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動物輔助療法
介紹醫師只能是穿著白袍、兩腳站立的人類嗎?…… 藉由動物來達到輔助治療在國外已行之有年,研究發現動物治療,確實在老人與兒童身心靈上達到顯著成效,動物可以成為病患與專業治療人員間溝通的橋樑,幫助病患敞開心胸。
西元1895年,當代護理界創始人──南丁格爾即表示「一隻小小的寵物通常是病患最佳的伴侶,尤其是長期慢性病患」;1960年代後期和1970年代初期,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師提出一些觀察:
一、在老人院、老人病院、精神病院裡,若有動物在場,治療人員較容易與病人建立關係。
二、退縮自閉和拒絕溝通的人會先與動物說話,然後是與照顧他們的人,最後才是和其他人溝通。
目前在台灣主要仍以「狗」作為服務群。1999年底,「台灣狗醫師大使」團隊組成,開始於護理之家、育幼院、及兒童發展中心等機構服務。Gammonley(1991年)曾指出護理之家進行動物輔助治療之好處:一、藉由餵食、牽狗步行、分享懷中寵物給其他住民,可增加住民自尊、自信心及動機。
二、住民可撫觸或對狗醫師說話、狗醫師舔住民雙手、搖尾巴等,降低住 民的防衛心,並和住民建立友誼。
三、與狗醫師遊戲可增加社交行為、趣味性並達到身心放鬆。
四、改善認知障礙。
五、可在狗醫師、狗主人及住民的對話中,引起日常生活上之討論,同時可達到回憶治療之效果。
動物輔助治療就心理層面來說,有兩種特質:
一、自然性:人類長期浸淫在文明與競爭的社會裡,身心靈逐漸遠離自然;但人畢竟仍保有自然的本性,以致身心在人為與自然間產生落差。透過與動物直接接觸,師法自然,可以找回自己。
二、寵物性:一般寵物在飼主的心中總被視為家庭成員的一份子,是家人關注的焦點;此外,動物沒有心機,只要人類善待牠,牠們總是以愛回報。因此,像自閉症兒童,動物輔助治療可以藉由病童與動物的互動,讓自閉症兒童打開心房,學會與他人相處;更有精神疾病患者,從與動物的良性互動中,平靜情緒,進而獲得喜樂及自我肯定。
某護理學院附設醫院護理之家,曾針對失智症及腦中風住民,以動物輔助治療,持續一年,每週一次。結果發現住民在肢體活動有增加情形,在人際互動及情緒方面也得到改善。目前住民也都期待每週的動物治療時間。不過,無論是何種動物醫師所有動物都須經常嚴格篩選,包括檢測人畜共通傳染病,體內、體外寄生蟲檢查,取得健康認證;另外,動物醫師還得通過性情、行為篩選,加上訓練課程等層層關卡,以便能有效且安全的參與治療活動。
劇場治療 v.s. 老人劇團活動
魅登峰劇團由45歲至76歲中老年人為主。1993年到1995年春,彭雅玲與卓明結合了戲劇治療與心理劇作為表演訓練的方法。初期彭雅玲以戲劇治療的方法讓成員進入內心世界,重新回顧生命不同的階段:劇場訓練方式讓他們對於生活體驗能凝煉出智慧的火光,促使他們能以更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往後的人生;同時也讓他們藉由劇場形式得以抒發過往不愉快的經驗,並以團體說故事的方式,彼此分享生命經驗,以達到集體治療的作用。
團員在說故事的同時,以繪畫、音樂、舞蹈、表演等方式來呈現,導演將團員的生命經驗串連在一起,「在劇中呈現其歲月精華,一方面演員『演自己』,可謂如魚得水,另一方面,讓這些銀髮族展露畢生長才,也是獲得成就感的方式。」
生命回顧,是一種回憶理論(reminiscence theory)。1963年芭特兒將生命回顧的過程,有目的地回憶個體生命的行動,連結艾利克森(Erikson, E.H.)的整合觀點。根據他的觀點,生命回顧歷程可以「指引人們對生命週期的體認,而發展出良性的關係,並有效因應悲傷、寂寞與抑鬱。」。
臨床上,生命回顧僅鼓勵正面的記憶。人類學家梅耶赫夫(Barbara Myerhoff)根據兩人的觀點,作了些微的調整,他認為回憶的作品不只是簡單地反應過去,而是在當下創造一個新的自我。進入劇團的老人,覺得在劇團獲得最多的就是歡樂,因為在劇團裡可以結交各行各業的朋友,彼此互相關心、學習、成長;同時演戲後所帶來成就感更為看似邁入凋零歲月的人們,增添更多自信及希望,活著的希望與喜悅也浮現眉梢;劇團讓他們如重獲人生一般。
透過表演自己,鬆動了原本僵硬的角色,產生了舞台的自我角色、自我觀察的角色、美感的角色、醒思的角色……等等,角色庫明顯地增加了。當時間及未來變得越加短促時,「許多的老人便開始回顧他們的生活。這種生活回瞻,能夠幫助老人將他們的一生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一連串的插曲,能夠讓老人回憶他的成就,並處理思鄉與悔恨的情懷」。
http://w4.kcg.gov.tw/~seniorww/tw_erdc/old_pub/pub0081.doc劇場治療 v.s. 老人劇團活動
參考: 動物輔助療法介紹*劇場治療 v.s. 老人劇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