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赤壁賦的翻譯
1.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
[語譯]:
這年十月十五,從雪堂出來,準備回到臨皋;兩個客人跟我一道,同走過黃泥坡。這時已經有了霜和露水,樹的葉子完全脫落,下看是各人的影子,上看是晶明的月亮,大家看著都很喜歡,一路邊走邊唱,互相應和。一會兒卻歎氣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又沒有菜;月這樣白,風這樣清爽,怎麼對得起這樣的好夜色?」客人說:「今天黃昏時候,網得了些魚,大口細鱗,樣兒倒很像松江的鱸魚;不過怎樣才能弄得到酒呢?」回到家裡跟太太商量,太太說:「我這兒有一斗酒,收藏已經很久了,正是準備給你尋不到酒喝的時候喝的。」於是便帶了酒和魚,再到赤壁下面去遊。
2.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語譯]:
江流發出了聲響,岸上有千尺聳立的絕壁,山這樣高,顯得月更小,潮水落下,石便出現;算來才隔多少時候,這江山卻變得幾乎不能認識了!我便撩起衣服上去,踏著險峻的山崖,扒開蒙茸的亂草,蹲在像虎豹一樣的怪石上,攀爬像虬 龍一樣的樹枝上,上面仰攀鶻鳥高險的窠巢,下面俯看馮夷幽邃的宮殿。兩個客人都無法跟隨上來,突然傳來一聲長嘯,只覺得草木都為之震動,山在鳴,谷在應,風在號,水在湧。我也悄悄感到悲傷,靜靜生出恐懼,毛髮悚然覺得不能再行逗留。回去坐船再遊,把船直放江心,聽憑流到什麼地方便在什麼地方休息。
3.時夜將半,四顧寂寥。……..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語譯]:
那時差不多半夜了,四面看看,寂靜無聲。恰好一隻鶴,從東邊橫掠江面而來。翅膀像車輪,身上像穿著黑裙白衣一般,悽厲地長鳴一聲,掠過我的船兒向西而去。不久,客人散去,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個道士,穿著羽毛的衣服,彷彿跳舞的姿勢,經過臨皋亭下,對我作揖說:「赤壁遊得暢快嗎?」問他的姓名,低頭不答。我說:「啊啊!我知道了。飛著叫著經過我身邊的,不就是您嗎?」道士只顧瞧著我笑,我也驚醒過來,打開窗戶一看,卻不見他在那裡了。
http://xs3.tcsh.tcc.edu.tw/~fish/chinese/tang_song/su/new_page_26.htm
前後赤壁賦的賞析
賞析:
蘇東坡於元豐五年(西元一○八二年)陰曆七月十六日遊赤壁之後,寫下了不朽的《赤壁賦》,同年十月十五日,又與兩位朋友赤壁,陰曆十月已是深秋季節,霜露已降,樹葉都已凋落了。這次遊赤壁的感受,與七月間來時已大不相同,不再是水光接天,萬頃波平,僅僅三個月的工夫,湖水已經乾涸,只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此次所見的江雄偉奇特,與上回來時又大不相同,,心境遭遇又是另一番感受,於是再寫一篇,名為《後赤壁賦》,原先的那篇就成了《前赤壁賦》了。
《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到底那一篇較好?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無庸爭論!不過作者自己認為,《前赤壁賦》的意境如詩如畫,如夢如歌,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境界;而誰知同一個作者竟又寫了一篇《後赤壁賦》出來,完全脫略形跡,不求詩境畫境之美,而自有其如詩如畫之處;不談論人生境界,而人生境界自在其中,這種無有止境的創作力,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從第一段,「月白風清之夜,歸而與婦索酒」可知,這豈不是最平凡的生活?
本文寫景的特色是表現大自然的高偉雄奇的一面,一種凜然不可征服的面目,大自然有時是可親的,如江上的清風,山間明月,一平如鏡的湖泊;但是自然也有他猙獰的時候!
蘇子是富於冒險精神的詩人,偏偏要探一探大自然最幽深高峻的地方,於是獨自一人「覆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栖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一連串的探險代表他向自然的挑戰,他對人生無所畏懼的精神。蘇東坡的一生就是這樣歷遍崎嶇坎柯而來的,但是他從不懼怕,愈是崎嶇的地方,他愈往那裏走!
他獨自一人,在黑夜的深山中,「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當他的嘯聲激起了山谷的迴響,草震動,風起水湧時,他才凜然驚於自己的孤立,驚於大自然對人的一種厭迫感,於是從高山上下來,回到自己的小船上,任船在江水中漂流。這時,適巧有一隻孤鶴飛過。
這隻孤鶴不正是東坡自己的影子嗎?孤鶴的飛過或許只是巧合,但在此時詩人心中所投下的感覺必然是極微妙的。因而回去以後就夢見一個羽衣翩仙的道士,問他「赤壁之遊快樂嗎?」這一問不正是東坡自己心中之問嗎?赤壁之遊既不能說樂,也不能說不樂,那是一次奇的心靈探險,人與自然在最孤獨的情況下面對面,這就是他所經驗的。「啊,這個道士不就是適才飛過我船上的仙鶴?我知道了,原來是你啊。」道士只笑而不答,他好像完全知道東坡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