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紡織業為國內重要之創匯工業,以外銷為主要導向,並以中小企業為多,屬勞力密集之傳統產業,依製程別從上而下,包含纖維、紡紗、織布、染整、成衣及服飾等業別,所使用的機械設備常造成勞工切、割、夾、捲之傷害,且作業場所具有噪音、特定化學物質、粉塵及高溫等之潛在危害,若未做好安全衛生管理工作,極易導致火災、人員傷亡與職業病等災害。為追求企業的永續經營、減少事故災害,建立一套能有效防範事故發生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是任何產業經營管理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紡織製造業之潛在危害,主要源於下列危害因子,分述如下:
(一)機械危害:
紡織製造業之機械傷害時有耳聞,其傷害主要來源為自動化設備之轉動與傳動裝置之夾、捲、撞、切割傷害。而維修時機械被誤啟動而造成傷害之案例亦時有所聞,為避免傷害之發生,加強機械設備之安全防護裝置、推行機械維修時之上鎖掛牌制度、落實機械設備之自動檢查、加強人員對機械性能、危害與防護上之知識,和訂定機械安全操作與維修保養程序為重要之防範措施。
(二)火災危害紡織業之原料、半成品、成品,一般而言均為可燃物,如果處置或管理不當易發生火災,而火災發生主要原因為電氣、吸煙、摩擦、過熱物料、熱表面、明火等,防範之道在於正確使用及維護電氣設備、嚴格管制煙火、適時添加潤滑劑及檢查,設置可靠溫度自動控制器、隔離熱源、動火許可管制、良好消防設備管理。
(三)噪音危害:
由於生產過程中使用許多動力機械,而動力機械均為高馬力之重機械或數量眾多,這些機械產生的噪音,是對員工健康產生危害之來源,噪音危害之預防可藉由設備及機械安裝基礎上加以改善、對噪音源予以適當隔離、密閉及使用防護具以降低噪音危害。
(四)熱危害:
在紡織業有些製程會產生高溫,如人造纖維製造業中之押出溶解機、染整業中之染色機及使用鍋爐或維修過程中使用熱蒸氣清除阻塞等,可能產生熱危害,對員工影響方面是因直接接觸而造成失能傷害(燙傷)甚至死亡,熱危害的預防可由設置機械人或自動化生產避免熱危害暴露、空氣調節、熱絕緣擋板隔離熱源、防護具之使用及訂定安全作業標準並教導勞工。
(五)有害物質危害:
染劑、助染劑、廢水處理劑等可能含有害物質,使用這些有害之物質如儲存、使用不當、誤用,因而與人體接觸,可能造成傷害,其可能會引起癌症、肺部疾病、神經性疾病、化學灼傷、或人員死亡,所以是個需注意之危害源。因此,局部通風或個人防護具的使用及明顯標示、教育訓練為此項危害控制措施的極大關鍵。
(六)跌倒、墜落跌倒之主要原因為工作環境整理、整頓不善及地面潮濕或地面不平所引起,墜落之主要原因為高處作業管理不當所發生。防範之道為加強5S管理、設置施工架及護欄、使用安全索(帶)或架設安全護網等。
(七)電氣危害常見之電氣危害有感電、電弧灼傷、靜電、電氣火災,預防對策不外乎電氣設備接地、裝設漏電斷路器、電氣設備定期維護檢查、加強作業人員安全教導避免誤操作、使用必要防護具及有引起火災爆炸之虞之危險場所應使用防爆型電氣設備。
(八)缺氧危害:
在紡織生產過程中使用許多儲槽、反應槽,在清潔或維修儲槽或反應槽內部時,可能因內部缺氧而造成員工死亡,密閉空間缺氧危害預防是值得注意的地方。所以實施通風換氣、作業環境測定、使用防護具及勞工教育訓練與其他管理如監視人員、退避措施、防護器材、點名登記均為必要之預防措施。
(九)棉塵危害:
棉塵的危害預防措施是安全衛生環保工作極重要的一環,因為紡織業於生產作業流程中,會產生棉塵影響人體健康,此外應注意電氣設備防塵、嚴禁煙火、加強整體通風與局部通風系統、維持工作場所清潔避免棉塵堆積、使用個人防護具等為重要的危害預防措施。
全球工業的發展於近一百年中迅速發展,為人類帶來生活上的許多便利,但也因工業的進步與蓬勃發展,並輕忽勞工安全與健康之同時,而致使工業災害或意外事故頻傳,造成生產障礙,甚而造成人員、財物的重大損失,使職業安全衛生問題成為一個受到重視的議題,許多企業也積極的在此議題上給予正面回應。
另一方面,台灣紡織工業擁有完整的產業結構,及優良的技術能力與穩定的生產作業,隨著國際間經貿與環安議題之間複雜度的日益增加,業者在追求品質、產能的過程中,也應積極考慮生產活動對職災的衝擊。
在國際社會普遍強調產業發展應與勞工之安全健康兼顧的今日,持續提昇作業中之安全與衛生條件,已成為全球企業共同努力的目標。多數國家亦積極鼓勵企業推動BS8800或OHSAS 18001等管理系統,使企業能符合法令與相關要求,以有效改善環安績效和提昇經營效率。有鑑於企業建制良好的工安衛管理系統,是全球的趨勢,也是企業追求持續改善、永續經營,所刻不容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