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好與壞

2010-04-13 6:19 am
1.統一中國--------好/壞?
2.統一文字--------好/壞?
3.修建萬里長城--------好/壞?
4.修建世界上首道人工運河的靈渠--------好/壞?
5.統一貨幣--------好/壞?
6.統一度量衡--------好/壞?
7.增收稅項--------好/壞?
8.對犯人用重刑--------好/壞?
9.修建阿房宮--------好/壞?
10.修建秦始皇的陵墓--------好/壞?
11.焚書坑儒--------好/壞?

回答 (6)

2010-04-13 7:43 am
✔ 最佳答案
1好!秦始皇在221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君主統治國家—秦帝國。
2好!文字統一有助於政令的推行,箝制思想,能提高君威,更易於鞏固治權。
3有好有壞!good is阻擋匈奴 bad is 浪費人力物力。
4和以上修建萬里長城差不多!(BAD)
5AND6;好方便貿易,令各個民族可在同一經濟模式下生活
7壞,民不聊生
8壞
9 壞 間接增收重稅
10 壞 一個陵70萬!!增收重稅
11 有好有壞
好:統一全國思想,壓制士人以古非今,有穩定社會人心之效。而且廢先王之語,焚百家之言,能使秦更順利的以愚黜首,並以法家治天下。
壞:過度箝制人民思想,引起士人之反感,使他們繼而參與反秦活動,使地方上的不穩定因素增加。
參考: COPY AND ME
2010-04-14 1:22 am
秦始皇
公元前259年,生於趙國首都邯鄲。22歲在雍城加冕,開始親政。他首先誅殺后黨,清除權臣,然後招攬人才,重用客卿,獎勵耕戰,調兵遣將,用10年時間,消滅了六國,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天下,建立了空前龐大的大秦王朝。即位後把古時的皇與帝合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廢諡法,以世計。廢封建,行郡縣,以集權中央;統一度量衡與文字;開闢馳道,修築長城,以鞏固國防;為消除反對勢力與箝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又焚書坑儒。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於公元前210,死於巡遊途中。
秦始皇滅六國依靠的主要是軍隊,所以他對軍事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
統一全國後,他繼續把軍隊作為政權的一大支柱,在進行政治改革的同時,保留了一支陣容強大、威武雄壯的武裝部隊,並且把它建設成為繼承秦國軍事傳統、吸收六國軍事經驗、具有較高軍事水平的正規軍。在此基礎上調兵遣將,鞏固統一;另一方面,收繳天下兵器,防止各種反抗活動。
秦始皇十分注意政治改革。他在統一之後,首先總結了各國統治的經驗教訓,決定按照法家的政治理念實行中央集權。為此,他破天荒地創立了皇帝制度,賦予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在中央設置「三公九卿」,使之相互配合,相互監督,分別掌管全國的各類事務。在地方上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度。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一種嚴密的「金字塔」式的政治架構。同時制定嚴峻的法律,以保證這個政治制度的實行,加強對全國的統治,把行政大權牢牢掌握在中央,掌握在皇帝手中。

對秦始皇來說,要鞏固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光靠政治改革和軍事改革是不夠的,還必須進行經濟改革,努力發展社會經濟。因為在統一之初,各地的經濟制度不同,發展水平也存著一定的差異,在經濟方面還帶有分裂時期留下的特徵。這種狀況對維護統一局面十分不利,如果不進行調整和改革,社會經濟就會出現混亂。針對這種情況,秦始皇制定了新的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實行了重農抑商政策,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這些改革是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通過這些改革,基本上理順了秦朝的經濟,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他這樣做令中國的外敵難以入侵中國,而且還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世人讓外敵入侵的機會都因為他修築長堿的關係而減少了,這還是讓外國人認識中國的原因,最後這夎長堿還令現在的中國因為有長堿關係而充滿了商機,但與此同時秦始皇修築長城對秦朝和後世都有壤的影響,他修築長城令秦朝的人口大大減少了,因為大多數的男丁在修築長城時死去,這樣秦朝的經濟下降,所以到了漢初, 秦始皇便因經濟的關係休息了一段時間令經濟上升。所以秦始皇修築長城對秦朝和後世有多好與壤的影響。
參考: ????
2010-04-13 11:17 pm
不能單純的從好壞來區分他的功過問題吧.在那個時代可能他做的每件事都對百姓來說是處於水深火熱中.會覺的是暴君.但是從中國歷史進程來看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功與過都是要站在不同的歷史角度看待的/


僅個人意見
參考: 個人
2010-04-13 7:53 pm
秦始皇在政治制度的最大創建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確立了中央的權威和集權。除了政治體制的改革,秦始皇還廣泛統一了其他各種制度,包括全國的水陸交通建制(車同軌)、全國的文字(書同文)、全國的度量衡制度(度同尺、權同衡)和全國的幣制(錢同幣、幣同形)。他還試圖統一全國的思想(焚書坑儒),但由於手段過於暴力而沒有完成(統一思想要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才而得以初步完成)。應該說,正是由於秦始皇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的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羅馬的凱撒等人)只重征服而不重製度和文化上的建設和統一[14],才使得統一的土地統治穩固,才使得中國在以後幾千年中都沒有像其他古代文明那樣經歷真正不可挽回的分裂或滅亡,為現代中國的版圖奠定了歷史基礎。有人認為,中國雖然經歷過長期的分裂,不同地區的語言也差別很大,卻一直擁有同樣的文化,並且在數次分裂後又一次次地統一,是因為秦始皇統一了文字。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修驛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採用郡縣制這種先進位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期的羅馬不能有效控制佔領區,只能設權利極大的總督(總督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都依靠當地的原有組織),仍舊類似於分封制,這是羅馬帝國後來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14]。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動,這就導致了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的出現。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歷史進步。有人認為,現代國家的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就是起源於此[來源請求]。
2010-04-13 6:30 am
秦始皇在歷史上的作用一陽生

關於秦始皇在歷史上的作用,論史者素來評價不一,或尊為「千古一帝」,或貶為「暴君」,真乃言人人殊。觀諸商、周以至春秋戰國之史實,自分治而統一乃先秦歷史發展之大勢,即中國當時必然會由封建割據之狀態而發展成為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大帝國。而秦始皇的所作所為,如併天下、稱皇帝、廢封建、置郡縣、銷兵器、遷富豪、夷險阻、征百越、逐匈奴、築長城、通溝渠、開馳道、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一法度等等措施,對於全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創建、中國版圖之確立、中國民族之摶成,是發生了重大之影響的。可是,秦始皇的專制獨裁、橫徵暴歛、嚴刑峻法、焚書坑儒等暴政,不僅使秦朝在統一中國後只歷十五年即告覆亡,而且也開了中國兩千餘年的君主極權統治,使中國老百姓長期過著難以忍受的非人生活。對於秦始皇作為「暴君」的這一面,則不應隨便為之辯解。
2010-04-13 6:25 am
1.好
2.好
3.壞
4.壞
5.好
6.好
7.壞
8.壞
9.壞
10.壞
11.壞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12: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412000051KK0168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