲戒委員會也給予申戒處分,因此他只得向行政院請辭。在蔣中正和 陳誠的挽留下,李國鼎得以繼續其財經生涯。

王永慶 根本不是白手起家 他父親給他
開米店的錢 可以在艋舺買店面
同時王永慶原本根本就是砍樹的山老鼠
王永在因此還替王永慶做了牢
是誰把 山老鼠 循循善誘成實業家的?
是蔣介石 還幫王找懂化工懂電子的
高級人才
還借錢給王 不然王 開的成台塑嗎?


教育 九年國教 去皇民化教育推行國語

土地改革 :375減租 耕者有其田
台灣在土改後 多勞能得
糧食產量暴增3倍於日本時代 !!!

農民不再被地主剝削 就不會相信
共產黨 殺地主分田產 的 愚蠢土改
讓台灣免於文化大革命
同時保留的最道地的中華文化













人才篇
2010-05-06 6:42 am
我衷心認為是 "李國鼎" !!! (生平事略可以參考中央研究院的網站介紹 http://ktli.sinica.edu.tw/ ) 其它的人都有 "政治目的", 只有他是真正在建設和保護台灣的發展和權益

他一手主導對台灣影響深遠的事計有 :

1. 早期草擬「獎勵投資條例」預約了台灣的中小企業經濟成型
2. 推動 "高雄加工出口區" (這是鄧小平設深圳專區的借鏡)
3. 協助策劃科技發展方案、創設新竹科學園區 (才有現在的電子新貴)
4. 促進國際合作等,推動台灣從農業社會轉為資本化社會
5. 帶領台灣邁向現代化,帶動科技發展,李國鼎是「台灣經濟發展奇蹟」
6. 他是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有台灣「科技之父」之稱。
7. 在美援支持下,推動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的進口替代工業 。
8. 任經濟部長除積極推動經濟建設工作(ex.加工出口區) 對台灣人口政策、職業教育、中美科學合作、延攬人才回國有深遠影響
9. 推動國營事業改革,將部分國營事業移轉民營
10.設立都市與住宅發展委員會,解決工業化與都市化的問題
11. 促進多國雙邊經濟合作,派遣農技團赴海外進行技術合作計劃,推廣國際外交。
11.財政部長任內推動政府財政現代化改革,包括推動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重訂關稅稅則分類、修訂關稅法、成立財稅資料處理中心加強稽核工作、成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制度、修改銀行法成立中小企業銀行並加強基層金融檢查
12. 籌措國家十大建設財源等
13. 推動B型肝炎防治, 公共衛生防治B型肝炎計劃、建立群體醫療中心及全省醫療服務網等工作
14. 成立資訊工業策進會(資策會)
15. 晚年李國鼎先生提出普世關懷的「第六倫」觀念,倡導社會進行心靈改革

他與一般官員不同處 :

李國鼎認為十大建設好大喜功、成功僅僅是歪打正著。擔任財政部長期間,曾因李國鼎在國民黨內形成「KT派」的派系問題,受到蔣經國的猜忌,後蔣經國以財政部對「鹽稅問題」的看法與行政院不同為由,一度更換財政部長。蔣經國擔任總統後又親邀李國鼎先生復出,並曾邀李國鼎出任行政院長,但李國鼎先生婉言謝絕。(編寫摘錄自 wikipedia)

2010-05-06 21:59:54 補充:
嗯, 劉銘傳也是好答案, 我也很認同這個答案, 但.... 畢竟只有四年, 只能說開始有心建設台灣, 但還未竟全功就因 "功高震主" 而被召回, 所以相較之下, 繼續規劃與深度建設台灣五十年的 "日本人" 豈不是為台灣打下更紮實的基礎 ???
2010-05-04 6:02 pm
毛澤東與蔣中正...

老毛不把老蔣趕到台灣.台灣就被老毛赤化了.現在大概會像海南島或菲律賓吧..
2010-05-04 12:31 pm
前兩名絕對有孫運璿
撇開立場前五名裡也絕對有日本人
但自從蔣經國之後過世的政治人物
應該沒一個有資格入選
這就是台灣民主化的"偉大成果"
2010-05-04 11:57 am
蔣經國 + 1!!!
2010-05-04 7:46 am
兩蔣養有六十萬軍隊.並實施白色恐怖統治.根本無心建設台灣.
直到老蔣去世後
才著手成敗參差十大建設
建設台灣.最大功臣應是
台灣勞工
統治者也是以壓迫者
常竊據部屬功勞
那有關甚麼貢獻可言.

2010-05-04 11:24:15 補充:
(統治者也是以壓迫者)
更正為:(統治者同時也是壓搾者).
所謂民主,本來就應為人民謀福利.
這時代
還感謝獨裁者
難道
台灣正在回到專制時代?????????
2010-05-04 5:29 am
日治時期的日本人跟八田與一還有蔣中正{是蔣中正嗎???}

日治時期的日本人教會台灣人守時觀念與衛生制度跟義務教育

八田與一建設了嘉南大圳,帶動西部的農業

蔣中正建造十大建設,帶動台灣工業,經濟起飛!

雖然有人帶來一些事件,例如:西來庵事件與國共內戰時糧食短缺

但是對台還是有貢獻的

2010-05-03 21:30:21 補充:
剛剛發現....是蔣經國!抱歉

應改成

蔣經國建造十大建設,帶動台灣工業,經濟起飛!
參考: 我, 我
2010-05-04 5:22 am
應該是:蔣經國先生吧!
他的"十大建設"為台灣帶來無數的生機與活力
所以應該是當之無愧!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5-04 01:12: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03000010KK0739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