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猴 您好
圖片參考:
http://img651.imageshack.us/img651/650/26092136ycmwdqquh.gif
以下供您參考
圖片參考:
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 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 明月明年何處看。
圖片參考:
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 注釋:
1、銀漢:即銀河。
2、玉盤:指月亮。
圖片參考:
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白話:
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圖片參考:
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作者: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 東坡 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宋仁宗嘉祐二年中進士, 宋神宗時,王安石實行變法,他持不同政見,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東諸城縣)、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後被新黨中部分人羅織文字獄,興起「烏台詩案」,被捕下獄,經救援出獄,貶為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團練副使。
舊黨執政後,被招還,任翰林學士、禮 部尚書。但又與舊黨意見分歧,遭排擠出任杭州、穎州等地地方官。當變了質的新黨再度上臺,蘇軾又被貶到惠州(今廣東惠州)、儋州(今海南島儋縣)等地,徽宗即位時遇赦北還,死於常州。
蘇軾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他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各個藝術領域都有傑出的成就。它的詩歌題材廣泛,敢於反映現實生活。他的詞,開拓了詞的境界,其風格豪放婉約兼而有之。他的散文,揮灑自如,隨物賦行,寫景抒情,十分自然。
圖片參考:
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賞析:
這首詞寫於西元1076年冬,蘇軾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離密州南下。次年春,蘇轍自京師往迎,兄弟同赴京師。抵陳橋驛,蘇軾奉命改知徐州。四月,蘇轍又隨兄來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後方離去。七年來,兄弟第一次同賞月華,蘇軾則寫下這首小詞,題為「中秋月」,自然也寫「人月圓」的喜悅;調寄《陽關曲》,則又涉及別情。
月到中秋分外明,是「中秋月」的特點。首句便及此意。但並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雲」說起,用筆富於波折。明月先被雲遮,一旦「暮雲收盡」,便覺清光更多。沒有這層「面紗」先襯托一下,便顯不出如此效果。「銀漢無聲轉玉盤」,這比喻寫出月兒冰清玉潔的美感,而「轉」字不但賦予它神奇的動感,而且暗示他的圓。兩句並沒有寫賞月的人,而全是賞心悅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中秋月明,誠然可愛,更值兄弟團聚,共度元宵,當盡情遊樂,不負今宵之意。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別在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歎「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有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作者長期外放,屢經遷徙。「明年何處」,實寓行蹤萍寄之感。
全詞避開情事的實寫,只在「中秋月」上著筆。從月色的美好寫到「人月圓」的愉快,又從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歸結到別情。形象集中,境界高遠,語言清麗,意味深長。
圖片參考:
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人生觀:
蘇子寫中秋之月,突出了一個「寂」字,整個中秋夜色,靜寂寂,悄聲息。瞧,暮雲從有到無,清寒慢慢四溢,都是無聲無息,而銀漢無聲,一輪圓月孤零零在天宇漫步,更是了無聲息。詩人何以將中秋月夜寫得如此孤寂,原因是詩人於熙寧四年因竭力反對王安石變法而由京城外調杭州,隔了三年又由杭州調到密州,過二年又由密州移知河中府,到達汴京後,旋又改知徐州,六年之內,改任四處,真可謂輾轉奔波,顛沛流離,政治上自然是受到壓抑、不能得志,生活上也是衣食難安、無固定棲身之所,短短六年,幾過中秋,自己的命運一直握在別人手裡,心中自然有許多難言之隱。「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這既是自己生活現實的寫照,又飽含了對人生失意、前途渺茫的感慨。
中秋月圓時,透過月色的美好,來抒發自己宦途無定,人事多變的感慨。在那遷客騷人偌大的潮流中,蘇軾的曠達豪放可說是引領風騷。
雖然蘇軾為官之路坎坷,但他卻總能保持坦蕩的胸懷,不戚戚於貧賤,「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表現蘇軾豪邁開朗的個性與履險如夷的人生態度。「一簑煙雨任平生」,不僅是對自然界風雨處之泰然,也表現出他對政治上陰晴不定、深沉難測的情況不畏挫折的堅毅精神,在命運的顛沛中,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的氣節,或許,如果蘇軾的官運一帆風順,那就不會有如此豪放不羈的詩詞供我們品味,也不會有「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如此空靈飄逸、富於哲理的詞句供我們瞻仰他那超俗絕倫的豪放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