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論語》衛靈公十五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依何氏集解,求字作"責"字講,君子凡事責之於自己,小人凡事責之於他人。責是責備,凡事責備自己,即是求諸己,小人與此相反。孟子離婁篇說:「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可以參考。(雪廬老人釋文) 白話解:一位進德修業的君子,遇事不足處,必反求諸己,自我審問,找出事故出錯的地方,而勇於改過、承擔責任。小人則剛好相反。
子曰:有教無類。類字依馬融注,作種類講,如智愚、善惡、富貴、貧賤等類別。有教誨,無種類。只有單純的施教,不論求教者是那一種人。即如惡人,可以教他向善。善人,可以教他更善。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施教的事實。述而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就是有教無類的事實說明。(雪廬老人釋文)註: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孔子曰:有來求教者,自行束修之禮,或高於束修以上之禮者,吾未嘗不教誨之也。束修之解不一,皇疏申孔安國注,謂束脩為十束脯,是贄禮之物之至輕者,以此明孔子教化有感必應者也。後漢書延篤傳注引鄭玄論語注,謂年十五以上,能行束帶修飾之禮者也。其他諸注不必悉舉。實則此兩義可以並存。見師之禮固須贄物,然出以恭敬之心,亦未嘗不可。人潔己以進,孔子即與其潔也。**白話解:有教無類,只要信受夫子教化者,皆可為其弟子。故謂有感必應。(求學的誠敬)束修簡說,象徵學費。
2010-05-04 15:14:34 補充:
如果有人說:孔子沒有出一部經。我們的知識有得很......。孔子過往的工作,刪詩書、訂禮樂。禮記、樂經(己經失傳)。詩經,己經過孔夫子的的刪改。刪攺目的,把正理思想的保全下來。論語云:「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夫子的有教無類,可以有多少人明瞭?現代的教育,有錢你可以讀國際學校。成積良好的,不愁沒有一級學校接收。這不都是分類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