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早熟的原因?

2010-05-04 3:58 am
不知道心理學的朋友
是否有研究過這樣的問題呢?
有些孩子,小小年紀就有大人的思維,
有些人,大學就已經有了很成熟的想法,
如果聽了那些想法,就會感覺對方好像已經經歷過了很長一段人生似的。
早熟的小孩,其實很可憐,因為他們會遭受同儕異樣的眼光。

而這些孩子,究竟是什麼原因而造成他們早熟的心理呢?

回答 (5)

2010-05-04 3:11 pm
✔ 最佳答案
沒什麼太複雜的,就是動物本能。
當孩童感覺到缺乏碰觸,缺乏照顧,缺乏關注,就必須學會照顧自己,保護自己。
生存之道,不管什麼年齡都一樣,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早熟,因為環境刺激腦部運作,和不安全感造成對周遭的一切的靈敏,便很容易早熟,所以說,這些小孩等於很早就出社會了。如果再加上看電腦,上網路,長大後的思考和同齡的人差距會更擴大。
家暴和精神虐待,更不同了,思想和思考,更複雜了,必須時時防備。
早熟,是表示腦神經或智力開發得早,不等同思想正確。很多默默無言的人還有很多,其實也應該關懷和照顧。
思想成熟不見得不需要關懷和幫助,人們常常疏忽這點。
2010-05-04 11:49 pm
就像你想要一樣東西
你會使盡渾身解數的去獲取
這是一個因果論
另外
有一些小孩他們童年眼界裡的世界
偏向於強逼著他
讓他不得不這麼做
他們如果不早點懂得多些
那在那樣子的生活環境下
他很快便會淘汰
至於你說的同儕異樣的眼光
我覺得這只是某部份的事情
有些人反而會羨慕那些早熟的小孩
因人而異,凡事都沒能正確無誤的讓所有人都接受的說法
2010-05-04 10:52 pm
是因為靈魂一直在轉世
在不同的世界學習的緣故
所以一母生五子 各不相同
2010-05-04 4:21 am
給ˇ 炎 ( 初學者 5 級 )

資訊上的認知,應該是不會造成一個孩子的成熟與否。
因為妳就算知道在多的科技訊息,也不會造成妳人生觀的改變。
家人保守,通常是指「兩性的問題」。

而我所指的成熟是指「思想上的成熟」既然有這樣的成熟,就會了解其意義。

2010-05-03 21:27:49 補充:
如果表達出來的不是成熟的表現,那麼那位小孩的思想就不能說是成熟。

如果表現出來的是偏差或不正確,我想給人的感覺就應該不會是「成熟」了。


有些人,能夠說出一堆道理,但卻沒有一句話他自己能夠做到。
那這樣的行為,您還會歸類他於成熟嗎?
所以,我會覺得這樣的人,還不懂「他自己口中說出的道理」。
因此我才會說:真正你會感受到成熟的孩子,是真的思想上已經成熟了。

2010-05-03 21:27:53 補充:
不過我想應該不會是資訊的問題。
以前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的時代有電腦嗎?
沒有,但是他們還是有許多人在幼童時期就有了成熟的觀念。
我想,應該會和幼童時期的成長有關。

所以本題我才會想要問問看以「心理學」的角度而言,
是什麼樣的原因而造就他們這樣的成長。
2010-05-04 4:14 am
我能想到的....大概是

網路資訊發達,什麼資料說不定由同儕之前互傳來傳去
好奇心誘發找資料的慾望....以前小時候沒有電腦網路,只能經由大人
或學校來得到認知,不過都還是比較保守社會型態中,所以大人們都不願意多說....

另外角度想,現在的社會小孩子要承受的不只是我們自己國家同儕競爭
同樣也要面臨世界性的的競爭,M社會就是這樣一直下去....
所以生存的條件必然會儘早進入小孩的世界中!!

這....要說是可憐,到不如考驗自己的能力跟適應環境的能力,
不要再像我們七年級生動不動就被說草莓族的....

但是或許小孩們存有大人成熟的想法,但是我相信大部分小孩知道其中的意義的不多,而且長大後想法一定會不同!!
小孩在還是該有小孩子的天真比較好,長大才不會一和小時後記憶不美好...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好的陰影!!

不過這些都還是其次,重要的是現在我看身邊及其他平輩晚輩的年輕人,EQ似乎真的不是很好情緒管理都沒有適當的紓壓方式,可能會造成社會上一些事件,家庭也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2010-05-03 21:03:40 補充:
是沒錯...在多的科技訊息改變的不是人生觀
但是現今要不透過電腦取得資訊也很難,而且取得資源範圍也大

或許意思是要透過自己親身體驗才會有所體會....
在未知的觀念裡,有的人還是會疑慮,還是需要長輩來說一些觀念
有助或無意可以當作參考而已...

但是兩性問題充斥在其中也不是會讓小孩子會提早熟的原因之ㄧ嗎...
可是思想上的成熟,並不一定是說表達出來的會是成熟表現!!
或許會偏差或不正確....那意義不就不再是本意了嗎!!?
參考: 我的頭腦~@@


收錄日期: 2021-04-26 20:53: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503000010KK064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