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傳統觀念

2010-04-28 8:44 am
中國人傳統觀念中有什麼跟中式婚嫁有關?
e.g: 紅色 = 吉祥

回答 (2)

2010-04-30 9:13 pm
中國傳統婚 姻一定要 {盲婚啞嫁},要由父母來決定.



在傳統中國的婚姻情況,大多數男女雙方都是奉父母之命而結合的,在此之前毫無男女愛情的關係。婚後毋論有無性的關係,都須從一而終,貞節牌坊更揭示了中國傳統對婦女最高道德理想的要求。中國婚姻是一種傳統宗教信仰和民間風俗結合的儀式,其中是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雖然,傳統的婚姻制度隨著傳統社會的瓦解而沒落,可是這延續了數千年的婚姻和家庭觀念,將繼續影響和制約著中國人的家庭生活和行為。



傳統民間婚姻制度和形式



中國傳統家庭,在周朝之時已基本上成形,其結構主要建基於宗法和血緣的關係上,家的繼承者是要和家主有特定的血緣關係,這三千多年前開展的家庭氏族文化,突出地表現了家人生活上的密切相關,個人的婚姻嫁娶或離異,被宗法制度所限制,為的是確保姓氏的承傳,祖先的崇拜得以延續,家中的財產,由其血緣至親的人承繼,以此不斷延續後世,祖先香火不絕。若妻子久無子嗣,需為丈夫納妾,以望妾侍能為其夫有所出,妾生子後,正室妻房亦成為其子之母,所以妾侍生子,亦為妻房之事,因此男女嫁娶變成了家中眾人的事情,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由此而起。



  中國男女婚姻嫁娶的形式,由遠古時亂婚、群婚發展到掠奪和買賣婚,直到周朝便奠定了聘娶婚姻的基礎和模式,歷朝以來更於法制上確定了聘娶的程序,用以保障婚姻嫁娶過程中男女家雙方的權利,以防悔婚或強婚,由此影響著由周朝至今中國人的嫁娶婚姻。漢 禮記 昏義和白虎通義 嫁娶篇都有詳細的記載,其中除了天子、妾侍的部份因封建王朝的沒落,一夫多妻的制度因著納妾的禁止而廢除之外,其他嫁娶形式大致都保留在現今風俗習慣之中。



 小載 禮記 昏義篇一開始,就說明了婚禮的目的是為了兩個不同姓氏家庭的利益而產生,是為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令到祖先祭祀和家族姓氏得以延續,其中包涵了同姓不婚的原則。婚姻大事是人人都應該重視的事情。



  傳統婚姻大多數經由媒人代為介紹和撮合,由適婚男女的家長,告知媒人有男欲娶或女待嫁,請之代為尋找門當戶對的適當人家,年齡以男大於女為合適8。中國早在周朝就已有媒氏之官一職,依律行事專管民間婚姻事宜,後世民間則以年長婦女充任媒婆,男女之間不得私相授授。此後,男婚女嫁,必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方為合乎禮儀。



 



  當雙方家長認為男女相配,家戶適合之時,將會以三書六禮的形式去迎娶女子。此為兩家人之囍事,故必隆重其事以合禮儀。而女子出嫁之前,必要受教婦人之四德9於宗室廟堂,明白身為人婦需備孝愛柔順之性,去服事舅姑興和夫家。



 



  周禮規定了「三書六禮」的聘娶程序,聘書、禮書、迎書合為三書,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合稱為六禮,過程嚴謹隆重,以表達婚禮的重要性。



 



  「納采」為男家向女家求婚的第一步,若果女家答應,男家便送禮過女家,俗稱「過文定」,作為婚約初步定立。然後「問名」,雙方交換庚譜10,其中寫著雙方的三代、姓氏、名字和待婚男女的時辰八字。除要了解對方家世地位之外,更用以求神問卜,男女時辰八字是否相配,若果一切吉利順遂,便請媒人通知對方,男方訂日把「聘書」、茶和食物送到女家,女家回些茶和食物,俗稱「茶禮」,由此兩家姻親關係基本確定,稱為「納吉」。男方再訂日子送「禮書」和聘財過女家,聘財多寡已於說親時議定。此謂之「納徵」,俗稱「過大禮」。然後雙方商議適合的迎娶日期,稱之為「請期」。迎娶之日,新郎遵從家長的命令,去「親迎」新娘回家,公告鄉親,宴請親朋戚以表囍慶。以上可見「三書六禮」的隆重和表達昏禮與生活的密切關係,所以禮記 昏義中有記:「敬慎重正而后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
2010-04-30 8:21 am
龍=男, 鳳=女

雙喜臨門 = 囍

連子=連生貴子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13: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428000051KK0005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