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是基督宗教在16世紀至17世紀進行的一次改革,代表人物有馬丁·路德、加爾文及慈運理,甚或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等人,分割了新教與舊教。一般認為宗教改革始於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結束於1648年的威斯伐倫和約。
★宗教改革的背景與原因
由於文藝復興的興起,人們由以神為本位的人生價值改變為以人為本位的新觀點。也因此基督教的人生觀也慢慢的受到民眾的懷疑。而之後的歐洲世界轉便成中產階級主導,貧富差距以及階級對立等問題隨之而來。對於政府納稅,教會的各項聖禮,儀式等等也都要付費的生活,使人民對教會的怨怒加深。
◎教會的腐敗
富裕使神職人員的道德鬆懈,教會中的醜聞不斷的發生。人民對教會的要求日漸升高,但是教會卻一項也無法完成,迫使人民轉向其他神秘宗教以安撫自己的心靈。
◎君權與教權的爭執
民族主義的萌芽讓人民不在以教宗為尊,而是以國王為大。教宗的勢力也慢慢的消弱了。
◎印刷術的影響
宗教改革的起因當中有一個原因,即是聖經只能由聖職人員閱讀。一般信徒無法閱讀聖經,只能完全聽信各地神父對經典與教義的解釋。印刷術的發明使馬丁·路德可以快速的傳遞他的宗教改革理念。
★宗教改革的意義
宗教改革打破了羅馬天主教會的轉轉局面,衍生了許多不同的新教教派,使各個王國迅速發展壯大。歐洲的各個國家也因為各自的宗教信仰而加強了民眾的民族意識和國家的精神凝聚力。 雖然宗教改革派進行改革的初衷只是反對羅馬天主教會,但是這場改革無形中給歐洲對不同信仰的包容到後來對不同政見的包容,促進了歐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進步。
中古莊園經濟
1. 特色: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以領主城堡為中心,農民們共用牛或馬匹以及農具,生活必需品多靠自行生產。
2. 結構:以貴族城堡為中心,有教堂、林地和耕地,四周有農戶。
3. 權利義務:莊園土地所有權屬於貴族,提供生產工具,由佃農為其耕種;農民生活清苦,耕作所得大多歸領主所有,還要為貴族繳納苛捐雜稅、服勞役。
4. 農耕方式:西歐地區發展出三田制,把土地三分,輪流種植麥類、豆類或休耕,既可調節地力,也可增加作物種類。
十字軍運動
背景
11世紀的歐洲正是基督教最為盛行的時代。社會上,由於農奴普遍地被壓迫,因此產生了諸多的異端,在政治上,教廷正展開與皇帝的一連串鬥爭,同時,教會統一(羅馬公教與希臘正教)也一直都是教廷最大的願望。特別是當時一連串的宗教戰爭,更是助長了教廷在這方面的趨勢。隨著諾曼人征服南義大利與伊比利半島上如火如荼的「收復失土運動」,教會便企圖操縱當時的宗教狂熱。在教廷內部,克呂尼教團與教會內部的改革,在在促進了格列高裡七世對建立「基督教共和國」的企圖。這場戰爭被羅馬教廷賦予了宗教戰爭的性質,號召從異教徒(穆斯林)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為「十字架反對弓月」。參加戰爭的士兵佩有十字標誌,因此稱為十字軍。
十字軍的目的
一般說來,十字軍的目的是收復聖地。但事實上,十字軍運動並單單只有針對聖地,廣義的十字軍也包括了對異教徒的征服,甚至於大航海時代葡萄牙的航海家,也是打著宗教騎士團的名義,進行海外征服;另外,十字軍也包括了對同為基督信仰的異端所進行的征伐。到近代,天主教已承認十字軍東征造成了基督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仇恨和敵對,是使教會聲譽蒙污的錯誤行為。
十字軍東征的影響
第一次十字軍由西歐封建貴族騎士們在西亞建立了短暫王國,雖然耶路撒冷王國僅維持了88年,十字軍東征對地中海沿岸國家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之後十字軍還在威尼斯人幫助下侵入當時土耳其無法攻破的君士坦丁堡,成為兩百年後奧斯曼土耳其大軍攻下此城的肇因,並使日後東方回教世界與西方基督教世界互相對立。但是另一方面,歐洲原本因西羅馬帝國滅亡使歐洲進入黑暗時期,因為十字軍運動帶回大量東方進步文明,並導致大量農奴解除依附關係,加速了西歐手工業、商業的發展,亦是文藝復興與近世中產階級商業文明的一重要成由,塑造出近代強盛的歐洲。
2010-04-27 02:52:11 補充:
中古時期大學的興起
1.教會附設學校,以訓練教士,成為歐洲學校的起源。
2.大學是由教師或學生組成的行會,教授神學、醫學、哲學和法學等科。中古後期,行會組織發展成大學,如歐洲最早出現的義大利波隆納大學、法國巴黎大學。
中古大學是指從西元十二世紀開始,高等 知識的傳授對象從神職人員轉向一般世俗群眾、以博雅學科當做基本科目的 學校,在中古大學成立之前所形成的傳授高等教育的學校,並不具備有現代大學的特色,中古大學之所可以被稱作大學的基礎條件有二:大學應該有吸引各地學子的功能,大學應該對於後世高等教育有其影響性。
2010-04-27 02:53:56 補充:
板主你的第三題目要不要查清楚一點
不是看的很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