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產業發展是台灣經濟在國際舞台最重要之競爭動力,而產業發展之成功關鍵,創新是研究發展的成果。而一個國家的創新體系主要是由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界等三個體系所組成。
傳統的分工方式大致為:大學主要負責基礎研究,對不同學術領域進行對基本原理的探索;研究機構則負責應用研究,進行將學術領域的新發現或新理論應用在產品上之可行性研究;企業界在市場機會的導引下,進一步地利用前二者的研究成果,開發出新產品或新的生產技術,以滿足人類的生活需求。
產學合作是創新技術的重要環節之一,如何將大學豐沛的研發結果轉化成產業科技,進而生成有價值的產品,是達成「台灣創新」的重要決定步驟。大學在一個國家創新體系內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知識的創造者和教育各種專業人才以供社會之用。在知識的應用方面,過去大學所扮演的角色並不重要,這部份的工作主要由企業或個人去開拓。
在此,分別就產業界和學術界的立場探討產學合作對產、學雙方的利益與動機。
(一)產業界的利益與動機
1.可以接觸前端的研究與技術
經由產學合作,企業可以在競爭激烈及研發經費不充裕的情況下,由大學獲取相關的科技知識與經驗,一方面可以對科技的最新發展有所接觸;另一方面可以對科技領域做更進一步的探索研究,尋求產品多樣化的機會,讓企業加強本身的競爭力。
2.分散企業研發新產險
企業在進行中、長期開發研究時,由於不確定性高,研發時程難以掌握,因而必須承擔高度風險。產學合作可以分散企業開發新產品的風險。
3.節省成本
透過產學合作,學校可以提供設備、人力來和企業配合。大幅降低企業的成本負擔。企業可以用有限的經費請到最佳的人才來協助解決企業難題,降低企業研發成本。
4.彌補研發設備、技術的不足
研發設備可以由產業界和學術界雙方互相配合,可以節省龐大的研發經費,讓產、學雙方皆可以獲得最大利益。
5.激發企業內部研發創意,獲得解決特殊問題的知識來源
為因應現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企業與學術界的關係已逐漸轉移成『夥伴』關係。透過這種水平式的合作方式,可以改善企業本身科技知識,激發新的觀點創意。
6.增加取得高素質科技研發人才的管道與員工訓練的場所
與學術界進行技術合作可以使企業有更多的機會招募學校優秀的研發人才,同時也可以使企業內部的人員得到再次進修的機會,藉此提昇企業的研發人力水準。
7.有助於成立新的研發中心
由於長期的產學合作,帶給企業直接或間接的利益,驅使企業成立研發中心。
8.獲得良好的形象與名聲
透過產學合作,企業可以提升形象及效益,有助於人才的招募及研發環境的改善。
9.可以得到政府補助
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各國政府無不立法鼓勵各界進行創新研究。因此,企業可以藉由政府的獎勵與補助措施,降低研發資金以及減輕資源獲取上的壓力。
(二)學術界的利益與動機
1.提升科技發展的知識
可以提升學校發展水準和強化教師知識與技能,並且獲得產業市場資訊,使研究成果迅速商業化,促進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
2.增加研發經費的來源
一個研究計畫的進行,除了研究中心的設備和設備的取得之外,都可以透過產學合作來提供學校財務上的支援。而且,「業界的」經費在運用上也較「政府的」運用有彈性。
3.尋找大公司的特殊設備與技術,以作為雙方互補
對學校而言,彌補設備、技術上的不足是促成產學合作的一項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工程、電子、太空等領域,更是需要特殊的研究設備與技術。和產業界的研究中心合作,可以提供學校所需的資源。
4.激發內部研發創意
產學合作可以讓學術界對產業界進行的研究方向有所認識。合作案例的累積,更可以作為教學的理想教材,如此不但可以激發學術界在研發上的創意,同時也可以縮短學術界和產業界之間的差距。
5.提供師生接觸實務的機會
產學合作提供學術界接觸實務的經驗,加強學生對於未來職場的準備,讓其了解產業界的問題,有助於學生將來尋找到有興趣且能勝任的工作。
6.將研究團隊轉型成企業型態
具體而言,產學合作不僅可以提供產學雙方互相交流的機會,更因其在特殊設備及技術能力之互補性,使得產學雙方的資源可以充分利用與發揮,有效整合理論與實務。所以,當產學雙方認清合作的真正效益,便可實現雙贏的共同目標。
由以上的討論可以發現,企業界和大學合作的方式因各國的國家創新體系不盡相同,政府在共同研究計劃、研發聯盟以及研究中心等三種類型的介入程度最深,而這些類型也是近二十年來,各國政府在R&D政策著力較深的部份,其目的主要有二:
1. 藉由產學合作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以促進經濟成長;
2. 藉由產學合作提高大學的研發效率,使其政府的R&D投入對整體經濟和社會更有貢獻。
同時,在以上幾種政府介入較深的產學合作中,我們也注意到其他公私研究機構的角色。 事實上,就一個國家的整體創新體系而言,這三者都是不可或缺,而且,唯有三者互相合作,互通有無才能使得這個國家的創新活動源源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