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台南最先發展的原因
由於地理條件與交通工具的侷限,台灣先民強渡黑水溝,自然選擇最短距離登陸,台南離福建最近,又有天然港口安平,大陸貿易以廈門、福州為主,都使台南佔盡優勢。而荷蘭人最早引進蔗糖與稻米生產、外銷,也都適合平坦廣袤的嘉南平原,在經濟帶動下,台南理所當然成為政治中心。
經濟重心由南轉北的過程
時序進入十八世紀,康熙晚期,先民摸熟北部地理環境,墾殖範圍越過大肚溪。台灣農產品也從稻米、蔗糖,擴展至樟腦、茶葉與煤炭,產業版圖往北大步邁開,北台灣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官方行政據點跟著擴散,在竹塹(新竹)設淡水廳、在新莊設縣丞,大台北開發史終於在各角落分頭開展。
茶葉貿易興起
1860年(咸豐10年),列強迫使台灣開放淡水、安平、雞籠(基隆)、打狗(高雄)四個港口,供外商來台貿易,使台灣進入國際貿易的領域。台灣開放通商之後,對外國貿易成長迅速,且自1878年後,因增加茶的輸出利潤,一直保持出超,形成台灣對外貿易的主要特色。
英國人杜德在一八六五年由大陸引進烏龍茶,散植於北部丘陵地,在歐美與其殖民地喝茶風氣蓬勃帶動下,北部茶葉直銷歐美,成為台灣賺取外匯的一大利源,外商紛紛趕赴台北設行,道光、咸豐年間艋舺商況達到顛峰,終於有了「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美稱。
至1878年(光緒4年),茶出口值佔全台總出口值74.9%,亦成為台灣1878年外貿出超的主因。1881年,淡水港的貿易額已超過南部安平與高雄的總和,成為台灣最主要的港口,經濟重心的北移,悄悄改變北台灣的社經地位。
清朝在欽差大臣沈葆楨、丁日昌來台展開基礎建設後的十年,隸屬福建的台灣在一八八五年獨立設省。 為了強化對台灣的治理,一是設立台北府,避免北台灣讓外人有可趁之機。在政治地位上,台北終於與設府近兩百年的台南平起平坐。至於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在尋覓台灣首府所在地時,則由距離因素考量,最先選擇西部平原的「中心點」彰化橋子頭(今台中市南區)做為省會。
可惜當時台中「社會條件不成熟」,清末台灣陸路交通條件極差,南北往來靠的是港口海運,沿海城鎮鹿港才是中部重心,台中做為首府其實「寸步難行」。因此在台中省城施工期間,巡撫就暫駐在商業上已獨占鼇頭,外有基隆、淡水港,往來四通八達的台北。
鐵路建設開發
鐵路更助台北一臂之力。劉銘傳上奏「擬興修台灣鐵路摺」中,鐵路大業貫穿南、北,從基隆到台南,一視同仁。但在火車仍被視為黑色怪物的時代,做為台灣開發歷史最悠久的南台灣,缺乏建鐵路的民氣;此外,中央財政困乏,劉銘傳既無「統籌分配款」可分,只好展開「清賦」,從清查民間稅賦想法籌設「自備款」,在以商業凝聚人氣、開發較晚的台北,反而具有接受新事物的眼光,象徵現代化的鐵路因此在基隆破土動工。台中首府的地位終遭台北取而代之。
光緒十九年,基隆至新竹路段通車,鐵路成為運茶出口的最重要通路,連苗栗、梧棲的樟腦都經鐵路匯集台北,再轉運基隆或淡水出口。此外,彷彿天意一般,工人建築基隆到台北段鐵路時,在八堵附近發現沙金,北部淘金熱一發不可收拾,多種因素互動循環,人口急速往北流動,從此北風壓倒南風,江山幾度易手,首府再沒有離開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