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任剑辉是香港四五十年代粤剧名伶,作家迈克在《戏迷情人》一文中谈道:她如此潇洒地走出了性别的界限。
《帝女花》是任白的经典之作。
戏曲“易装”电影相随
我们都知道以前演戏是不能男女同台,所以不得不出现“男扮女装”和“女扮男装”,直到上世纪30年代初此项禁令才在香港开禁。而有意思的是1913年香港第一部电影《庄子试妻》(有一说应为1909年《偷烧鸭》为香港第一部电影),其中由黎北海饰演庄子,其兄黎民伟反串庄子的妻子。此后,从四五十年代的粤语戏曲电影、武侠片,直至八九十年代的商业电影,“易装”始终是不曾中断的艺术形态之一。
说到任剑辉,她是从传统的粤剧班子训练出来的,她1912年出生于广州,自少年时起便跟随女武生小叫天学戏,但她的身形、台步深受文武生影响,后多反串书生和才子,但多是那种英气、刚烈风骨的“小武”书生。她经常来往于广州、香港和澳门演出不同的剧。及至50年代中期,与任剑辉合作最多的是白雪仙,故后多称“任白”组合。
“任白”的光与影
到了50年代末期,各种类型的电影以及电台都来抢娱乐市场,粤剧本身就有些低落了,于是不少粤剧大戏也纷纷搬上银幕,其中主要的就是任白的拿手剧目,像《帝女花》、《紫钗记》等等。这样直到60年代中期,由任剑辉主演的电影已超过300部,其中1964年任白投资拍摄的《李后主》成为了她们的告别影坛之作。
给人以最理想的状态
其实说到任剑辉的戏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知识分子来捧场,就是因为她的角色给予人心理上的启示,这也涉及到任剑辉为什么成为香港流行文化不曾被忘记的代言,以及现在有关“女性主义”等新学术理论的最佳承载的原因。或许正是任剑辉在舞台上带来的文武调和与阴阳调和,包括精致的戏词和本身的艺术修养结合得十分完美,所以带给许多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人最理想的状态”。
香港影评人、填词人、作家迈克在《戏迷情人》一文中谈到他的认识:“如假包换的男人咬紧牙关实践他们的责任,任剑辉则挥着水云似的衣袖,把‘做男人’升华成艺术,道德沉重的包袱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什么光宗耀祖传宗接代,什么开枝散叶顶天立地,不再有他们的地位。她证明了男人一样可以吐气如兰,一样可以粉面含春,一样可以因美而存在。而且她如此潇洒地走出性别的界限。”
继续在流行文化中产生影响力
任剑辉对于粤剧戏迷来说,并不像京剧票友对梅兰芳的称呼是“国宝”或“大师”,是膜拜的对象,任剑辉是一个可以接近的“偶像”,她一直就不是站在很高的地方,是受普通人尊重和欣赏的人。
这次香港电影资料馆在11月29日(任剑辉逝世十五年忌日)开始举行她的纪念展,也恰逢“粤剧日”,希望在四五十年代兴盛,60年代后期低沉一时,又在七八十年代经由任剑辉的徒弟重新兴起的粤剧能够持续下去,并使得后辈们能够继续传承。由于版权的问题,一些令人怀念的“戏宝”如《帝女花》、《九天玄女》以及落幕作《李后主》都无法取得放映,但幸运的是,资料馆近年来从美国搜集回来《大红袍》,虽然是缺本的,但却是遗失多年的珍本,有不少海外的华人特意坐飞机来香港观看,另外还有一系列图书包括一些剧照展、座谈会等极为丰富的内容。
口述:罗卡(香港资深电影文化研究学者)
影响
吴宇森早期得意之作
《帝女花》(1976)是吴宇森惟一的粤剧长片,影片根据任白经典剧目的灵感,讲述明朝长平公主落难的故事。虽然经典程度不如龙图、左几50年代拍摄的版本,但他本人却非常喜爱这部初显风格的歌舞片,是他的十大得意之作之一。
关锦鹏再剪《李后主》
关锦鹏在他的纪录片《男生女相》和《念你如昔》中都以任剑辉的粤剧电影参与叙事。90年代,任剑辉过世以后,关锦鹏曾就任白的落幕作《李后主》重新剪辑,剪出第二版,但是只有小规模地公映过一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再放映。
巨制舞台剧《剑雪浮生》
5年前由“春天舞台”投资几百万元制作的《剑雪浮生》取得很好的效果,舞台剧是拿陈宝珠的复出和任剑辉、白雪仙、唐涤生的仙凤鸣传奇来营造话题效应,吸引观众。
也正因为当时香港舞台界欠缺新剧,在《剑雪浮生》上演之前,已经创出预售百场满座的骄人成绩,该剧的轰动效应是香港许久不曾出现的了。
电影笔记
安能辨我是雌雄?
郎有千斤爱,妾余三分命,不认不认还需认,遁情毕竟更痴情,倘若鸳鸯劫后重和併,点对得住杜鹃啼遍十三陵?———唐涤生《帝女花·相认》
40年代到90年代甚至直至现在,任剑辉“性别易装”的光芒和魅力,不但没有褪色,反而显现出更加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她不仅仅是香港怀旧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典型,更是我们更多了解香港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侧面。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悦)
圖片參考:
http://img1.cache.netease.com/sports/img07/end_i.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