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托夫、米高揚、伏羅希洛夫、華西列夫斯基的資料(20)

2010-05-01 7:51 am
問這四人的生平事蹟、與史達林的關係。

回答 (1)

2010-05-01 8:10 p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c/Molotov.jpg

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1890年3月9日-1986年11月8日)。蘇聯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

莫洛托夫在接替列寧擔任蘇聯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主席的李可夫倒台後,他繼任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主席,成為史達林領導班子的二號人物,支持史達林的集體化政策並參與領導了大清洗。1941年史達林親自出任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主席後,改任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是史達林國際談判的主要代言人和顧問,他是斯大林的親密戰友和堅定的支持者,成為斯大林領導班子的二號人物,支持斯大林的集體化政策並參與領導了大清洗 。

1941年任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是斯大林國際談判的主要代言人和顧問,曾多次冒著生命危險飛越敵戰區上空與西方領導人斡旋。 他善於使用外交手段維護蘇聯的利益,能言善辯,被譽為外交天才,儘管斯大林對他並不完全信任,他的妻子也遭到斯大林的迫害,但他至始至終都在堅定的支持斯大林。曾多次冒著生命危險飛越敵占區上空與西方領導人斡旋。在史達林去世後繼續擔任外交部長。

由於對蘇共二十大的反史達林政策有不同的意見而於1957年被打為「反黨集團」頭目,被降為駐蒙古大使,1964年被開除黨籍,勒令退休。但他始終為史達林奔走。1984年被恢復黨籍,1986年去世。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c/Ordzhonikidze%2C_Stalin_and_Mikoyan%2C_1925.jpg/200px-Ordzhonikidze%2C_Stalin_and_Mikoyan%2C_1925.jpg


阿那斯塔斯·伊萬諾維奇·米高揚 (11月25日1895(儒略曆11月13日) - 1978年10月21日) 是亞美尼亞老布爾什維克,史達林和赫魯雪夫時期的政治家。 蘇聯政治家。1915 年參加布爾什維克黨,成為高加索革命運動的領袖之一。

1918年被在俄國內戰中進行干涉的英國軍隊逮捕。獲釋後從事共產黨的組織工作。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的權力鬥爭中支持斯大林 ,這段時間裡,米高揚和史達林建立了親密關係,並共同反擊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的「左翼反對派」。1926年他被任命為內外貿易人民委員,此後一直擔任這方面的職務。1946年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負責領導全國的貿易工作。

斯大林逝世後,他在政府中出任貿易部長和部長會議副主席,並且保持他在黨中央主席團( 前政治局)中的席位。後來他支持NS赫魯曉夫上台,成為赫魯曉夫的親密顧問和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赫魯曉夫下台後,他從1964年~1965年12月擔任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這一主要為禮節性的職務。他雖然在1966 年4月被排除在黨的主席團外,但仍為中央委員會委員。1978年米高揚逝世後,沒有葬入克里姆林宮的城牆,而是埋在莫斯科新聖母公墓。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2/Klim_voroshilov.JPG


克里門特·葉弗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1881年-1969年)。前蘇聯領導人,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國務活動家,蘇聯元帥,曾於斯大林死後出任蘇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7年。

伏羅希洛夫1917年參加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24年改任莫斯科軍區司令,1925年11月至1934年6月任蘇聯陸海軍人民委員和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935年11月,首批榮膺蘇聯元帥軍銜。1940年起任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和蘇聯人民委員會國防委員會主席,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蘇聯武裝力量統帥部成立,伏羅希洛夫成為大本營成員。

6月30日蘇聯國防委員會成立,伏羅希洛夫被任命為委員。7月10日,為了改善和加強對蘇聯武裝力量的領導與指揮,統帥部改組為以史達林為主席的總統帥部。7月10日,伏羅希洛夫被任命為西北方向總指揮部總司令,統一指揮北方方面軍、西北方面軍及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的作戰。

戰後伏羅希洛夫歷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聯共產黨主席團委員。後被赫魯雪夫打成反黨分子。伏羅希洛夫兩次獲蘇聯英雄稱號,獲得列寧勳章8枚,紅旗勳章6枚,一級蘇沃羅夫勳章1枚。他1957年曾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1969年12月2日,伏羅希洛夫在莫斯科逝世。


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瓦西列夫斯基(1895年9月30日-1977年12月5日),蘇聯的總參謀長、遠東軍總司令。1915年9月,從阿列克謝軍事學校速成班畢業,立即被派往前線。十月革命後參加紅軍,1931年5月,被調到紅軍軍事訓練部工作。

1941年8月,任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1942年5月,任總參謀長。1942年10月起,還同時擔任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任職期間,幾乎經歷了蘇聯衛國戰爭的所有重大戰役,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是原蘇聯著名的國務活動家、軍事家和統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是斯大林麾下與朱可夫齊名的將星。作為遠東蘇軍總司令,他成為埋葬日本關東軍的掘墓人。戰後任蘇聯武裝力量部部長。1953年起,先後任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主管軍事科學研究的副部長。

1959年,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 他榮獲2次「蘇聯英雄」稱號,8枚列寧勳章,兩次獲蘇聯勝利勳章及許多其他勳章。1977年12月5日,在莫斯科去世。
參考: Google大神*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39: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430000010KK084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