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近代史始於何時?
近代中國始於何時?學界對此有多種意見。通常中國學界的“中國近代史”是指從1839-1842年的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百餘年間的歷史,而另一派的說法是從明(1368-1643年)清(1644-1911年)兩代交替時期,歐洲探險家和傳教士來華那段時期,作為近代中國的起點會來得恰當。折衷兩者的說法,從1600年到1800年間內政與外交的發展進程作概括性的探討,保持了後一學派的歷史完整性而又不損害前一學派的現實主義思維。
鴉片戰爭事後清廷的反應為何 ?
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以軍事為主的巨大差距。當時只有極少數人物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於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但包括朝廷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於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
清廷的戰敗並沒有使其進行改革,反而繼續行保守的閉關政策,引致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才出現洋務運動等的自強救國運動。 而英國享有最惠國待遇,其後各國紛紛要求此一條款,清廷失去某一特權於一國,等於失去該特權於列強,這使清廷外交上處於不利的弱勢位置。
鴉片戰爭使中國從此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是中國簽下不平等條約的開端,其中《黃埔條約》中法國取得傳教權,滲入中國傳統文化;美國人更通過《望廈條約》中取得治外法權。這使以後與列強簽下更多更不合理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國際地位下降,而割地和賠款對中國來說也是第一次的。這些不平等條約要到一個世紀後的1942年才得以正式廢除。但是經濟上,對外貿易迅速增長,同時也對外國開放了中國市場。
八國聯軍後對清廷的影響 ?
八國聯軍之役以及《辛丑條約》的簽訂,對中國社會產生了進一步的深遠影響︰
(一)主權大量淪喪︰
《辛丑條約》之訂,使中國的主權進一步淪喪。北京的使館區由外兵駐守、行政獨立,成了「國中之國」。外國取得北京至山海關的駐兵權,使中國京師關防洞開、 無險可守。中國的關稅、鹽稅也完全落入列強的控制之中。
(二)國計民生困頓︰
除關稅、鹽稅外,列強又通過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攫得路、礦等利權,中國的經濟命脈乃操於外人之手。外債、賠款以及繁重的苛捐雜稅,使老百姓困頓不堪 ,難以生存。
(三)清廷諂媚洋人︰
通過八國聯軍之役,清廷進一步投靠列強 ,對洋人百般諂媚。西太后對列強提出的議和條款不僅「全行照允」,且表示今後當「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無恥至極。中國的民族自尊心被捨棄殆盡。
(四)開啟軍閥割據︰
在清廷對外國宣戰之後,兩江總督劉坤一和湖廣總督張之洞竟由盛宣懷出面,於一 九○○年六月廿六日與上海的各國領事訂立《東南互保章程》,規定各省督撫與洋人在東南應互相保護。兩廣總督李鴻章、 山東巡撫袁世凱亦表贊同,聲稱不奉清廷宣戰之「矯詔 」。戰後,清廷對此不唯不加追究,反稱許他們「老成謀國」。自此,各省督撫權勢日增,為將來之軍閥割據埋下禍根。
(五)促進反清革命︰
八國聯軍在京津一帶的屠殺洗劫,加深了 中國民眾對列強之仇恨。經此一役,清廷媚外投降之嘴臉暴露無遺,故河北、四川 等地掀起「掃清滅洋」、「滅清剿洋興漢 」之鬥爭。許多愛國志士深知,非推翻滿清政府不能救中國,故孫中山領導之革命運動日益得到廣泛的支持,最後遂有辛亥革命之舉。
2010-04-20 19:05:57 補充:
那建議你選鴉片戰爭就好了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是中國人民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給中國社會帶來極大的影響。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根本變化,即由一個獨立的封建社會一步步地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前,中國在政治上是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在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的國家。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自然經濟由於遭受外國資本主義的衝擊而開始解體。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在思想領域也發生了巨大的震動。所以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