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支持與反對基因改造食物的的論點
自推出基因改造食物以來,支持與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他們各自的論據又是什麼呢?
支持
反對
提高糧產,解決飢餓問題,以應付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
擾亂生態秩序,對環境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提高農田平均產量,減少開發新耕地的需要,間接保障生態環境
飢餓源於不公平而非糧產不足,基因改造食物無助解決飢餓問題
增強農作物的抵抗力,能減少使用除蟲劑等可能損害環境的化學物
大規模種植單一品種會削弱生物多樣性
提高食物質量及營養成分
令小農更依賴跨國公司,導致生產資源分布更為不均
基因改造食物符合世界食物安全標準
現今安全測試不足,進食基因改造食物有溍在危險
支持理據
1. 提高糧產,解決飢餓問題,以應付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
全球有八億人長期捱餓。基因改造技術令農作物更能適應不利的生長環境,減低作物失收的可能性,同時亦能提高農作物產量。有科學家指基因改造技術能提高農作物產量達三倍之多而不需要另外開發更多的耕地,這樣,不獨有助解決全球飢餓問題,也減少開墾耕地的需要。此外,地球人口以每年百分之二的速度增長,即每年多出八千六百萬人。基因改造食物有助應付不斷增加的地球人口,解決因為人口爆炸而引起的全球饑荒危機。
2. 提高農田平均產量,減少開發新耕地的需要,間接保障生態環境
基因改造技術有助增加農作物的產量,提高農田平均產量,減少開發新耕地的需要,間接保護了熱帶雨林或其他富生態價值的地方,保障生態環境。
3. 增強農作物的抵抗力,能減少使用除蟲劑等可能損害環境的化學物
此外,基因改造技術亦能增強農作物對蟲害和野草的抵抗力。例如製造能抗蟲害的粟米,從而減少使用除蟲劑或除草劑等可能損害環境的化學物。
4. 提高食物質量及營養成分
基因改造技術有助改良農作物的營養成分,例如增加稻米的蛋白質含量、增加農作物的維他命成分、減低食物的飽和脂肪含量、消除食物的致敏成分等。將來,基因改造造技術甚至能製造對長期病患者有利的食物,如製造含人類胰島素的食物等,對人類健康裨益不淺。基因改造技術亦能改變農作物的特性,使其更易於加工、儲存,以減少浪費和降低生產成本,例如生產遲熟蕃茄,使蕃茄不會在運輸期間過早成熟。它亦能改良食物的外觀、味道和口感,讓消費者品嚐更高質素的食物。
5. 基因改造食物符合世界食物安全標準
直至現時為止,並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基因改造食物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有害。基因改造食物亦能符合現有的國際食品安全規則。與傳統食物比較,它不會更不安全。
反對理據
1. 擾亂生態秩序,對環境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自然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基因工程不顧自然規律和物種的分野,把不同物種的基因轉移,肆意開發新物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仍是未知之數。現時科學界對基因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任何對生物的基因排序作出的改變都可能引起難以預料的影響。基因改造出來的新生物一旦融入大自然當中,便可以跟其他生命型態互相影響、繁殖、轉移特性,並會因應環境而變異,而基因改造農作物的花粉和種子亦可能會意外地傳播到鄰近田野,影響相近的傳統品種,對環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
2. 飢餓源於不公平而非糧產不足,基因改造食物無助解決飢餓問題
現時世界糧產足夠餵飽每個人,並提供每人所需的營養和熱量。飢餓源於分配不均而非產量不足,基因改造食物沒有針對飢餓問題背後資源分配不平均的問題,無助解決飢餓問題。
3. 大規模種植單一品種會削弱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糧食生產的基礎。生物品種本來就是多姿多采的。單是稻米,不同地域野生或種植的品種就有十四萬之多。生物多樣性確保農作物的可持續性,即使遇到天然災害如蟲害,往往只會影響部分品種,不容易引起大規模失收。然而,在過去一百年間,七成半農作物品種在地球上消失。商業化大規模單一品種種植是導致農作物品種失傳,削弱生物多樣性的其中一個原因。基因改造食往往以大規模單一品種種植,有可能進一步削弱生物多樣性。
4. 令小農更依賴跨國公司,導致生產資源分布更為不均
基因改造農作物的種子主要由資源豐厚的跨國企業提供,農民要種植基因改造農作物,必須向跨國公司購買,及遵守跨國公司的規定,如不得自行保留種子、必須購買跨國公司其他產品等等,如此一來,農民對跨國公司的依賴勢必加強,失去了千百年來對生產資源的控制能力;跨國公司亦能藉著控制市場,謀取暴利。
此外,研究基因工程所費昂貴,食物的對象也非以貧窮的人為主,窮人是否能受惠其中還是未知之數。
5. 現今安全測試不足,進食基因改造食物有溍在危險
基因改造食物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未明,現今的安全測試不足,進食基因改造食物等於把人類健康和自然環境作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