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城的優點和缺點

2010-04-14 6:17 am
竹塹城的優點和缺點
我找我好久都不知道
麻煩回答我詳細一點!!
謝謝哦

回答 (1)

2010-04-15 2:53 am
✔ 最佳答案
一六八三年在東寧王朝鄭克塽降清時,滿清政府對台灣的佔有並沒有領土的野心,再加上清初民變叢生,1721 年(康熙60年)爆發朱一貴事件,此次民變規模空前,不僅全臺淪陷,戰死的官兵亦不少,不過施世驃與藍廷珍的平台軍隊,很快取得絕對的優勢。

觀其原因,除了朱一貴等原本烏合之眾外,其關鍵在於臺灣無城,滿清政府認為台灣未築城,亂民攻下府城之後,無法據城以守,於是中央方面,縱然歷經朱一貴事件的衝擊,反對台灣築城的看法依然不變,甚至更為強化。

面對駐台官員反覆提議築城無效,而朱一貴事件席捲全台的恐懼尚歷歷在目,地方官員基於現實的防衛需要,只得以最廉價而速成的方式修築縣城的防禦工事。在中央反對台地築城的大前提下,清代名臣藍鼎元(閩南人)曾妙用其刺,倡導植刺竹築城。他的這一倡議於清雍正十一年付諸實踐。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二月十一日,雍正皇帝的上諭拉開了台灣大規模興建竹城的序幕。台灣的一府三縣一廳都修了竹城,而且,清政府還承擔了修城的費用。

竹塹是由平埔族語音譯而來。最早是“竹塹社”平埔族﹣道卡斯族的生活居住地。清朝治台初期,為了避免流民造反,曾經禁止台灣建造石磚城,因此,竹塹城早期的雛型,是以種植竹圍的方式代替磚牆。

莿竹乃臺灣特產之一,早在明鄭時期漢人即發現,平埔族普遍種植莿竹以防衛聚落之安全插竹為社防衛敵人來襲的聚落形式,早已成為臺灣平埔族的生活智慧。在築城經費沒有具體下落,而又必須修築防禦工事的前提下,竹城不失為可行的辦法。

臺灣刺竹分布在台灣西南部的丘陵地,是季風型氣候冬季乾旱少雨的代表性植物,在全島1000公尺以下的地區廣泛栽培,主要栽植於中、南部,是西南部泥岩地區最主要的造林樹種。刺竹的高度約有15公尺,竹稈密集叢生,稈基部節上有一圈氣生根。枝之節上有3枚彎硬刺,在越乾旱期,刺會越多且越密集。刺竹是竹類中較堅靭者,它和一般竹子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小枝上,長滿了尖銳的刺,所以先民多半會在村莊或房舍的周圍種植,以防止外人的入侵,在先民當年剛來台拓荒開墾的年代,叢生的刺竹,可是肩負著保衛家園的重責大任。

刺竹的根系發達,不擇土質到處可種,早期做為防禦工事,另一方面又可以防禦颱風的肆虐,先民將這種防禦方式稱之為竹圍,在台灣就有多處地名,叫做「竹圍」。莿竹有易生長且具防禦效果的特性,且花費極省,故臺灣歷代城池在經費不充裕時,地方往往選擇以莿竹做為其築城材料。

由於刺竹生長密集,且具刺,早期漢人會將刺竹栽種於住家附近或村落外,用以抵禦外來的攻擊;又由於刺竹竹稈強度大、耐久性佳,刺竹為部落外圍的籓籬,除抵禦敵人的侵擾外,並可防禦野獸、減少風害。其稈叢生甚密,加上台灣春夏颱風頻繁亦可兼作防風林。這一時期一直持續到乾隆24(1759)年,可稱為竹城時期。

竹塹城早期的雛型,是以種植竹圍的方式代替磚牆。 1733 年時在四週遍植莿竹,整個區域呈圓形,週長440 丈,有東、西、南、北四個門。到了1759 年,莿竹均已腐杇。1806 年,因民亂之故,老百姓又自己築起土圍。七年後,同知又再加高加寬土圍,共有八個出入口。

1827年,進士鄭用錫等倡議興建磚石城及四城門樓,獲清廷同意後,於次年(1828年)開始築造磚石城垣,周長為860丈(約2752公尺),牆高1丈5尺(4.8 公尺),高度加雉堞則為1丈8尺(5.76公尺)。該城以城隍廟為中心,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東門街、西門街、南門街、北門街通往四門,加上上述的土圍,就構成了新竹街區。磚石城牆於1829年秋完工,名為淡水廳城,又名竹塹城。

但是經歷了刺竹旋朽枯萎,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 )林爽文事件後,曝露出木柵與莿竹不足以防禦的重大缺點。清廷才大肆修築各地城防,但也是因地制宜,有的城垣皆改建為磚、石與三合土材料加強防衛,有的縣城依然採用土或竹、木。

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 ),欽差大臣沈葆楨重釐台灣行政區劃,並且開發東部後山,新設的台北府治(即今台北市 )與恆春縣治(即今屏東縣恆春鎮 )陸續以石築城,強化台灣南北防衛與發展;埔里社廳治(即今南投縣埔里鎮 )以土築城、外植莿竹,成為拓展後山的前進基地。

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 )中法戰爭波及台灣,為求鞏固全島防禦,台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再度劃分行政轄區,新設台灣府治(即今台中市 ),原台灣府改稱台南府,以石建城。

城郭為中國歷史的舞台,商朗的都城考古資料顯示中國從遠古時期即取得了很高的築城理論及技術水準。這種築城保民的思想一直沿續到近代,至清代台灣仍然盛行築城。三百多年來的台灣歷史雖多變亂,有許多具有特色的建築毀於兵災或近代都市的改造,倖存下來的很有限,都值得我們珍惜之,城郭的歷史也說明了台灣的歷史。




參考: 台灣築城歷史.....資料整理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0: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413000010KK088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